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马也:电视剧《老农民》评价及相关问题网上调查

 

 电视剧《老农民》一开播,围绕电视剧的评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农民、农村形势的评价,就引发网上的激烈争论。

  我们提供一份随机网上调查。

  选择人民日报旗下“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是因为它的信息量大而非左非右。时间限在2015年1月7日18时10分至22时14分,因为刚好我有空。讨论《老农民》的主题文章共3篇。每篇主题文章下有若干跟帖。

  3篇主题文章为:(1)《为<老农民>点赞》,跟帖50;(2)《从1970年一个生产队的年终分配账的跟帖了解<老农民>》,跟帖10;(3)《<老农民>狠狠地给了毛左一耳光?介绍一个志愿坚持过“极其悲惨”的“农奴”生活的周家庄人》,跟帖12。

  我们的调查,以1篇主题文章计1票,1份跟帖计一票。如此,则共计入调查对象75票。

  75票中,赞扬电视剧《老农民》,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农民、农村形势的,3票——即主题文章(3)标题,兼及文中还说,“毛时代”农民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真正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成了不折不扣的农奴”;(3)中一个跟帖,称“毛左是世界上左派中智商最低的群体,家里出了一个毛左,是几代人的不幸”;(1)中一个跟帖,设问“你敢赌咒那个时代农民就没有挨过饿”?设问很泛,比如同样可以设问:你敢赌咒改革开放时代农民就没有挨过饿?不过因为可以归为这一类的材料太少而这个设问确也可以解释为赞扬电视剧《老农民》,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农民、农村形势,故勉强归到这里。

  75票中,否定电视剧、肯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农民、农村形势的,72票。

  72票中文章或跟帖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直接判断——

  《老农民》中的老农民,不代表广大农民,而是“农村集体化合作社中出工不出力的混混”。

  这个电视剧是“为政治目的的胡编乱造”。

  制造和散布“饿死3000万”的谎言,是“对世世代代种田人的极大污蔑”。

  “1960年左右有过短暂挨饿经历,但从未听说饿死人。”

  “污蔑农民的人,应该不给他们开饭。”

  第二类,主题文章(2)分别引述作者所在四川广元、安徽肥西等地七个农村生产队1963年至1975年年终分配账,并涉及当时农民生活和社会经济情况:农民在生产队分稻谷、猪肉、瓜子花生及碾米、用电,一概免费;一年劳动所得扣除所费,余钱90元,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块钱买13个鸡蛋。对此进行的评论有——

  “幸福感满强。”

  “修正主义精英们不顾事实,心中只有对社会主义的仇恨,只要能给社会主义泼污水,怎么解气怎么来。”

  “那时生活比现在清苦。但是人们思想纯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和关心的气氛很浓。农民对城里下乡到农村的知情如亲人一般。”

  “那是一个蓬勃向上、意气风发的时代,是共和国经济基础逐渐趋于稳固和完善的时代。我们有理由怀念那个时代,容不得歪曲污蔑那个时代的无耻言论。”

  第三类,多少有点滑稽,即主题文章(3)12份跟帖中,11份的基本观点和主题文章相反,不是说周家庄人如何成为“不折不扣的农奴”,而是介绍这个至今坚持集体经济的地方农民生活水平如何高于其他地方。

  75票,72比3,是非曲折一目了然。

  如果详尽引述批评电视剧《老农民》、肯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农民、农村形势的72篇文章或跟帖的具体内容,仅仅文章及跟帖作者所在四川广元、安徽肥西等地七个农村生产队1963年至1975年年终分配账的数据,就具有无可质疑的珍贵的史料价值。那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农村史,其价值远远超过流行的报刊文章、大块著作、网上议论。

  完全不理解当前在一线工作的、实际权力者的工作规则和工作程序。

  比如面前这部电视剧。从剧本的构思和写作、修改、定稿,到开拍、完成和在电视台放映,总要经过编剧、导演、演员和拍摄人员,总要经过包括不同级别的文化管理部门、文化工作部门的衮衮诸公的审查批准。冒说一句,在这一过程的不同环节工作和承担一定责任的共产党员,大概不会少于几百人。

  假定你们都是娃娃。既然所拍是活人们经过的事情,你们即使怕苦不下乡,也不妨问问你们的令尊大人和祖父祖母们,或者不妨在马路上随便拉几位60岁以上的人请教一番。从三皇五帝到辫子戏,乱编乱拍也就罢了。现在所演所拍,可是你们爷娘老子的事。你们想糟蹋毛泽东,想糟蹋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也就罢了,现在抹得满脸狗屎的,可是你们的亲爹亲娘。那位主要演员就年龄和经历而言,不相信你不了解历史真相。但是就这么不顾事实、歪曲历史,就这么演,就这么拍,就这么放。像一片跟帖所说:“心中只有对社会主义的仇恨,只要能给社会主义泼污水,怎么解气怎么来”。

  只有今天的中国,才有这样的咄咄怪事。这真是有资格载入史册、让世界瞠目的,公鸡下蛋、男人生孩子般的奇迹!

  2015年12月31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15-02-01/3006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5-02-01 关键字:文艺评论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