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李慎明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中国发展大角度看,为世界提供了中国自信,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从人类发展大潮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全新参照,从价值观、发展观以及对外关系上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理念;从世界变化大格局看,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进一步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与世界意义,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创新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他又指出,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与世界意义,不仅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复兴和发展应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中国发展大角度看,提供中国自信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多年文明曾经数度辉煌且连绵不绝,引国人和世人为之骄傲。但由于清政府晚期的腐败无能,使得旧中国瓜剖豆分、积弱积贫。从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至1949年这110年间,对外共签订了1182个不平等条约,各个帝国主义列强直接间接掠夺了我国大量有形和无形财富。100多年间,各国列强从中国勒索的战争赔款,至今无法完全统计。其中主要的战争赔款总计约折合1953亿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收入的16倍、全国工矿资本总额的82倍。我们中华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
1894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在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时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首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为己任。1935年,面对气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毛泽东豪迈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振兴中华,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又与前人有着质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废除了诸多列强用枪炮强加给旧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旧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和百余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人民民主社会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又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今天的富起来和今后的强起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并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此基础上,我们党还审时度势,果敢抓住机遇,团结带领人民再接再厉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和新的矛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我们党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豪迈地跨进了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逐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并郑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确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既规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路径,又全面规划了开启第二个一百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环顾当今全球之局势,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各个地区都深受金融危机之困、之苦,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世界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已从1990年的2%攀升至2016年的15%。2013年至201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2%,明显高于世界同期2.6%的平均水平;中国对世界经济平均贡献率31.6%,超过美国、欧元区、日本贡献率总和,是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同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对外服务贸易总额世界第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世界第二。
中国共产党是个大党,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个大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社会主义新中国以特有的自信,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本身就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力量,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这也就是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本身就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二、从人类发展大潮流看,提供中国理念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5页。)这就很需要实事求是地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
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欢腾。一些人甚至宣布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完结,历史已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就在此时,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2~383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这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价值观的危机。2013年11月27日,英国《苏格兰人报》报道称,教皇方济各的首部宗座劝谕书《福音的喜乐》在梵蒂冈出版。方济各在这本著作中表示:“资本主义专制”将导致更广泛的社会动荡;由这个体制造成的不平等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崩溃和死亡。西方金融体制需要“全面整顿”,并指责这个体制鼓励毫无节制的消费主义思想。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世界左翼和马克思主义思潮明显在复兴。世界各地再次出现了“马克思热”,随着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的到来,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列宁热”。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1·5”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页。)这就向全世界昭示,我们党和国家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也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强加给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和“盘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等污蔑坚决地划清了界限。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这“四个自信”,特别强调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从严治党,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等。这也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丢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始终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这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在价值观上,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不仅是衡量一国内政,同样也是衡量一国外交的本质。
在发展观上,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新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基于解决中国国内问题而提出的,但同样也完全适用于当今世界。这“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是并列关系,其核心和根本是共享。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83页。)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完全正确的,这是为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尽快把经济搞上去。现在中国富起来以后,便更多强调“共享”并开始向“共富”方向逐步迈进。当“蛋糕”做大以后,就应该重点强调如何分好“蛋糕”。在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如此。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明确表示:“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43页。)
这一根本的先进理念,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是共享,体现在国与国之间是共赢。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
在对外关系上,我们始终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宗旨,坚定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追溯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发见,西方任何大国、强国的崛起与发展,都是用火与剑、枪与炮攫得第一桶金后,然后利用金融、贸易、科技、军事等霸权,从其他弱小国家的血与泪中获得超额利润。而堂堂正正、巍然屹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却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谴责穷兵黩武的霸权之道,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带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强烈地冲击了长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现代化模式,颠覆着习惯用西方价值标准为圭臬来衡量其他国家的狭隘认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全新参照,进入世界视野。这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示范性的效应在整个21世纪,将会愈发彰显其重大的意义。
三、从世界变化大格局看,提供中国方案
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垄断资本更是肆无忌惮地放手盘剥劳动者,进而引起更多的世界性问题。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明确提出:“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08~509页。)
出现如此之多的问题,主要是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合理造成的。
习近平主席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1~42页。)
