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新华社英文评论:是该考虑“去美国化”的时候了

作者:刘畅   来源:观察者网  

  【编者按:新华网英文版(English.news.cn)13日刊登英文评论文章《美国的失败将造就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Commentary: U.S. fiscal failure warrants a de-Americanized world)(作者:刘畅),引发华盛顿焦虑,更引得外媒热议中国是否有取代美国、打造“去美国化”世界的意图。观察网翻译此篇英文评论以飨读者。】

  虽然现在美国两党政客正在内斗,但他们仍不断吹嘘自己的体制有多么完美,却拿不出一个切实的解决政府关门的方案,这可能是看戏看糊涂的世界开始好好考虑“去美国化”的好时机。

  从血雨腥风的二战起,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后,它一直试图建立全球帝国。手段包括强推战后世界秩序,帮助欧洲经济复苏,在那些似乎很难对美国友好的国家里煽动政权变更。

  拥有着看似无敌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美国已经宣布,它在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至关重要的利益需要保护。它习惯于插手所有远在天边的别国事务。

  同时,美国政府一边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在世人面前树立自己是道德高地的形象,一边偷偷而又胆大妄为地折磨战俘、使用无人机残杀普通民众、监控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等等。

  这就是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Pax-Americana)。我们从来看不到美国曾帮助化解暴力、缓解冲突,也看不到美国曾为减少贫穷和无家可归者做出努力,更看不到美国带来过真正的、持久的和平。

  而且,美国不仅没有像负责任的领导者那样尽责自重,自私自利的华盛顿还滥用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给世界带来更多混乱。美国不断地把金融危机扩散到海外,激起地区冲突和领土争端,并以赤裸裸的谎言为幌子而发起未经授权的战争。

  结果,拜那些贪婪的华尔街精英所赐,各国仍在为摆脱经济灾难而挣扎。而这几年在伊拉克,爆炸和杀戮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前华盛顿宣称它把伊拉克人民从专制政权中解放了出来。

  最近,华盛顿又陷入周期性的僵局,两党仍在为联邦财政预算寻找一个可行方案,还指望能够在提高美债上限问题上达成一致。这让许多拥有巨量美元资产的债主身处险境,国际社会备受煎熬。

  其他国家的命运被掌握在一个虚伪国家的手里,这样危急的日子必须结束。应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无论国家大小、贫穷与否,它们的关键利益都会被一视同仁地得到尊重。

  为实现此目的,建设和加强一个“去美国化”的新世界需要这么几个基本要素。

  首先,所有国家都须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各国主权,不插手别国事务。

  其次,应当认可联合国处理国际热点事件的权威。这意味着在联合国没有授权时,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力进行军事行动。

  此外,全球金融体系还应有实质性的改革。

  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应当在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中拥有更多发言权。这些国际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另一项有效改革的关键点是要创造、引进新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的主导地位,这样才能使国际社会永远摆脱美国国内加剧的政治混乱的影响。

  当然,要做出这些改变的目的并不是要完全把美国撇开,而且这是不可能的。相反,这是为了鼓励华盛顿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具建设性的角色。

  而在所有变革选择中,建议那些华盛顿的政客们先从结束目前的致命僵局开始。(夏雪妮译/岑少宇校)

  附文:

美媒华盛顿邮报福布斯杂志辩论新华社去美国化文章

  10月13日,新华社发表英文评论文章,主张“华盛顿僵局是‘去美国化’的好时机”。这篇文章立即在美国引起巨大讨论,《华盛顿邮报》为此发文称“中国并不真的希望去美国化”,《福布斯》杂志则认为中国目前并不具有引领世界经济的能力。今日《参考消息》“海外视角”转发两篇文章,观察者网特此转引,供读者参考。

  辩论一:中国并非真想很快取代美国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14日文章】题:冷静下来,华盛顿:中国并不真的希望去美国化

  作者:该报撰搞人马克斯·费希尔

  整个世界都认为美国因为自行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以及有可能的违约行为而发了疯,这不是秘密。如果美国经济崩溃,中国损失将特别大,所以它正抓住机会批评美国民主(这是北京的流行做法),并敦促美国不要违约。

  14日早上,中国的信息有力地传到了华盛顿。中国国有媒体新华社发表一篇英文评论,呼吁引进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来取代美元,并宣称国际社会应该“开始考虑建设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美国商业内幕网说,华盛顿的许多人都在谈论这篇评论,可能是因为它击中了美国的双重焦虑:一是我们让世界各地失望了,二是中国最终采取行动来取代我们的全球领袖地位了。

