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高官接受伊朗媒体专访时称——“利比亚战争是冲中国来的”
■ 叶廷
最近,北非的利比亚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先是国内发生政治动荡,然后爆发内战,最后多国联军干预,轰炸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军,战事持续至今,硝烟尚未散去。
国内各界关于西方国家参与这场战争的动机人言人殊,大致上分为两派:一说是人道主义干预,另一说是冲着石油去的。双方各执一词,“人道派”指责对方“阴谋论”,“石油派”则嘲笑对方“很傻很天真”。从论坛到微博,两派吵得好生热闹。
4月16日,伊朗的英语电视频道“新闻电视台”(Press TV)在官方网站上刊登了一篇人物专访。专访对象是曾任里根政府财政部助理部长的保罗·克雷格·罗伯茨(Paul Craig Roberts)。
要是在中国,罗伯茨的言论肯定会被“人道派”鉴定为“五毛”。他说,利比亚统治者卡扎菲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他阻止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二是允许中国带着大笔能源投资进入利比亚。
保罗·克雷格·罗伯茨是现任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和国际研究政治经济中心教授。他在巴拿马城接受Press TV电视台专访时,就利比亚革命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坚持把卡扎菲赶下台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为免断章取义,下面先将访谈内容全文照译,以供各方参考。
罗伯茨接受伊朗媒体采访实录
记者:俄罗斯谴责北约行动超越了联合国授权范围。其他新闻报道说,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萨科齐发表联合声明称:“让卡扎菲继续执掌权力将是对利比亚人民丧尽天良的背叛。”
我们知道(联合国)授权令确实没要求(利比亚)政权更迭;奥巴马政府一直在强调,他们去那里不是去搞政权更迭;但现在的局势看起来似乎有所不同,不是吗?
罗伯茨:确实如此。首先,请注意利比亚的抗议和埃及、也门、巴林或突尼斯的抗议都不一样,区别在于这是一场武装叛乱。
还有更多的区别,另一个区别是,抗议活动起源于利比亚富含石油的东部地区——而不是在首都。而且我们从一开始就听说,有可靠报告称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卷入了这场抗议,还有大量的媒体报道说,中情局已经把利比亚的资产送回利比亚,用于支持利比亚反对派。
在我看来,美国此举实质上是想把中国踢出地中海。中国在利比亚拥有广泛的能源投资和基建投资,他们将非洲视为未来能源的来源地。
美国通过组建“美国非洲司令部”来与中国抗衡,但卡扎菲却拒绝加入。因此这是美国要把卡扎菲拉下马的第二个理由。
而且,第三个理由是利比亚控制着地中海部分海岸,但这些海岸并不受美国左右。
记者:谁是利比亚的革命分子?美国称自己不知道在和谁打交道,但认为中情局与革命分子保持着联系——在后卡扎菲时代,革命分子能否掌控利比亚大权呢?
罗伯茨:利比亚是否由革命分子掌管,取决于中情局能否取胜,而目前这都是未知数。正如你之前提到的,联合国授权令限制了欧洲和美国军队在利比亚的行动。他们可以划定禁飞区,但他们不能在那里与反对派共同作战。
但事实是,中情局加入了反对派的作战行动中,因此我们在这点上确实违反了联合国的决议。北约如果成功推翻了卡扎菲,那么下个目标就是叙利亚了,因为叙利亚已经快疯了。
为什么他们要把叙利亚当成目标呢?因为俄罗斯在叙利亚有个规模庞大的海军基地(塔尔图斯港),而该基地体现了俄罗斯海军在地中海的地位。美国和北约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形。如果能成功推翻卡扎菲,叙利亚就是下个目标。
他们已经拿叙利亚和利比亚为借口谴责伊朗。伊朗也是一个主要目标,因为它是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西方殖民者的傀儡。
记者:考虑到西方扩张主义者的日程表,当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展开辩论时,俄罗斯投了弃权票。无疑,俄罗斯一定已经认识到美国、法国和英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罗伯茨:是的,他们一定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也很清楚。对中国来说,这是个更大的威胁,因为中国在利比亚东部地区有50个大型投资项目。因此,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俄罗斯和中国都弃权而不是行使否决权进行阻止。我们真不知道答案。
很可能这两国希望美国把战线进一步拉长,或者他们不想在军事或外交上面对这些西方国家,以免遭到西方舆论的大肆攻击。我们不清楚原因所在,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确弃权了,这也是因为它们不认同这个决议,并不断对其进行批判。
记者:卡扎菲相当大的一部分资产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已被冻结。我们还知道,利比亚的革命分子已经成立了一个中央银行,他们开始有限地开采石油,而且他们正和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公司打交道。问题就来了,我们从未见过在一场革命期间发生过这样的事,你不觉得这很奇怪吗?
