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美国根本不是苏联的对手,苏联向全世界输出“民主”这个词,号召:这个天下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工农联盟主导这个世界;坚决打击资本家用钱来奴役人民;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发动受压迫的群众把地主老财挂路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些词语,掷地有声,当时就和炸弹一样,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轰天巨响!引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觉醒,轰轰烈烈地在本国闹革命。从此,苏联就成为了西方国家“眼中钉、肉中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瓦解削弱苏联上,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用武器装备竞赛想拖垮苏联,但没有成功,反而使苏联军工产业迅速发展,远远超越了美国,美国在对付苏联发动群众的战术上是一点办法没有。在军事上有了镇国核武之后,苏联打算把所有精力放在农业和轻工业上。斯大林尊重科学家和工农,但是他让知识分子和地主的后代,全部弄到农场工作了。然而这些知识分子和地主、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纠集在一起,总是在下面搞破坏,有些官员也被他们拉下水,合伙欺负农工。
斯大林搞了一场全民运动,被一些后来人污蔑为“大清洗”、“浩劫”,说什么整个社会秩序乱了,一开始让底层攻击当权者,后来失控了,工人打厂长,农民打官员,学生打老师,谁弱谁有理,谁穷谁光荣,成为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大乱斗,当时搞这场运动最积极的人就是赫鲁晓夫,又红又专的外在形象让他脱颖而出。
这个时候,斯大林走了,美国认为机会到了。
斯大林的接班人是赫鲁晓夫,他一上来之后干了两件事,否定斯大林,平反所有受压迫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回城来工作。敏锐的美国政坛捕捉到这个信息,主动积极地接触赫鲁晓夫,和他说:我们和好吧,不要再斗了,我帮你们发展经济。
一、苏联从此不再提意识形态了
平反回来的知识分子多数人已经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还有一些人成了作家,伤痛文学开始全国流行,作家们痛诉自己在农村遭受了“被迫劳动”,文化部门、教育系统开始整改,全社会都在反思这场混乱,认为倡导阶级斗争是混乱的根源。
美国也提出了双方不要再提意识形态了,我们不要再提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了,这些词语太吓人,很不友好,你们自己人都受伤了。
苏联的文化部门,尤其是教育系统,率先提出改革,做出了一版新教材,将课本上什么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地主对农工的欺负,打倒美帝恶豺狼这些文章统统地去掉了。
美国的手段由温和到激进,都是一步一步来的,苏联一开始就进入了他们设置好的路子。美国说:经济学和人文学都是全球相通的,毕竟大家都是人类嘛,这叫普世价值。
美国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为诱饵,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兜售全球理念,其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沃勒斯坦、詹姆逊、戴维·赫尔德等。
二、全社会形成了被西方认可而光荣的思想
整个文化部下辖的教育部、出版传媒、电视电影,宣传部等等,凡是和文化相关的,大家都形成了一个潜规则,不要再去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更不要提阶级斗争,打倒资本家这些话更不要说,美国人来投资,他们都是企业家,不要说些刺激他们的话。
这些约定,底层老百姓也没有反对。但是很多文化人在创作或宣传的是,把斯大林说的一文不值,一个教历史的老师公然在课堂上和学生说,这个世界有两大恶魔,斯大林和希特勒。这引起了群众不满,老百姓纷纷上街抗议文人侮辱斯大林。
当局采取的办法,今后大家都别提斯大林,从此斯大林成了敏感词,写到他的名字的时候,往往要打星号。苏联教育部偷偷摸摸地采取了“去斯大林化”运动,在教材中,抹掉他的思想,抹掉他干过哪些事情,斯大林儿子和纳粹战斗,英勇牺牲,被文人们改成他儿子向敌人投降了。
作家、记者、播音主持人都以讲英语为荣,底下的人讲话也是英俄语言混杂,用西方直接输入的英语“创造”或代替相应的俄语词汇,一时间,超越俄语被造出来的词比比皆是。
