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无奈的叹息反映出怎样的一种困境

作者:zhang88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无奈的叹息反映出怎样的一种困境  

————评“蒙古不能放任对华制衡心态”一文  

  

11曰2日,《环球时报》发表了题目为“蒙古不能放任对华制衡心态”的社评文章。文章披露,目前全世界储量最大的未开发的金铜矿,蒙古国的奥尤陶勒盖金铜矿正在招标,这个矿距中国边境仅200公里,中国铝业希望参与其开发,但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蒙古国高官公开表态,“我们对中国天生反感,中铝很难进入蒙古。”文章认为,中国的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还是有人一边享受着中国发展带来的好处,一边总是盘算着如何平衡中国,并说,“因为历史的原因,有一些制衡中国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平衡玩过火了,于中国不利,于自己更不利。”  

似乎生怕蒙古国因此吃了亏,生怕蒙古国的高官不明白这个道理,文章用了大段笔墨论述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的好处。文章说:“中蒙贸易增长,给蒙古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好处,这同时也是中国真诚与周边国家开展经贸合作,致力于互利共赢的结果。如果因为蒙古的所谓平衡战略,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中国的投资阻挡在大门之外,中国肯定会有损失,但对蒙古来说,损害恐怕要大得多。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想防着中国,不让中国参与,你从中国发展中获得的好处也必然会打折。中国企业不可能总是当所谓平衡战略的牺牲品。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失去了中国这个买主,有再多的好矿,蒙古卖给谁呢?”文章进而劝说,“互惠不是一方有求于另一方,而是共同发展。中国愿对蒙古这样发展较慢的周边国家提供更多帮助,但蒙古也应考虑到中国的利益。任何损坏公平合作的做法都可能给中国民意带来伤害”,“中国愿意与包括蒙古在内的周边各国通过不断增进互信来加强合作。中国发展快了,周边国家会更多得益;周边国家发展快了,中国也会更多获利。任何一个愿意从中国发展中获利,并真心希望与中国合作共赢的国家,都应当明白这个道理。”除了劝说外,还做出保证,说,“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这些资源,对此中国毫不隐讳。但中国绝不会像西方列强那样,强迫别的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即便有一天中国的实力变得更强大。”  

话说到这个份上,道理也是再明白不过了。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蒙古国就硬是不买账呢?文章介绍说,“多年来,蒙古有些人始终对华怀有猜疑态度,生怕中国资本过多地进入国内,以至于一直在寻找‘第三邻国’来制衡中国。以亚洲最大的铜矿额尔登特铜矿为例,这个曾支撑起蒙古经济三分天下的大矿90%以上的铜矿石都出口到中国,但至今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从这里得到第一手的合同。”于是,文章说,“蒙古高官的说法让中国人寒心”,因为,“6年前,中蒙就已宣布建立和发展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然而“至今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从这里得到第一手的合同”。寒心之后,就是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困惑。文章以真切地笔调说“蒙古人并非不知道,无论哪个国家在蒙古开矿,实际上都是以中国为目标市场的,而且道路、设备、技术,甚至连吃的喝的,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中国的支持。只让中国企业当打杂的,矿开好了还要轻松赚中国的大钱;谁都可以当股东,都可以控股,唯独中国企业不行。天下恐怕还找不到这样做生意的道理吧”。  

天下都找不到的道理,恰恰在这里还就碰到了!不管有多少好处,不管你如何劝说,也不管你如何保证,人家就是不为所动,你又能怎么样呢?  

也许,《环球时报》这篇社评的写作者可能真的是不明白,以为天下绝不该有此道理。照这位写作者的逻辑,人世间难道还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吗?得罪中国还有得赚吗?文章对这个利害说得简直都有点露骨了。“蒙古人不应该产生幻觉,以为连续10年来,中国都是蒙古的第一大投资国和贸易国,是中国人有求于蒙古的结果。中蒙贸易总额只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0.05%,却几乎占蒙古对外贸易额的半壁江山”。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蒙古国如果不同中国做生意,中国还尽可以和别人做,而你蒙古就要破了大财了。所以,照这篇文章的意思来看,什么制衡中国、什么平衡战略,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这些东西哪儿有金钱实惠呀?意思意思就得了,还要当真吗?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拼命发财。只要见钱,就可以眼开,还用得着想别的吗?
不幸的是,这恐怕只是一些奉金钱为神灵的中国人的想法,别人就未必如此。明明知道“无论哪个国家在蒙古开矿,实际上都是以中国为目标市场的,而且道路、设备、技术,甚至连吃的喝的,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中国的支持”,但“谁都可以当股东,都可以控股,唯独中国企业不行”。人家就是奉行这样的道理,就是让这样的做法大行其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蒙古人天生愚昧、不明事理?看来好像不是,因为蒙古高官说得清楚,“我们对中国天生反感,中铝很难进入蒙古。”看来,这位蒙古高官不善做作,很是率直,把心理的话表露无遗。蒙古国不让中国投资入股是这样的想法,那么,美国、澳大利亚、越南以及必和必拓等国家与跨国企业也不愿意中国入股,不愿意中国收购,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屡屡碰壁,难道都是那么偶然、都是商业因素,其它地方就没有蒙古高官那样的因素,背后就没有更深刻的战略背景吗?  

蒙古实乃一小国寡民之邦,但就是这个小邦之所说、之所为,却很是说明问题。这至少说明,其一,所谓的经贸联系,只不过是国家之间一种极其脆弱的关系,想让它繁荣它就可以繁荣,不把它当回事它就根本不是个事。其二,经贸关系非但不是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的,反而只能居于从属的位置,在国家战略目标面前,经贸关系根本就提不到台面,其价值及其有限,只能服务和从属于国家战略的需要。但是,说明归说明,这究竟是不是道理呢?如果这样的道理成立,那岂不等于说,被一些中国人奉为至宝的2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都是些没有多大用处的废纸?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金钱开路,天下还有买不来的东西、办不成的事吗?  

真真是岂有此理!横行天下、无往而不利的滚滚金元居然还搞不定一个小蒙古,想想也的确让人气闷。不明白,实在是不明白,一句“天下恐怕还找不到这样做生意的道理吧”,无奈与困惑已跃然纸上,这是无奈的叹息,这简直等于承认是走进了死胡同。有钱花不出去,这钱明明是好东西,硬是摆不平、搞不定,这难道不是困境吗?怎么就偏偏遇到了像蒙古这样死脑筋死不开窍的呢?  

如果仅仅是困境也还罢了。要命的是,可能这还象征着一种贫穷。是什么样的贫穷呢?大概是手段的贫穷、是智慧的贫穷,是眼界的贫穷。这样的贫穷,穷得的确厉害,因为穷得只剩下了钱。这个世界的确有太多的糊涂虫子,但是据上述情况看,蒙古国或许并不是。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2/1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