罗伯茨:是的,这很奇怪,也很具启发意义。它让人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大量报道称中情局是这场所谓“起义”的始作俑者,而且一直煽风点火,并控制着局势,以便把中国从其利比亚石油投资项目上排挤出局。
在我看来,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类似于美国和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对待日本的方式。他们当时切断了日本的石油、橡胶、矿产等的来源,那其实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起因。现在美国和英国也在对中国如法炮制。
区别在于,中国现在拥有核武器,而且有比美国更健康的经济力量。因此,美国人现在这么干是在冒险,不仅对他自己,对其他国家也是极大的风险。全世界由于美国的过度扩张而岌岌可危,美国的傲慢——称霸全球的动力正驱使世界其他国家走向世界大战。
记者:在美国扩张政策的背景下,你认为美国超出联合国授权令的范围会有多宽?我们会看到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吗?
罗伯茨:很有可能,除非他们找到不用地面部队而能打败卡扎菲的方式。从克林顿、小布什到现在的奥巴马,我们总算明白,法律对美国行政部门来说就是一纸空文。他们不遵守我们自己的法律;他们不遵守国际法;他们侵犯公民自由,并无视人身保护法的原则。
他们视法律如无物,自然也就不会把联合国当一回事。联合国就是美国的傀儡组织,美国只是用它作为一个幌子。因此,如果不能撵卡扎菲下台,它们将派遣地面部队,这也就是我们把法英也拉进来的原因。我们在非洲的其他地方也用法国,在阿富汗则用英国人,他们都是傀儡。
这些国家都不是独立自主的。萨科齐不是向法国人民汇报工作,他向华盛顿负责。英国人亦如此。他们是一个帝国的傀儡统治者;他们和他们的人民没啥关系,而我们美国人却将他们放在高位上。
记者:所以,这些其他国家希望北约派遣地面部队?
罗伯茨:当然,他们都在中情局的掌控之中。这是由中情局一手包办的,而不是利比亚人民的合法抗议,这是一场武装反叛,它在首都没啥动静。它在石油丰富的东部发生,矛头直指中国。
记者:你认为当前形势将朝什么方向发展?北约其他国家和英法在空袭问题上似乎意见产生分歧,英法要求增加空袭,但是美国表示没必要。
罗伯茨:并不存在分歧。分歧只是表象,只是宣传的一部分。卡扎菲已经统治了40多年,他追随解放埃及的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 此前,卡扎菲从未被骂成不得不除掉的残暴独裁者,也从未有哪国领导人要求卡扎菲下台,甚至轰炸卡扎菲住处,试图杀了他的里根总统也未曾表示过。一夜之间,他就得下台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妨碍了美国在非洲设司令部,他控制了地中海部分地区,还让中国进入利比亚寻找未来所需能源。美国试图通过切断油路,打瘸主要对手——中国,这才是美国反应的真实动机。
如果美国真的关心人道主义,那他就不会用无人机和军事打击来杀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那些人。被杀的几乎都是平民,而美国又不愿就此道歉。他们说:“我们以为我们杀的是塔利班或其他有组织的敌人。”
记者:除了美国,谁还能从这场战争中获益?其他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的国家,他们将如何获益?