商场里面几乎所有的门店都是挂着英文品牌,即使很多商品是苏联本地生产的,也起个英文名字,假洋品牌一时间泛滥成灾,大家都以洋品牌为荣,甚至新建的住宅区,都要取一个曼哈顿、巴黎世家这样的名字。
三、在摇摆中的赫鲁晓夫最终选择了和美国缓和
赫鲁晓夫进行了去斯大林化和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方法,把苏联上上下下的人都得罪了一遍,上位之后,他初心也是好的,大搞经济改革,他说:只懂马克思主义,不懂经济的官员都是草包。
他全面否定斯大林,也给自己带来一个困境,当年他可是斯大林政策坚定的执行者,跳的比谁都高!而且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使得整个高层领导没有信任可言。被赫鲁晓夫提拔上来的勃列日涅夫又干倒了赫鲁晓夫上台,他又开始全面否定赫鲁晓夫。
每一次下任要干翻前任的时候,都需要舆论先行,要给自己找合理化的理由,教科书又必须再改版,要清算赫鲁晓夫的余毒,教育系统批评人都是轻车熟路的,自然是乐见其成,他们日夜加班,批评自己国家的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上位后,把赫鲁晓夫触动各级官员利益的那套改革废除了,变相地恢复官员终身制,扩大满足官员们的特权。
此时勃列日涅夫对美国还是相当强硬的,但是整个国家上下的舆论已经不支持美苏对抗了,很多身居要职的人已经和美国利益捆绑,年轻人接受的文化已经开始西式化了。
面对强大的反对意见,勃列日涅夫最初动摇了,勃列日涅夫同美国总统尼克松确立“特殊的私人关系”,开始明确表达自己的对外政策主张,即在欧洲构建和平、向西方开放的设想。
苏美正式进入了蜜月期,接下来的几任领导,在对待美国的态度已经明显缓和。虽然民间还有大量的老人提出一些质疑,说要警惕美国的文化入侵,但这样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少。
四、美国人终于等不及了,不能再让老家伙上台了
勃列日涅夫之后的两任领导,一个只干了十五个月,一个只干了十三个月,都病逝了,这些人虽然和美国不再剑拔弩张,但毕竟是斯大林时代的人,他们的内心天然是防着美国的,美国要想全面把控苏联这个国家,还做不到。
短暂的两位领导,一个是安德罗波夫,一个是契尔年科,在苏联经济困境的时候,采取了放养模式,集体农庄改成了家庭承包制,一些国企改变成了私企,短时间内刺激了经济的活跃。虽然两人在位时间短,但教育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教材上老师讲课说,是他们解放了束缚中的苏联人民,好多公变私,一包就灵的方法,被写成了经典案例,成为学校里经济学教材。
不过这两位虽然搞了经济私有化,但是意识形态上抓的很紧,处处提防美国,让美国头痛不已。
美国一直注视着苏联的变化,不到两年时间,苏联接连挂了三个领导人,如果再上来一个老的,到时瓦解苏联就不可能了。
美国时任总统里根与其幕僚商议:得让一个自由开明好说话的人上台,而戈尔巴乔夫正好合适。于是就派老布什给苏联捎话。当时美苏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老布什就把美国的意思告诉了苏联代表。美国认为,如果不选戈尔巴乔夫,以后美国总统拒绝与苏联领导人见面。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断层年代成长起来的人,那时候正值赫鲁晓夫当政,对苏联进行“大解放”的年代。当时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放出很多异见分子,鼓励自由主义,主张人权、自由和公开,他正是美国合适的人选,在美国幕后运作下,戈尔巴乔夫上台。
五、要把苏联连根拔起,必须搞掉有思想的年轻人
美国横行世界的十条诫令,很多人都是熟悉的,搞苏联的套路也是这样,我再次给他重复一下。
1,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2,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动漫……和新式的宗教传播;3,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4,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分裂的种子;5,要不断丑化他们的领导,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7,要尽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政府买我们国债;8,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9,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完全信西方这一套,像我这样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只看本国书籍,很难被他们同化怎么办?美国人开始从学校教育上入手,只要老师们带头,下面就没人敢反驳了。