他还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新趋势面前,“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0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前所未有之现实,洞察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之趋势,顺应并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呼吁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建立客观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现实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兴起与全球治理危机,以及个别超级大国公然提出的“一国优先”的霸权主义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及时提出并不断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科学、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中指出:“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37页。)
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告:“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39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依据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人类也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比如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全球卫生、恐怖主义、核战争等困扰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这就需要全人类共同应对。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会就这些问题达成某些共识,这就产生了全人类的一些共同利益并进而产生一些共同价值。
所以,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思想理念依据就是这样的共同价值,这就在当今世界占领了全人类的道德高地。我们必须看到和承认这些共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从事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但是,价值是认识主体对其他客体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在承认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所有的共识价值包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都是以承认彼此的特殊价值为前提条件的,因而都是相对的、发展的、变化的,并不是绝对的、永恒的、凝固不变的。由于各国特殊价值的不同,在落实某些共识价值其中包括全人类共同价值时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和路径也往往不同。另外,我们还必须特别注意,在当今世界,全人类有共同价值的存在,但绝没有所谓的“普世价值”。
有的人把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解释为西方所说的“普世价值”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共同价值与所谓“普世价值”有着根本性质的不同。所谓“普世价值”是西方个别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西化、分化我们的理论纲领。他们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是要把自己的为垄断资本服务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体制机制说成是“普世价值”,企图引导我们放弃党的领导,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重新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附庸。
我们绝不能把需要借鉴和汲取世界上其中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具体民主形式中的某些普遍性,误认成需要把这种民主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全部、整体地照抄照搬过来。过去,我们往往强调特殊利益和特殊价值比较多一些,而对共同价值关注不够,这也是我们现在应当切实注意的。但是,在落实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同时,也应防止所谓“普世价值”的侵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依据是亟需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如上所述,在当今时代,虽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金融动荡、环境危机等问题愈加突出,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主要国家和各个地区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经济利益的交汇区,就连西方很多有良知、有见识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在深刻反思现实,矛头直指造成这些问题的直接根源——新自由主义的泛滥。
这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38页。)这就为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扼制穷兵黩武的霸权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集合起一支浩浩荡荡的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依靠力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各国其中也包括发达国家的人民。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寄希望于世界各国人民。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也正在纷纷觉醒,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力军和根本保障。所以,从根本上说,在当今世界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价值的主体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各国其中也包括发达国家的人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价值目标和目的地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结尾之时,满怀激情地引用了中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名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宽阔胸襟和崇高理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所到达的目的地则必然是天下大同。
也就是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说到底,这就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其最终目的地,必然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那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最终必然归宿。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仅仅是我国的外交方略,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新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端倪已经显现。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核心理念,体现着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在全球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一致通过了“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7年11月1日,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联大一委)会议就通过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载入这两份联合国决议,这也是这一理念首次纳入联合国安全决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士的支持和赞同,而且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已经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
中国决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习近平致信祝贺二〇一七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开幕》,《人民日报》2017年12月7日。)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2016年11月17日联合国大会决议和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第2344号决议,分别载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都达成这样的共识,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并优化全球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
中国在宣示以更为广阔的胸襟和更为大胆的力度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时候,又明确表示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明确表示:“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
中国还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全球伙伴关系建设,主动参与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目前,中国已累计派出3.6万余人次维和人员,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此时此刻,2500多名中国官兵正在8个维和任务区不畏艰苦和危险,维护着当地的和平与安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2页。)中国正迎难而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并积极参与新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
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
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主席致信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了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四项原则和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五点主张,为构建世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方向和框架。
中国方案正在进入新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历程。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的热烈认可、积极响应与迫切需求,也进一步凸显了全球治理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要真正认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和世界意义,还必须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找到答案。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页。)这一论断,是我们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方位与世界意义的一把钥匙。
马克思恩格斯用占社会主导地位的阶级来确定和划分“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与社会发展形态,并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时代”这一概念。按照列宁划分时代的标准,我们还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资产阶级这一“大的历史时代”细分为三个较小的历史时代:一是商业资本主义时代。二是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商业资本主义时代和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同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三是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加速集中并日益融合为金融帝国主义时代。金融帝国主义时代则是垄断的、腐朽的资本主义时代。