罗伯茨:我们现在只谈论北约国家,那些美国的傀儡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都依附于美国。我们(美国)从1945年起就有军队驻扎在德国。也就是说,美国占领了德国66年。美国在意大利有军事基地,意大利怎能称得上是独立国家?法国在我们扶植萨科齐之前在某种程度上还算独立。因此他们的行动都只是听美国的。
美国想要统治俄罗斯、中国、伊朗和所有南美国家。美国想当整个世界的霸主。这才是“霸权”这个词的真实含义。为了追逐霸权,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
保罗·克雷格·罗伯茨何许人
1939年4月3日,保罗·克雷格·罗伯茨出生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他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生阶段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莫顿学院、牛津大学就读过,在弗吉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苏联经济有深入研究。
1975年至1978年,罗伯茨在国会供职。作为国会议员杰克·坎普的经济顾问,他起草了坎普-罗斯法案(Kemp-Roth bill)(后来成为《1981经济复苏税收法案》),在发展两党合作以促成通过减税而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经济政策方面扮演领导角色。他1978年担任参议员奥林·海什的经济顾问时,被《华尔街日报》特聘担任编辑,一直干到1980年。
从1981年初到1982年1月,罗伯茨担任美国助理财政部长,得到里根总统和财政部长唐纳德的信任,在《1981经济复苏税收法案》的设计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因“对美国经济政策规划作出杰出贡献”而获得财政部颁发的“杰出服务勋章”。罗伯茨于1982年辞去助理部长一职,成为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第一个担任“威廉·西蒙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席”的人,直至1993年被撤职。对于这一撤职,罗伯茨自称:“我在《商业周刊》担任了16年的专栏作家,编辑将我视为对小布什政府在经济领域最尖锐的批评者。白宫也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游说,撤销了我的‘威廉·西蒙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席’职位。”
1987年,法国政府认为罗伯茨是“在半个世纪的政府干预主义之后,革新经济科学和政策的功臣”,并于3月20日颁给他法国总统荣誉勋章奖。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埃杜阿德·巴拉迪尔从法国飞往美国给他颁发奖章。里根总统派美国政府管理预算局主管吉米·米勒参加颁奖仪式,并送去贺信。
1992年,他获得 “沃伦·布鲁克斯卓越新闻奖”。1993年,《福布斯媒体指南》将他列为美国七大记者之一。
1993年至1996年,他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型智库之一卡托研究所任研究员。他还是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智囊机构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应该说,罗伯茨长期批评以色列,也经常批评美国政府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在这个方面,他的观点很符合伊朗政府的口味,这也是伊朗媒体专访他的原因之一。当然,按照罗伯茨对利比亚战争的解释,中俄必须正面回应美国在中东的挑战。这当然也正是伊朗政府所期待的。
尽管罗伯茨关于利比亚内战起因的见解值得商榷,但是,作为一个曾参与美国重要经济政策制定的主流经济学家,罗伯茨应该熟知美国战略决策者的思维方式。他在分析利比亚战争时,也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那就是先分清楚谁是美国最重要、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然后与自己的同盟国联手,通过各种手段,抓住其战略短板大做文章,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世界各地的重大政治事件,也应该放在大国博弈的这种战略背景来观察。
在利比亚战争中,美国的真实动机是什么,是否如罗伯茨所说,就是冲着中国和俄罗斯来的,笔者不想妄下结论。但是,美国默许自己拥有海军基地的巴林武力平息民众示威,却对利比亚、叙利亚大加鞑伐,这也说明“人道派”的解释的确“很傻很天真”。
此外,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所受到的威胁,则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支持了罗伯茨的观点。
附文:中国在利比亚有多少投资
环球财经特约撰稿 王金岩
利比亚在此次内外战争中,人员伤亡惨重,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其政局动荡也对我国在利从事承包工程的企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合同搁浅、项目停止、驻地遭袭、大规模撤侨等,利比亚局势动荡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据相关专家估计,中国近200亿美元资金在利比亚利益洗牌中有可能“打水漂”。
内乱前中企在利比亚投资情况
利比亚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要市场之一。动乱发生之前,利比亚国内正掀起一轮建设高潮,以弥补其被制裁期间的建设停滞。为配合2009年利比亚革命胜利40周年,其政府还上马了一大批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自2005年,利比亚开始大量招募外国公司在其国内投标建设。中国公司大规模进入利比亚是从2007年开始的。截至本次动乱发生前,在利比亚有75家中国企业承建了50个工程承包项目,涉及金额188亿美元。这些企业中包括13家央企,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屋建设、配套市政、铁路建设、石油和电信领域。目前,一些央企在利项目实施情况已上报如下:
中国铁道建筑工程总公司在利比亚有3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分别是沿海铁路及延长线(的黎波里-苏尔特)、南北铁路(黑谢-塞卜哈)和西线铁路(的黎波里-加迪尔角),合同总额42.37亿美元,目前已完成6.86亿美元;未完成合同额35.51亿美元。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建工程均为政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2万套,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工期40个月,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利比亚有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项目,合同金额约合55.4亿美元。截至2月18日,累计完成合同工程量16.8%。