美国CIA局长艾伦.杜勒斯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在攻击苏联的过程中,即使出现少数清醒的人,也要想法孤立他们,打击他们,让他们成为孤立无援甚至被人耻笑的对象,并宣称他们是社会渣滓、斯大林余孽、仇富的流氓无产者……要把布尔什维克的根挖出来,把苏联的精神道德基础黑清除掉……”。
这个时候,美国开始给苏联教育工作者批发帽子,苏联教育体系下出现了很多被西方人封的“学者”、“教授”,反正封个“学者”、“教授”也花不了几个钱,一旦被西方认证过,他们的工资要比本土的土鳖学者、土鳖教授要高,很多知名学府招聘老师,有一个硬性条件:必须有留洋经历。
后来愿意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要是发表过激的言论还会被当局抓,因为你破坏了引资搞建设的大好环境,整个国家系统里,已经布满了苏联断层年代的人,和戈尔巴乔夫一样,以老一辈提出的理想为耻,整个社会舆论和工人和农民没有任何关系了。
苏联当初提出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主的政体,此后没人再说这句话,大家都默认自己是996的打工人,不再发出自己是国家主人的呐喊声。
2006年,戈尔巴乔夫回忆说,“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 使苏联社会大开放。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 国内工业受到了致命打击。极少数人一夜暴富, 敛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 而赤贫的人数却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
直到如今,戈尔巴乔夫都不知道苏联为何失败了,他以为只是经济的竞争,而实际上,一个国家的文化,通过教育,被西方抹得一干二净。
六、最后一击,篡改苏联教科书
在苏联崩溃前,大部分掌控资源的权贵精英都已经已经倒向了西方。
教育界被全面渗透;在学校里推行逆民族主义,引入留学生、并提供给他们超国民待遇,鼓励俄罗斯族女学生与外国人通婚,鼓吹学生消费主义,借高利贷给他们,让他们承认社会达尔文主义,这样方便毕业之后,对年轻人进行无情地压迫。
鼓吹年轻人要奋斗,要让他们的私企压迫他们自己人,剥夺工人们的时间和自由,不让他们学习和思考,挑动私企对抗劳动法,不要年龄大的,不要孕妇,制造社会劳资对立。
在课本上打击本体民族,政史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联盟’来说,俄罗斯民族主义分子才是这个国家最致命的“敌人”,搞出来了这样一个怪结果:苏联不是苏联人的苏联。
难怪苏联解体时,老百姓们很安静,无动于衷,甚至有一种被解放了的感觉,“苏联不是苏联人的苏联”,那么“苏联人”又怎么会保护这个“国家”呢?
教科书上只要谈到美国,便大加美化,美国大兵做好人好事,背着老奶奶过马路,有些干脆图文不符,文字写的是苏联英雄,配图却是美国人。
教科书被内鬼们改的乱七八糟,为了防止一些老师头脑清醒,来质疑新编的教材,就搞出各种无关事项折磨老师,比如天天做表格、做统计、搞思想汇报、学习领导讲话,让老师没时间教学,同时又憎恨这种社会制度,最后老师迫不得已,主动带着学生反社会。
原本很强的苏联理科,被各种山寨版、错误百出的教材,弄得学生水平直线下降,在文科上给学生洗脑,在理工科上,讲给学生的都是错误的知识,有的讲的竟然是脑筋急转弯。
一个苏联教授说:苏联没有做出一项可以载入史册的发明创造,他对人类的贡献几乎为零,苏联有什么文明,这都是瞎扯!
当时,无数个这样的“学者”、“教授”们成为成为瓦解苏联的主攻手,他们在教育系统内公开宣扬反苏共及反体制学说,搞乱学生的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费一枪一炮,苏联人的教育部把苏联彻底地从地球上抹去了。
结束语:
如此乱象,苏联当局没有制止吗?老百姓也反映过,当时的苏联社会局面呢,国家每走一步都很担忧,毕竟经济、人员、文化和美国深度捆绑了,每走一步都担心美国会对苏联搞经济制裁,担心美国政要不来访,担心外国舆论对苏联不理解,这就不得不唯美国和西方的马首是瞻,再也没有能力提出反制裁。
最后只能缓和地处理这个事情,苏联当局就只能责令重新改正,把教科书改正确了,并没有任何人得到处罚,有人提出要处理搞乱教材的人,另一部分人就会跳出来说,“你这是斯大林残暴的作风,残害思想独立、破坏言论自由!”
苏联终于消失了,好像不曾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本文原载公众号“周伯通”,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