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阶段俄乌战争的主要战场,是顿巴斯地区的巴穆赫特,被西方称为了“绞肉机”。目前,乌军在巴穆赫特的防御已经十分被动,城区部队面临被合围的局面。尽管乌军目前宣称不会放弃巴穆赫特,但从目前战况来看,乌军对巴穆赫特的增援或撤退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目前欧美方面有些人士纷纷提出乌军应放弃巴穆赫特的主张,理由是巴穆赫特“没有重大战略意义”、“只是双方为了面子争胜的象征”等等,言下之意就是双方为这个小城投入大量兵力和装备进行巨大消耗的作战很不值得,都不应该为了面子和象征去继续这个残酷的“绞肉机”作战。
其实这个说法是说给军事外行听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为了掩盖失败方的挫折和贬损胜利方的战果。就如同抗美援朝时的上甘岭战役,也曾被美国说成是“双方为了面子而不断扩大的残酷战役”一样。
世界上从来没有单纯地为了面子而打出来的“绞肉机”战斗。俄乌双方之所以都投入巨大的兵力和装备,在巴穆赫特进行了那么长时间的残酷战斗,自然有其必然性。
看一场战斗或一场战役的意义,不能孤立地脱离整个战争去看。每个战斗每个战役,都是整个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把战斗或战役放到整个战争的大背景中,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战斗或战役的实际意义所在。
去年的俄乌战争,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之后,俄军的的主要作战目标,就是占领顿巴斯地区,将乌军彻底驱逐出乌东的两个共和国。卢甘斯克已经基本被俄军控制(仅有北部极少数小地区还在战斗),顿涅茨克则有大约50%的领土在乌军控制之下。俄军要占领这50%的顿涅茨克领土,就需要打下两个城市群。东边的第一城市群从北到南,由鲁别日诺耶、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波帕斯纳亚、斯达汉诺夫等城市组成;西边的第二城市群从北向南,由斯拉维扬斯克、克拉玛托尔斯克、巴穆赫特(阿托木斯克)、康斯坦丁诺夫卡、阿夫迪夫卡、马林卡等组成。去年上半年,俄军的进攻顶点是攻下利西昌斯克,基本占领了整个第一城市群,将东部战线推进到第二城市群以东地区。
此后乌军发起了那场被吹上了天的大反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东部战线。但若是仔细看看双方的态势,就会发现乌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其实不是东部战线的主战场(即第二城市群),而是选择了俄军兵力薄弱的北部哈尔科夫地区和南部的赫尔松地区。由于俄军兵力不足,重兵集中于东线中部的第二城市群地区,无力维持漫长的整条战线,所以只能迅速收缩兵力,使得乌军一时打出了快速突进的态势。但是也可从中看到,乌军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俄军的迅速收缩,在乌军的整个进攻战线上,基本没有发生过激烈战斗,乌军占领的基本也都是俄军迅速放弃的地区,包括被称为重镇的伊久姆(依照现有态势,伊久姆对俄军的意义并不大)。即便如此,乌军的大反攻也仅仅维持了4天时间,就难以继续了。虽然此后乌军又拿下了赫尔松,但对东部主战场的态势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由此可见,乌军的力量还远没有到能真正打出战争转折点的程度,战争的主动权仍旧在俄军手中。
乌军的反攻停止后,东部战线的主要战斗就是巴穆赫特的攻防战了。这场战斗打的时间很长,双方消耗的人力物力都很大,以至于被称为是“绞肉机之战”。俄乌双方为什么都要花大代价打这场“绞肉机之战”呢?真是为了面子和象征么?根本不是。
还是要从巴穆赫特在战场上的意义说起。
