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普世价值”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中国的渗透和泛滥,导致了一些人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茫,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如今,认真梳理西方推行“普世价值”的所作所为,深入分析西方“普世价值”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背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普世价值”、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不乏启示和启迪。
(一)认清“普世价值”的虚幻性
普世价值,是指普遍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阶级的价值,不会因为国家、阶级的差别而有差异,也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价值是“普世”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特殊性的普遍性,不存在脱离具体性的抽象性,也不存在脱离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具体价值的抽象的、普世的价值。人们可以在思维中把不同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把具体价值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形成抽象的共同的价值,但正如个性中有共性、特殊性中有普遍性一样,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脱离个性而独立存在的共性,也没有脱离特殊性而独立存在的普遍性。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也是这样。自由、民主、人权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奴隶社会具有存在于雅典自由民中的自由、民主、人权,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享有的自由、民主、人权。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只是人类历史上自由、民主、人权发展的一种具体的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自由、民主、人权高于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美国等西方国家把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说成是普世的、永恒的价值,是故意抹杀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人权的历史性、阶级性和局限性,夸大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人权的优越性和超越性,虚构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性和永恒性。其实,美国等西方国家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说到底只不过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形态和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自由、民主、人权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它只适用于资产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不适用于其他国家、其他社会和其他阶级,尤其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形态和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是一定阶级经济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思想反映。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生产和生活,必然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形成一定的价值关系和思想关系。处在不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人,形成的利益关系不同,产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念也必然迥异。因此,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超越时代、超越社会、超越阶级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被压迫者对于压迫者,不是奴隶,就是敌人,决不能成为朋友,所以彼此的道德,并不相同。”[3]“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这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本阶级之外。”[4] 以民主来说,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主内涵是不同的。正如列宁深刻指出的:“只要有不同的阶级存在,就不能说‘纯粹民主’,而只能说阶级的民主。”[5]“纯粹民主”是“资产阶级愚弄工人的谎话”,谈论“纯粹民主”是用“谎话来蒙骗工人,以便回避现代民主即资本主义民主的资产阶级实质”。[6] 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只不过是一种虚幻存在的价值,实质上是把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说成是“普世价值”,是把资产阶级的价值抽象化、普遍化、永恒化,借以蒙蔽和欺骗世界人民包括本国人民,以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
(二)洞察“普世价值”的危害性
西方国家大肆渲染和传播“普世价值”,有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受到“普世价值”传播和影响的很多人包括不少学者和学生,都把“普世价值”思潮的传播和引发的纷争仅仅看做是一个学术问题。其实,西方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广泛传播“普世价值”,绝不仅仅只是把“普世价值”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进行交流和讨论的,也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来加以传播的,而是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和全球战略在世界上广泛而普遍地推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迷惑性和危害性。
西方“普世价值”的危害性首先在于搞乱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在重大问题上丧失价值判断能力。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大肆传播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把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包装成所谓的“普世价值”,再用这种所谓的“普世价值”实则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来否定和取代别的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实行价值观上的偷梁换柱,从根本上搞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一定国家的人民丧失价值是非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的选择能力,在思想行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西方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的误导,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颜色革命、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铺平思想道路。
西方“普世价值”的危害性还在于通过价值渗透实现政治渗透破坏他国的政治稳定。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价值渗透具有潜隐的深层的政治动机。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曾说过:“与我们的军事力量或经济规模相比,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最有影响力的资产是我们的价值观的巨大威力,特别是我们对民主与人权的坚定不移的支持。它显现了我们最深厚的民族性格,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在我们深化与在这些问题上和我们持有不同观点的伙伴的接触时,我们将继续敦促他们实施改善国家治理、保护人权和推进政治自由的改革”。[7] 可见,美国传播“普世价值”具有支持“民主、人权”,推进“政治自由改革”,实行美式民主转型的政治目的。通过“普世价值”思潮的广泛传播和渗透,美国等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招徕、培植、扶持反对派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就怂恿、发动、组织奉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的反对派势力走上街头,采取街头政治的方式,制造社会动荡,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政治稳定,实现政权更迭,严重危害、破坏别国的政治安全。
西方“普世价值”的危害性更在于制造思想舆论,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侵犯别国主权、践踏别国人权张目。“普世价值”的渗透和传播,为西方国家在中亚、中东、北非等地区一些国家推行和制造“颜色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谓关心这些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是假,攫取这些国家的资源、能源,增殖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是真。西方的“普世价值”推行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灾难。(微信公众号:思政学者)一旦价值渗透和政治干涉达不到目的,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就会通过赤裸裸的军事干预来侵略和侵犯别国的主权,在“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下,把霸权凌驾于别国主权之上,把别国人民抛向动乱战乱、水深火热之中,置别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甚至在反恐的名义下保护和制造恐怖活动,制造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灾难。而国际垄断资本就在这不断的腥风血雨中贪得无厌地攫取和增殖自己的财富利益,这些财富和利益“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8]。
因此,从价值渗透到政治干扰、再到军事干涉、直至政权更迭,实现垄断集团利益,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普世价值”的必然逻辑。我们要深刻洞察和揭露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从中获得教训、启示和警示。
(三)增强抵御渗透的自觉性
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普世价值”的价值渗透,会威胁国家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最后会威胁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普世价值”看起来是一种软武器,但却会带来硬杀伤力。提出软实力理论的约瑟夫·奈在谈到柏林墙倒塌时说过这样一番话:“柏林墙早在1989年倒塌之前就被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如果不是多年来西方文化形象在柏林墙倒塌前就对其进行了渗透和破坏,锤子和压路机也不会管用。”[9] 可见,西方文化的价值渗透比锤子和压路机的毁坏作用还要大。苏联解体以后,曾担任苏联政府总理的尼·伊·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一书中写到:“我们的悲剧就在于我们丢失了‘苏维埃价值’,我们没有把过去的一切正面的东西带到新时期来。非但如此,许多对我们格格不入的、不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的教义,也被强加给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国家缺少一种起核心作用的思想,有的只是起瓦解作用的、外来的思想和价值。”[10] 核心价值的瓦解和沦丧,导致精神支柱的崩塌和国家凝聚力的消解,导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这一深刻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铭记。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国家认为下一个垮台的就是中国,把推行“普世价值”渗透的重点转向中国,企图把颜色革命的祸水引入中国,进而分化和西化中国,改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实行“接触加遏制”的战略方针,一方面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从中国赚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以接触促演变,干扰、遏制和阻碍中国的发展,企图误导、诱使和推动中国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它们通过大众媒介尤其是互联网等各种方式巧妙渗透、传播和宣扬西方“普世价值”,企图用“普世价值”否定、动摇和代替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误导和扰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瓦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抹黑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而达到削弱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破坏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图谋。
因此,针对西方普世价值的传播和渗透,我们要汲取东欧剧变和北非、中东从“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的颜色革命的深刻教训,结合中国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自身的发展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揭露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普世价值”渗透的用心和图谋,加强国际比较,认清发展大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着力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抵御西方国家价值渗透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责任编辑:张梦婷 胡義 校对:耿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