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评阎女作家对《台湾1895》的“硬伤”

作者:戴旭   来源:红色文化网  

评阎女作家对《台湾1895》的“硬伤”

   戴  旭

《台湾,1895》的电视剧正在央视播出。像其他片子一样,见仁见智的各种评论渐次出现。其中一个以作家自称(未经考证)的阎姓女子,在网上的风头最劲。该女作家只看了8集,居然已“目睹台湾悲壮历史被拆解得支离破碎、错误百出”,总结出四大方面的“硬伤”,并两次质问“央视是否值得一播”。作为一个提前看完全剧的普通人,让我不由得有点“望风”钦佩此人的“胆识”。于是就认真地搜看了阎女作家关于此剧的所有文章,不看则已,看了不禁哑然失笑。  

先说说她指出的“四大硬伤”。

其一是说“常识性历史错误繁多,央视大戏“错得太离谱”。

阎女作家挑出的主要问题有:1,在一句台词中弄错了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2、左宗棠称鲍超为旧部不对;3,“两宫皇太后懿旨”应为“皇太后懿旨”。4、孙开华的湘军将士被称为“华字营”。此外,如字幕错误:“微臣”不止一次打成“为臣”。

应该说第1个问题确是“硬伤”, 阎女作家目光如炬,无可非议。后两个问题,如果不是对历史细节掰开揉碎的人是很难注意到的,毕竟这部电视剧是宏大叙事,重在展现中法战争、清朝宫廷内斗、甲午战争和台湾保卫战这些重大事件的历史脉络和相关场景,既有运筹帷幄,密谋暗算,又有刀光剑影。无论已故的剧作者还是导演以及观众都不会在这些无关宏旨的地方多留神。但我还是比较佩服阎女作家的细心程度。至于第4点,我觉得有点牵强:你怎么知道剧中人说的是“微臣”不是“为臣”?这两个词词义接近可以互用,不能算是错别字,就算是也无伤大雅。至于湘军被称为“华字营”,你有什么依据证明它们不能被称为“华字营”?电视剧是文艺作品,不是史学家百家讲坛讲清史,一字一句都要有来历。照这样鸡蛋里面挑骨头,那前面播出的数不胜数的历史剧里哪个是百分百准确的?是《雍正王朝》准确还是《成吉思汗》准确?大的史实不错就可以了。和其他历史剧比起来,《台湾1895》应该说是最注重历史真实的,这是我看完全剧的基本感受。《台湾1895》几乎浓缩了一页世界近代史,国内外各色人等,仅有名有姓次第登场的就有一百多位。在一部鸿篇巨制中,即使有几个微小的地方与史书不够严丝合缝,也属正常,瑕不掩瑜如果阎女作家世界史知识再多一些,也许还可以挑出些洋骨头。但就是这些"错",阎女作家也只勉强地发现了4处,怎么就说是“错得太离谱”?你那个“谱”是什么“谱”?《台湾1895》虽然截取的是一个历史片段,但对于台湾被割让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十分清晰。更为难得的是制作方把这样一个全民族的悲剧,匠心独运地拍成了一部英雄主义的史诗性大片。侵略者的狡诈、凶残;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成为两岸反抗侵略的爱国志士惊天动地的陪衬,既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又拉近了两岸民众的历史亲情。作为一部37集的长剧,前8集虽然不是高潮,但低沉压抑的气氛之中,已隐隐可以听到历史的雷鸣。阎女作家不看这些耀眼的地方,却在太阳底下拿着显微镜专拣阴影的地方钻。我看,不是这部片子本身“错得太离谱”,而是阎女作家观看这部片子的视角和心态 “错得太离谱”。你这样带着偏见的墨镜,看电视没有一部好电视,看人没有一个好人,看太空没有一个明媚的晴天,看社会恐怕也是到处都“错得太离谱”。

第二大所谓的“硬伤”是:情节推进混乱不堪。

关于这个“硬伤”,我就不能不说是阎女作家刻意的吹毛求疵了。什么样的情节推进才是正确的?以你的剧本为标准?以你的导演水平为标准?你要觉得杨晓雄本子写的不好,你可以去写一个,你要觉得韩钢导演的水平不高,自己可以导一个给观众看看。阎女作家既然自称作家,就应该知道文无定法,影视作品也是一样,导演采取什么样的情节推进手法,有他的道理。你看不懂是你的问题,或虚心请教,或耐心琢磨,怎么可以上来就说人家情节混乱、主题模糊,而且最后还说出“如此情节混乱不堪的“烂戏”,央视是否值得一播?”你有什么文学上、史学上和导演艺术方面指手画脚的资格?口无遮拦直接攻击人家,就不怕人家说文人相轻,不厚道?而且该剧37集,你只看了8集,只是个零头,就说人家是“情节混乱、主题模糊的大杂烩”,是不是太武断了?你知道后面情节是怎么发展的?笔者以一个看过全剧的普通人的身份告诉你,该剧是以台湾被割让事件为主干,像从树根到一棵大树一样,条条脉络都清晰。而那些情节,就像大根须上的小须一样,看似凌乱,其实也各有各的逻辑指向。你看不懂这些,只能说明你的历史底子和文学底子还欠火候,说句公道话,与该剧无关。

