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俄总理去了趟古巴、签了些合同……于是美国人又想起了古巴...
杨 震
1962年10月15日,坐在白宫的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盯着照片,愁眉不展。
一天之前,美国U-2侦察机传回的情报显示,与自己仅仅一水之隔的古巴岛上出现了苏联弹道导弹的身影——美国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意识到,苏联获得了对美国全境实施核打击的能力。由此,让美苏两大国无限接近核大战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此拉开帷幕。
1963年4月27日,在美国肯尼迪政府阻止美国与古巴进行任何交易两个月后,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右)首次访问苏联,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会面。
这是美苏冷战时期最严重的正面对抗事件,但也恰恰说明古巴的战略意义所在。两大洋曾赋予美国在世界地缘政治角力中的巨大优势,但距其国土东南侧仅100余公里的古巴,就是打破这种优势的锁钥。
然而,若干年后的又一个10月,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又一次瞄上了古巴。
10月3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右)开始了对古巴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当天,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劳尔·卡斯特罗(左)与梅德韦杰夫举行会晤。
美俄核对抗
当前的美俄在核武器领域的对抗随着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愈演愈烈。
9月30日,俄罗斯在普列谢茨克的航天发射场发射了一枚“白杨-M”洲际导弹,导弹命中了勘察加的目标。作为俄罗斯战略核导弹家族的中坚力量,白杨-M是白杨导弹的最新改进型号,在1994年12月20日进行了首次试射,它的射程超过1万公里,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具备变轨能力。其弹长22.7米,直径1.86米,重量47.2吨,弹头重1.2吨,使用三级固体火箭,其中前两级直接用的是SS-20中程导弹,第三级则是全新设计,使用了丁羟加奥克托今的复合推进剂,这种推进剂十分先进并且昂贵。
“白杨-M”洲际导弹
10月2日,美国回敬了一颗“民兵3”导弹,这颗没有装载弹头的“民兵3”从美军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飞行6700公里后,命中了位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瓜加林环礁的目标,这里也是美军传统的洲际导弹试验靶区。美方称本次导弹试验属于例行抽检试射,没有任何的针对性。今年美国已经试射过三枚“民兵3”导弹。
该型导弹是典型的冷战老兵,“年纪”虽大,性能却不含糊——导弹长18.26米,直径1.67米,重34.5吨,弹头重900多公斤,无论从长度还是重量都比俄系导弹要小,但是射程却能达到13000公里,显示出美国在导弹总体设计、发动机技术、气动布局设计等多方面深厚的底蕴。
“民兵3”型洲际核导弹
该型导弹原先使用分导技术,可以携带三枚核弹头,一种是三枚17.5万吨级当量,另一种是三枚33.5万吨级别当量,由于俄美在1993年签署了削减战略性战略武器的条约,民兵3的多弹头技术被封印,改为装载一枚MK21单弹头。
可以说,美俄在核领域的对抗进入特朗普执政以来的最高峰。然而,美俄在该领域的实力处于伯仲之间,正面硬扛也就是维持僵局,要想获得战略优势,那就得出奇制胜。加强与古巴的能源合作可谓是普京的战略妙手。
普京布妙棋
普京此举无疑是在美国的后院纵火。通过纵火,普京将会得到不少战略利益。
首先是地缘方面。
古巴是一个拉美国家,而拉美是美国的后院。在历史上,使美国控制拉美的“门罗主义”奠定了其霸权的基础,因此拉美对于美国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如今,俄罗斯加强与古巴的合作,不仅仅在拉美地区对美国的控制形成威胁,而且与委内瑞拉,甚至是海地这些国家遥相呼应,这对于特朗普来讲可不仅仅是一个面子上难堪的问题。普京在特朗普的后院纵火,攻其必救,势必会减轻美国在欧洲及中东地区对俄施加的压力。
其次是经济方面。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能源同时也是俄罗斯出口创汇的两大支柱之一(另外一个支柱是军火)。通过向古巴出口能源,俄罗斯可以从中赚取不菲的利润。如果能够因此在拉美地区形成示范效应,打开其它拉美国家的能源市场,对普京来说着实是一笔不错的买卖。此外,俄罗斯明确表示想与古巴进行核能合作,一般来说,核电设备包括主设备、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管道、电缆、阀门等等部件,涉及到的制造业种类较多。如果能够顺利出口,对俄罗斯国内的制造业应该也是好消息。
此外,作为一个被美国封锁几十年的国家,古巴现在依然屹立不倒,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美国封锁政策的失败。如果通过能源合作盘活古巴经济,那么对美国的声望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尤其是在经济普遍不发达,以“拉美陷阱”闻名的拉丁美洲。
特朗普无奈
尽管普京在美国的后院“纵火”,特朗普却没法对此采取强硬措施。不同于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俄罗斯并未在古巴部署针对美国的导弹,美国想借此对其进行类似于那时候的海上封锁行动难度极大——如果说连古巴与其它国家能源合作都要出动大军进行封锁,似乎很有些说不过去。
然而就这样放手似乎也不是办法。其它合作项目倒也罢了,核能合作可是个要紧问题。朝鲜核问题以及伊朗核问题不都是从核能项目开始起步的吗?前者已经确定拥有核武器,后者距离拥有虽不太近,但绝对不远。虽说按照古巴的体量很难做到,但总归是根刺,扎得美国隐隐作痛。
可是事情发生了,总不能不想法子应对。于是乎,我们看到了这则新闻—— 俄罗斯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对媒体表示,美联邦调查局人员在纽约机场盘问了前往美国参加10月6日举行的“罗斯堡对话”论坛的俄国家杜马议员、记者因佳·尤马舍娃,盘问近一个小时。
俄罗斯杜马议员因佳·尤马舍娃。央视新闻截屏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做点什么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强。可是这恰恰反映了美国的应对乏术,这也许才是美国最头疼的地方,也是美国在一个变化了的国际体系中日益处于窘境的深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