前面已经说过,顿巴斯地区有两个城市群,第一城市群已经被俄军占领(以占领利西昌斯克为标志),第二城市群目前则是双方在顿巴斯地区的重点作战地域。在第二城市群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北侧的“双子城”——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玛托尔斯克。“双子城”不仅是第二城市群中最大的两个城市,也是乌军东部前线的指挥中心所在地。若是俄军占领了“双子城”,乌军在第二城市群的防御体系就将被拦腰斩断,南翼的康斯坦丁诺夫卡等地将可能被孤立,北翼的哈尔科夫也将三面受敌,乌军的整个东部战线就可能被迫向第聂伯河全线退却收缩。因此,“双子城”的防御应是目前乌军东部战线的重中之重。
在这条第二城市群构成的防线上,巴穆赫特处于“双子城”的东南方向,是一个略形突出的局部,其战略意义在于,它屏蔽着从东南方向通向“双子城”的M03公路,这是“双子城”东面的重要道路,所以巴穆赫特相当于是“双子城”东南的门户。如果俄军占领了巴穆赫特,则有可能形成“中央突破”的效果,在南翼可压迫康斯坦丁诺夫卡,与顿涅茨克以西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方向的俄军形成配合;在北翼则可与红利曼方向的俄军配合,对“双子城”形成钳击态势。巴穆赫特的乌军,即便现在退守西边索恰亚尔的第二道防线,至少也会让“双子城”的南侧受到威胁。若是这样的态势形成,则东线中部的乌军会非常被动。因为一旦巴穆赫特被俄军占领,俄军就有了更多的攻击选择方向,造成乌军在整体防御上的顾此失彼。最近这几天,俄军似乎有加强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方面进攻的迹象,这是否是以佯动配合巴穆赫特的作战,还难以定论;另一方面,自去年乌军反攻后,俄军在红利曼方向部署了一个拥有不小兵力的“中央集群”,这个集群有没有与巴穆赫特方向相互配合进攻“双子城”的可能?目前也是难以定论。更为诡异的是,红利曼的这个“中央集群”,一直是在对乌军进行火力战,没有做出任何进攻的动作。但由于俄军在巴穆赫特的进展,红利曼的“中央集群”就越来越象是悬在“双子城”头上的达摩克利特之剑!
在这种情况下,当巴穆赫特出现危机时,乌军面临着非常困难的选择,所以难以放弃巴穆赫特重新组织防线,只能继续在这里与俄军拼消耗,拖延时间以便加强“双子城”的防御,并寄希望于西方新的援助。但是这些希望即便实现,也难以令乌军在整体上摆脱被动。主攻巴穆赫特的瓦格纳雇佣军,虽然西方多次报道其损失惨重或是指挥官有某种抱怨(俄乌双方的战损报道都有很大水分),但到现在为止,巴穆赫特前线的瓦格纳雇佣军仍然没有出现攻击力下降的迹象。这就说明,无论对该部队有多少不利报道,至少俄军方面对瓦格纳雇佣军的人力物力补充是到位的,所以瓦格纳雇佣军打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攻击力衰竭,还没有到达“进攻顶点”。再考虑到俄军去年动员后的大批兵员,目前大部分尚未投入前线战斗,因此双方在力量对比上,乌军的困难更为严重。
那么乌军有没有反攻的可能呢?可以说乌军的反攻可能还是有的,且抛开西方的援助因素不说,乌军可能的反攻地域在哪里呢?从去年乌军反攻的情况看,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乌军的反攻只能选择俄军兵力薄弱的区域,而不可能使用好不容易装备起来的部队,去跟俄军的主力做硬碰硬的作战。目前整条战线上,北部哈尔科夫境内,双方在库皮扬斯克、克里缅纳亚(也叫克里米纳)、红利曼等地僵持。由于有俄军红利曼“中央集群”的存在,乌军无法在这个地域打出有力的反攻来;中部巴穆赫特、康斯坦丁诺夫卡和顿涅茨克以西的阿夫迪夫卡、马林卡等地,也由于俄军集中了重兵,与红利曼的情况类似,若是乌军强要在这些地域发动反攻,不但没有必胜把握,还极有可能打成对乌军不利的两军大决战。
乌军可选择的反攻地域,只能是俄军兵力相对薄弱的地域。目前主要是南方的两个:赫尔松地区和扎波罗热地区。赫尔松地区距离东线主战场太远,胜负结果对东线主战场的影响较小;扎波罗热地区距离顿巴斯地区较近,且有第聂伯河水库、核电站等有关生态环境的敏感目标(有利于吸引西方社会的注意力),是对乌军相对合适的反攻地域。但赫尔松与扎波罗热这两个地域的地形,对双方来说都不利,主要原因就是第聂伯河(包括水库、溺谷等等地形),双方等于都是在“隔河相对”,发动攻击的任何一方,都可能在到达“进攻顶点”时处在背水而阵的不利地形上,一旦防御方发起有力反击,进攻方反而会很被动。
以巴穆赫特为重心的俄乌战争的东部战线,未来的趋势如何,让我们继续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