金融帝国主义时代腐朽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
2017年1月1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之际,国际慈善机构乐施会发布报告:2016年“全球贫富悬殊已达历史最严重的地步,八大富豪身家竟等同于36亿贫穷人口的总财产,占全球总人口一半”。(《乐施会发布报告:八大富豪的财富能顶全球一半人口总财产》,《凤凰网》2017年1月17日。)
2017年11月30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全球社会保障报告》中指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55%)没有享受任何福利津贴,相当于40亿人。”(《全球过半人口没有社保中国社保体系进步获赞》,《参考消息网》2017年12月2日。)
2017年11月8日英国《卫报》报道,美国最富有的三个人——比尔·盖茨、杰夫·贝佐斯和沃伦·巴菲特三人加起来拥有24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479亿元的财富总和,相当于半数美国人口即1.6亿人的财富。美国最富有的400人,身家合计达2.6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3万亿元,超过了美国64%人口即2.04亿人拥有的财富总和。这是100多年来所从来没有的。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占据第二行列的英国首都伦敦,竟然“每10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是靠食品救济生存”,“四分之一的家长担心自己无法养活孩子,而几乎五分之一的家长必须在家庭取暖与伙食之间进行取舍”。(英国《独立报》网站2017年11月29日)
当今世界并没有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说的时代,并且极可能是已开始处于金融帝国主义衰落的历史转节点上。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垄断则必然产生腐朽。金融帝国主义的大本营美国通过冷战之后的所谓金融创新,已经把全世界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财富货币化、数据化并收入自己的私囊,从而登上了世界金融垄断的峰巅,也进而从根本上摧毁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包括发达国家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实质上也就是摧毁了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能力。举目四望,全球范围内到处都是生产相对过剩,这是典型的经济危机的表现。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论断,并不是讲错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以说,在金融帝国主义刚刚诞生之时,列宁便是站立其上的十分敏锐的“蜻蜓”,宣告了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其最高阶段即金融帝国主义阶段的到来,并指出其垄断的现状和寄生腐朽的必然趋势。列宁的这一重大判断,并不是他讲错了,而是列宁太敏锐了,只是一般常人一时无法理解而已。
环顾当今全球金融垄断及其寄生、腐朽之态势,人们不得不由衷感叹列宁的预知和伟大,感叹列宁主义魅力的生动和鲜活。
这说明,不仅马克思有点“潮”,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列宁也会“潮”起来。
任何灵丹妙药都无法挽救资本主义的颓势和其最终必然灭亡的最后归宿。有人把资本主义未来无比美妙的希望寄托在高新科技的发展上。但是,任何高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都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框架内,任何高新科技的大发展,最终只能是加剧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乃至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其次,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框架内,任何科学家以及“高管”,说到底,或从本质上说,都是资本的奴仆,都是人民的一份子。任何企图把控甚至垄断高新科学技术及其产业的强权、霸权者,不过都是与人民对立的资本的化身。不可否认,它们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和一段时日内,可以统治一定的人群。但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任何高新科学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的出现与发展,都无法改写历史唯物主义上述这一根本的原则。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任何帝国包括军事帝国、金融帝国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人工智能帝国等,都无法挽救资本主义的颓势和最终灭亡。
盛极则衰,辩证法是无情的。整个南方世界已被美国领衔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严重伤害并进入衰落期,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正在寻求但一时也无法确定出新的依附国家。所以,依靠穷国、穷人而肥硕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就开始步入危机。但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有谋取新的利益的空间,整个世界的最基本矛盾尚未彻底暴露,各国人民为争取自己共同利益的斗争由自在转为自为尚须时日,当今世界也没有处在帝国主义阶段中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目前的金融帝国主义衰落也还没有导致以帝国主义为对象的世界革命的普遍发生。
但是,金融帝国主义的衰落却造成以中国发展带动的社会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号召力的大幅上升。服务于金融帝国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正在让位于社会主义。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开始提速。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处的世界历史方位的根本标志。
可以断言,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金融帝国主义及其理论新自由主义将风光不再,很难重归20世纪90年代那样的声势。21世纪初的“9·11”之后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世界迫切需要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
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直接加剧着生产社会化乃至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而昭示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依然熠熠生辉的光芒,同时也呼唤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今世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的诞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中所说的时代,既不是历史学家划分社会形态所说的大时代的概念,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时代的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首先是从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因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原有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进入了新时代,也是从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而提出来的。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价值观的危机。资本主义的危难,就是社会主义的机遇。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极有可能处于大发展的前夜。所以,从本质上说,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是相对于资本主义世界而言的,世界的大发展,则是相对于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而言的。但我们也十分清醒地知道,在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道路上,必然还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这正如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所讲:面对当前局势,“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这就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
避免前一种可能的出现,争取后一种可能的实现,这就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充分表现在对其运动指导的正确理论的探寻上。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时说:“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2页。)
中国是个大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规模是世界第二;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强。在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就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及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一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只有这样,才能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二是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勇于进行创新。
毛泽东在1959年至196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过一段很重要的话,“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总结新的经验,写出新的著作,创造新理论,才会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正因如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的出版发行,不仅在我们党内和我国社会上,而且在全球都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毛泽东指出:“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不叫领导”。(《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4页。)1956年,毛泽东还指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页。)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进程恰恰大体吻合。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有着自己的贡献,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多好的预见,但在社会科学方面还是盲目的。只有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才对社会发展有了预见,才使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阶段。党的十九大新征程蓝图的规划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辉煌前景的科学展望。
当今中国和当今世界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新理论的中国与世界。而此时蕴含了世界治理中国方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合时而生,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来源:“思想火炬”微信公号,原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8-02-03/4860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