  不过,在“去美国化”的威胁方面,我们可以冷静下来。几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真的想很快就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甚至可以说,它几乎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中国对美国违约的可能性感到恐慌,这表明北京知道,它正在并且将继续长期依赖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

  我们在华盛顿经常犯的错误就是,看到中国的崛起,就假设该国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错误的假设认为,北京跟华盛顿的想法一样,在世界如何运转方面有着类似的观点,也有着类似的目标。这种假设也过度夸大了中国的实际力量。如果要说有什么的话,那就是中国的不安全感过大了。也许这是因为北京首要担心国内政局动荡,认为它与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密切相连。但如果美国违约,中国就会蒙受严重损失。

  比起其国际地位,中国更关心自己的内部问题。我们在华盛顿的这些人或许在看到新华社这篇评论时认为“哦,不,中国认为这是它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借机把我们踢下全球领导地位。”新华社有人这样认为是有可能的。但有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实际领导人希望我们留在全球秩序的顶端。正因如此,中国在美国的经济未来上押上重注。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可以向美国人出售许多东西,并且还因为美军确保全球贸易航线保持开放。如果世界“去美国化”,那么这两者都会烟消云散,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崩溃,而北京害怕这将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甚至可能结束共产党的统治。他们需要我们,他们知道这一点。

  至于新华社要求停止依靠美元,本报在北京的威廉·万解释了为什么这是不太可能的:这里的许多人都承认,现实就是,美中两国不可阻挡地交织在一起。

  中国问题专家们说,虽然有“去美国化”的说法,但很快就摆脱美元是不大可能的。虽然中国经济学家表示,无论是否有目前的危机,将这个国家持有的财产多样化是个好主意但这也只会逐步发生,否则将有动荡的风险。

  诚然,在美国占全球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经常受到约束;新华社评论的言辞中准确地反映出这一点,但也仅是说说而已。

  

10月13日,新华社发表英文评论文章,主张“华盛顿僵局是‘去美国化的’好时机”。

  10月13日,新华社发表英文评论文章,主张“华盛顿僵局是‘去美国化的’好时机”。

  辩论二:中国或仍难以引领全球经济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10月14日文章】题:中国能打造“去美国化”的世界吗?

  作者:帕诺斯·穆道库塔斯

  新华社的一篇社论写道,在美国两党的政客仍在白宫和国会间争执不休,无法达成妥协以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政体恢复正常运转的时候,被弄糊涂的世界也许是时候开始考虑建立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了。但是,中国可以打造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吗?中国可以领导全球经济吗?

  正如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所写,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中国缺少使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四个条件。

  首先,中国并没有为其制造产品建立一个“无限”的世界市场前沿,因为在它真正扩大到世界市场的时候,资本主义已经接近其最后的边疆,征服了世界各地几乎每一个市场。

  这意味着中国正在推挤资本主义的最后边疆,因此,它几乎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只能与已经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其他市场参与者发生冲撞。

  第二个缺失的条件是本土资源——企业精神。中国尚未培育出这种企业精神。

  公平地说,企业精神在中国农村地区蓬勃发展,在这些地区,农民变成企业家,工资由市场力量决定。在东南沿海地区,企业精神也蒸蒸日上。在那里,个人通过输出低成本的中国造产品积聚了大量财富。熊猫电子、华为、海尔、小天鹅和联想等公司正在研发新产品。

  但是对中国而言,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公司是个例而不是普遍存在。在如今的中国经济中,企业只在生产、销售以及将在其他地方发明和创新的标准产品商业化。

  正因如此,中国尚未开发出像iPhone和iPad这样的重磅产品,并在全球经济中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三个条件是不能正确协调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缺席“公共”的经济领域。在这些领域,市场要么失败,要么不适当。

  与此同时,政府却出现在国有企业和乡镇、村企业中充当老板、企业家和经理,生产钢铁、洗衣粉和铝等各种各样的商品。政府出现在“私有化”的企业中,并拥有足够的股份,以控制其管理层。政府也出现在银行业,通过政治命令而不是市场力量,几乎控制着每一家大银行的信贷配给。

  最后,中国需要一个新的商业思维定式,把消费者而不是政府官僚置于经济宇宙的中心;让企业家选择如何分配经济资源,并允许职业经理人实现这些选择。

  结论是:人口众多,庞大的劳动大军,一定规模的市场可能会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前沿,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市场与政府之间适当协调关系以及新的商业思维一一所有这一切,中国似乎此刻都缺乏。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10-16/2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