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刘仰:陈冯姜张加一葛

作者:刘仰   来源:红色文化网  

    有点闲工夫,把今年的几个贺岁片都看了。对一部电影来说,导演比较重要,电影的内容总是不可避免地带上导演的个人色彩。因此,看电影也常常是看导演,解读导演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看法。虽然未必准确,但总能找到蛛丝马迹和因果关系。本文标题“陈冯姜张”是按拼音顺序排列,并非是要给各位导演排名。当然,也可以按姓氏笔画排为“冯陈张姜”。
    前不久写了关于《让子弹飞》的文章,我认为身兼导演和主演的姜文表达了他英雄主义的人生追求。对于姜文来说,他与其他导演不同的是,这种英雄主义的情结在他以前的作品中就存在,并且延续至今。姜文基于自己比较明确的价值观,通过电影情节在对事物表达意见的时候,能够达成自洽,观众也比较容易理解。即便《让子弹飞》中有一些不必要的搞笑情节,也没有冲淡其英雄主义的主题,因而能够得到观众的谅解。观众可以从姜文的电影中看到,导演是有所追求的,而且,这一追求能够被大众接受。
    在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中,我感受到冯小刚的一个变化,他开始很认真地思考人生。说起来,“人生”的话题有点空洞,但是,冯小刚的确对此很认真,金钱、事业、感情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最后是面对死亡的时候,对生命意义的严肃追问,而不再是以搞笑代替思考、以玩世不恭驱逐严肃的流行方式。尽管冯小刚的结论也许不能让所有人完全接受,但是,我们看到了他对这一问题的真诚。姜文的《让子弹飞》是一个积极入世的参与,并且希望自己的“入世”能够改变现实的不合理;冯小刚更像是在寻找,寻找让生命能有意义的方式或内容。前者是大刀阔斧地改变社会,后者是和风细雨地修行自我。如果说姜文的英雄主义比较一以贯之的话,冯小刚的这个追求,在他以前的电影中并不多见。冯小刚从过去的解构,到现在试图建构,表现了他没有停止的追求,而且,他的这一新追求也能得到观众不同程度的共鸣。
    陈凯歌的电影是从批判开始的。有一个阶段,陈凯歌很明显地放弃了电影的批判功能,完全转向了纯粹的娱乐。社会现实的巨变,尤其是市场化、娱乐化的要求,对于导演的确会产生影响,冯小刚、张艺谋等人都不例外。相对来说,很少有像陈凯歌那样,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程度那么巨大,甚至为此差点与过去的自己彻底告别。《赵氏孤儿》彷佛是陈凯歌试图重回以前批判现实的电影作风,然而,这一重新找回自己,对于陈凯歌来说并不成功。原因在于,陈凯歌像以前一样缺乏鲜明的价值观,使得他的批判找不到准星,也缺乏力度。这种现象在当年《和你在一起》中已经有所表现,《赵氏孤儿》不过是再现了陈凯歌个人的内心纠结而已。
    葛优不是导演,但这三部电影中,葛优都是主角或很重要的角色。在姜文的影片中,葛优只是一个英雄主义的陪衬,作为一种对照或对比,葛优的存在,让姜文的英雄主义更加显眼突出。在《非诚勿扰2》中,葛优基本上延续了自己以往的风格,并与冯小刚探索人生意义的新追求产生较好的配合。最为遗憾的是葛优在《赵氏孤儿》中的角色。在这部电影中,葛优非常难得地饰演一个不说俏皮话的严肃角色,但是,他却遇到了一个内心纠结不清的导演。姜文、冯小刚都在人生阅历中不断提高自己,葛优作为一个不错的演员,能够比较准确地表现两位导演的追求,满足电影的要求。陈凯歌则基本上没有进步,绕了一个弯,又回到原点,使得发生重大改变的葛优,在陈凯歌那里有点找不到北。陈凯歌如果是想借助葛优的转变来实现自我的转变,我只能说,比较失败。
    《大笑江湖》基本不值得多说。前面三位导演不管怎么说,都能看出个人的追求,《大笑江湖》几乎毫无追求,没有个性可言,完全是向庸俗的献媚。
    今年的贺岁片中没有张艺谋,也许是避免市场冲撞的原因,张艺谋的新作《山楂树》在较早以前公映。张艺谋有点像陈凯歌,也在社会现实面前经历了重大的转变。到目前为止,张艺谋的转变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山楂树》以前,人们看到的张艺谋,是一个竭尽所能地营造极端化视觉冲击力的导演,《山楂树》在我看来,只是张艺谋的怀旧情结与市场化相结合的产物,没有体现出张艺谋更深的人文情怀,还没有到达《秋菊打官司》、《一个不能少》的境界。张艺谋是否会有新的追求,能否更上一层楼?我不愿像某些人那样,现在就下结论说:已经不值得期待。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13-05-02/1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