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马也:“反政府声明”——《西方民主末日》之一

作者:马也   来源:红色文化网  

“反政府声明”

——《西方民主末日》之一

    2009年2月18日,一架私人飞机冲向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市联邦国税局办公大楼,顿时烈火冲天,浓烟翻腾。人们四散逃离,以为又来一个“9·11”。

 在驾机者看来,他驾机冲向的这座大楼,在某种美国意义上象征着美国政府和现行制度。这是一位软件工程师。他在毅然赴死之前,准备好一份曾经修改27次的3000字的遗言:

         我们在这个国家从小时候就被洗脑。

         美国的“民主”、“自由”建立在虚幻的谎言上。我花了我整个成年的时间才意识到,这纯属扯淡。

         共产主义信念: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资本主义信条:受骗者尽其劳,贪婪者尽其利。

    这份滴血的自白书,被媒体称为“反政府声明”。

    驾机者既不属于遭受种族主义政策歧视的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也不属于被压在社会底层的最贫困者;其行为既不是出于纯粹个人的恩怨,也不是某种不满的即兴发作;其反抗对象既不限于美国一个州的国税局和它税收行为,也不仅仅指美国的经济政策。

    他深思熟虑,以死相搏,用生命向美国式资本主义社会和政治制度发起挑战。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美国式的民主自由,无论作为价值观或者作为社会制度,都已经在它的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和心灵中腐烂。

    从2009年2月飞机冲向奥斯丁市国税局办公大楼到2011年9月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美国历史进程一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就是在广大民众面前,揭开他们那个民主自由谎言的“皇帝的新衣”,使它掩饰着的卑污丑陋一览无余。西方主流媒体先是封杀,后来则竭力贬低这一运动,从不报道它的基本纲领和政治诉求,一再渲染“群龙无首”、无组织、无前途之类,把它塑造为一种乌合之众的即兴式骚动,寄望于它的自消自灭和尽快被人们遗忘。但是运动从9月中旬不足千人的“占领华尔街”起步,每一天都在变强。第一个月就扩展到美国1083个城市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各大城市。它始于青年学生,很快得到广大市民、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支持。有一项统计,2011年10月7日这一天,“推特”平均1小时出现1万到1.5万个有关占领运动的帖子,运动支持者的小型电台达到1万多个。这些表演不是没有来由的:奥巴马和伯南克赶来“理解”;布热津斯基惊慌失措地宣称中产阶级可能暴动;共和党战略家弗兰克·伦茨说,他最担心这场运动,“担心得要死”。在萧瑟的秋风里,官方军警悍如虎狼,使用警棍、毒气、辣椒水和因为太碍观瞻不便公开报道的什么措施,使占领者稍有回缩。2012年春天的信息飘来,占领者再次在要害街衢扎下帐篷。

    美国只有名义上的、表面上的自由民主。它是政客的玩物和滋生、繁衍、实施罪恶的装饰品。只有占领运动和它所代表的美国人民,在认真地对待自由民主。占领运动爆发的9月17日,恰逢美国宪法日。它从一开始和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把矛头指向自由民主这一美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石,强调不是别国而正是美国自己,面临政治改革的紧迫课题。

    运动有一个酝酿过程。2010年初,美国社会活动家大卫·德格瑞撰文阐述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呼吁“现在是99%的美国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一个要求深刻政治改革的共同阵线的时候了”。他的文章在网络广泛传播,浏览人数总和很快超过500万。随后出现“99%的美国人联合阵线”。2011年3月12日,阵线发布第一份宣言,称“我们同民主、共和两党寡头政治毫无瓜葛,我们寻求通过阻止竞选赞助、院外游说来结束腐败的两党制”。6月1日,阵线发布行动宣言:“我们终于奋起宣告已经忍无可忍。国际金融利益集团企图摧毁我们的生活。我们对此将不再被动挨打、听之任之。我们知道当前危机的制度根源,并且将发起直指制度根源的反击”。[i]

    占领运动中的标语口号,大量直接涉及美国的自由民主问题:

         收回1%的人的控制权

         这个世界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贪婪

         还权人民

         不再以民主的名义犯罪

         权力属于人民而不属于公司

         美国属于美国人民而不属于美国公司

         我们想要民主而不是权钱政体

         民主是为了真正的人

         华尔街和公司已破坏政治进程

         土生土长的恐怖分子:富人、银行、企业,华尔街

         奥巴马是战争犯,不是和平天使

         我们需要工作,我们需要革命

         工作就是权力,资本主义歇菜了

         推翻这个政权,资本主义是有组织的犯罪


[i] 见杨斌《从占领华尔街运动看美国民主模式的弊端》,《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12期。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2/1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