第三个所谓的硬伤是“淡化台湾爱国史,弱化、矮化台湾同胞”,说除了片名中有台湾二字,再就是“只看到一个台湾妓女”。

在找不到更多所谓的史实硬伤之后,阎女作家便开始信口开河了。纵观全剧,台湾始终是主要的舞台之一,无论是前期刘铭传和台湾民众协力抗法,还是后来黑旗军和台湾民众合力抗日,台湾同胞都是重点讴歌的对象之一,何来淡化、弱化和矮化?阎女作家只看了8集就妄下断语说“该剧几乎看不到台湾本土英雄的身影”,请问:那丘逢甲、徐骧、吴彭年,以及高山族老祖母,是不是“台湾本土英雄的身影”?仗义疏财的林先生是不是?这些顶天立地的形象,是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会被震撼,被感动,你的眼睛里怎么“只看到一个台湾妓女”?你连看完全剧的耐心都没有,就在那里大泼狗血。在两岸现在同时播映《1895》的影视剧,而且两岸三通在即,形势发展喜人的当口,凡有民族大义之人无不欣然,阎女作家以此剧说事,莫须有地挑拨两岸同胞的关系,是何居心?

第四处硬伤是说“大陆保台将士成‘嫖客’”。

这和栽赃式的第三处所谓硬伤一样,属于无中生有,只不过是更加“错得太离谱”而已。众所周知,晚清的军队纲纪败坏,有战死沙场的英雄好汉,也有嫖妓抽鸦片的兵痞,这本是史实。在该剧中,这些极少数的败类是鞭挞的对象,是反衬大陆保台将士的配料,怎么到了阎女作家笔下,就偷梁换柱地说全体“大陆保台将士成‘嫖客’”?我要是该剧组成员,就告你一个恶意诽谤罪。

阎女作家置该剧英雄主义史诗的总体格调,深刻揭示民族兴亡规律,展现两岸同胞血肉深情的基本立意于不顾,只在没有阳光的旮旯里闭着眼睛扔石头。比如,她自作聪明地为该剧命名了男一号李鸿章和女一号慈禧太后。其实,这是一部以事件为中心的电视剧,根本没有什么男一号,女一号。就像太阳系一样,事件是太阳,其他所有的人物都是围绕太阳旋转的星体。按照事件的发展,依照时间的顺序,该谁出场谁出场,哪来的什么一号?一定要设个一号的话,那就是“1895”这个符号,这页历史。在阎女作家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我看到她说《色戒》美化汉奸。这本是一部暗喻国民党政治失误,在台湾失去政权,遭受民进党羞辱的电影,国民党中常委看这个电影,有人痛哭失声。阎女作家却跟众多低层次的人一起起哄说什么美化汉奸,被导演简单的一个障眼法就装进了表象的套里。王国维在论一个人的观察力时说:第一个层次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层次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层次,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阎女作家评论《色戒》的观点看,我真对她欣赏文艺作品的层次捏一把汗。别人说《色戒》美化汉奸,你也说美化,你读懂张爱玲了吗?你读懂李安了吗?你了解台湾的政治生态吗?就这个眼界还出来混!

还有一个可笑的地方是,阎女作家说“目睹台湾悲壮历史被拆解得支离破碎”,台湾被日本割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怎么成了“台湾悲壮历史”?哪个历史老师这样教你的?这恰恰是一部把近代史的碎片拼接成完整历史的电视剧,你仅仅看到的8集只不过刚刚开头,怎么就已经看到“拆解得支离破碎”?你是带的近视镜还是多棱镜啊?

阎女作家才看了8集就搞出了这么多名堂,要是她看完全部的37集,不知会搞出什么新花样。不过,她是不会看完这部电视剧的,这从她短文中两次以结论出现并强烈要求的一句话“中央电视台是否应该播出呢?”的动机就可以看出来。她所谓的四大硬伤,其实不少都是 “硬”给人家按上去的。而其“硬”要弄“伤”这部电视剧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自己在网上泼狗血,甩大粪,搞臭人家,让中央电视台停播这部电视剧。

这就有意思了:阎女作家口口声声说该电视剧强奸了历史,你这样根据个人的一孔之见就否定全剧,是不是也是对整个剧组的强奸?你以自己一人的观感和好恶,就要求中央电视台不要播出,你不喜欢就可以换频道,现在电视节目那么多,你有这个自由也有这个条件,但你有什么权力阻止别人的收看?你搞全民调查了吗?多少人同意你的意见?这是不是在强奸民意?

我只是不明白,阎女作家此举的目的何在。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汶川大地震时,那个冒天下之大不韪诅咒灾民的“沈阳女”。阎女作家别是玩这个套路吧?以那种令人不齿的方式出名,这就不仅仅是作文境界不高的问题了。

笔者认为任何公之于众的东西,公众都有自由评判的权力,问题在于这种评判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公正、客观的,还是以偏概全甚至是故意抹黑的。同样是评判《台湾1895》,一位名为“金满楼”的朋友,每天都进行同步评点,对剧情背景进行介绍,对剧作的得失进行客观褒贬。笔者看了很是叹服。阎女作家不妨参考一下。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13-05-02/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