中国十五冶建设有限公司在利比亚承建了FWAM水泥厂和NALOUT水泥厂两个工程项目。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也于2009年10月28日在利比亚签署了日产4600吨熟料水泥厂土建和安装合同,合同总金额逾1.5亿美元。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在利比亚共有2个工程承包项目,分别为利比亚EAST MELITA地区5000套单元住宅和配套服务设施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和米苏拉塔水泥厂生产线一期土建工程项目。其中,住宅项目为利比亚政府项目,约合人民币54.21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合同金额人民币3.08亿元;水泥厂项目为工程施工分包项目,合同金额为人民币1.65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合同金额人民币1.47亿元。上述2个项目未完成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51.31亿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2002年进入利比亚,内乱发生前在那里有5个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中石油宣布已经暂停在利比亚的开采活动,近400名员工全部撤离,设备封存。这次利比亚内乱中,中石油在利比亚的设施曾遭袭击,该公司目前还没有公布遭破坏的具体情况。
此外,中交建设、中工集团、中石油公司、中兴通讯、华为在利比亚投资金额分别为:48、40、 3.8、0.927、0.4亿美元,已完成金额尚未统计出。
内乱给中国企业造成的损失
在此次利比亚国内冲突中,中资企业中有十多人受伤,企业工地、营地遭到袭击抢劫,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人民币。随后,中国政府为确保在利华人生命财产安全,出动海陆空力量,撤回3万余名中国员工,耗资约3亿元。
目前13家央企在利比亚的项目已经全部暂停。从长期看,中国企业将会遭受如下方面的损失:
1,固定资产损失。虽然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揽的是工程承包项目,不是带资项目,没有直接投资,但中国各大公司在利总部及各项工程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原材料都留在了那里,因此会有大量固定资产损失。
2,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损失。包括履约保证金、预付款保证金、维修保证金、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必须垫付的流动资金以及由于不可抗力产生的损失等。按照惯例,在利比亚实施的工程项目都是中方企业先垫资。一旦工程因不可控因素停止,这些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就成为承包商的损失。
3,回国人员安置问题。国家动用陆海空交通工具将所有在利人员接回,接下来面临他们的安置问题、人工费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赔偿问题,这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4,三角债问题。由于利比亚建筑材料缺乏,无法满足工程需要,一般需要承包商从利比亚以外的国家采购。而中国企业承包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一般从国内采购。因此,利比亚项目中断后,一些企业无法按期给原材料商支付货款,加上很多工程采用分包模式,也导致三角债问题凸显。
5,利方恶意索赔问题。3月25日,利比亚撒哈拉银行已向中国的葛洲坝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宏福建工等公司针对预付款保函进行索赔,要求五天之内必须给银行方面答复。据上述公司内部人士称,预付款保函还有半年才到期,现在银行提前索赔,属于恶意索赔。利比亚撒哈拉银行向上述公司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赔偿预付款本金和利息,二是将预付款保函期限延至2012年12月31日。两种选择对中方都不利。
内乱后的利比亚形势发展与应对
虽然各方对于利比亚战事如何收场有各种预测,但归结起来无非是卡扎菲继续执政或其政权被反对派推翻或利比亚分裂割据三种可能。
1,利比亚局势稳定无疑是最有利于中国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方向。中国驻利比亚大使王旺生于3月16日在的黎波里与利比亚总理马哈茂迪会晤时表示,中国企业有愿望重返利比亚,恢复在当地的援建项目及开发计划。中利具有传统友好关系,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设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中投了弃权票,而且在多国对利发动军事打击后,中国也明确表示遗憾和反对。从上述情况分析,如果卡扎菲继续执政,中国企业重返利比亚继续合同、减少损失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2,如果卡扎菲政权被推翻,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则很不明朗。反对派一旦当政,以亲西方政权的可能性为最大,而千方百计阻止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正是西方国家的重要意图之一。但如果利比亚政权易手,根据国际惯例,外国法人在东道国享有对其财产的所有权、企业控制权等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东道国应该履行保护外国投资者权益并赋予其“公正、合理待遇”的国际义务。因此,中国在利比亚投资不可能“灰飞烟灭”。
3,还有一种可能,即利比亚被不同势力瓜分,整个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中国企业在利比亚不同地区的项目将面临不同的结局。但这种状态下的国家必将是不稳定的,中国企业即将面临更加长久的风险。
未来海外投资启示录
利比亚局势动荡是对中国企业加大步伐“走出去”后面临的一大严峻考验,未来,我们相关部门和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对目的国的政治风险等因素必将做出更加充分的考量,尤其会更加重视政治动乱因素。
中国和西亚北非地区有比较完善的经贸合作机制和相应的工作机制,中方会通过这些机制来降低中资企业在利比亚、在西亚北非地区受到的影响。此次利比亚动乱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项目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有效的“走出去”的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此外,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目的国发生突发政治或社会动荡事件时,应急机制能否跟上,应收账款的管理、设备的保全维护有没有预案,这些都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曾任利比亚驻华大使馆中文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