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作者:赵月枝   来源:中国日报  

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赵月枝

赵月枝: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赵月枝: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名称化和标签化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权力形式。给一个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尤其不是一件小事。历史上有过以特定国家或族群来命名疾病的例子,但这种命名方法不仅不准确,而且带来了长远的种族化和污名化后果。鉴于此,国际医学界不但努力在诊断中排除身份因素,而且在给新发现的传染病命名这样重要的事情上更加谨慎。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世卫组织很早就使用COVID-19这一医学名称来命名新冠病毒,以免任何形式的不准确性和污名化,包括将此种病毒与特定国家或群体进行关联。

赵月枝: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在世卫组织采用COVID-19作为新冠病毒标准医学名称很久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使用“中国病毒”来称呼其,不仅显示他对国际医学界的不尊重,也显现了他的种族主义和排外倾向。这也是特朗普无视联合国专门机构和联合国系统所代表的国际社会的又一个例证:世卫组织明明已经在病毒的命名上行使了“命名权威”的角色,美国偏偏还要一意孤行,尽显一个把自己凌驾于国际体系之上的帝国的霸道。

美国总统掌控着强大的传播权力。在全世界应该团结起来对抗威胁整全人类的流行病毒的时候,特朗普使用“中国病毒”这样的名称,而后声称“这并不是种族主义”,确实是恶意的、站不住脚的、虚伪的。

事实上,起初特朗普并没有在他的社交媒体上使用“中国病毒”这一标签。3月16日是他在推特上首次使用这个词的时间。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特朗普使用“中国病毒”的标签,不仅是有意为之,也是投机取巧的行为。这是特朗普对华口水战进一步升级的明显迹象,我认为他这么做有几个原因。

赵月枝: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首先,在全世界抗疫的最初阶段,中国处于震中,特朗普甚至可以对危难之中的中国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尽管他和他所领导的美国政府早在一月份就收到疫情可能大流行的警告,但因为担心股市崩盘等原因,他们并未采取预先的积极措施警告本国人民,也未对迫近的与病毒的战斗做准备。后来,随着特朗普政府发现自己浪费了中国为它赢得的宝贵时间,而对本国遏制新冠肺炎的准备不足,为自己开脱而寻找替罪羊的政治本能变得更强烈。也就是说,特朗普选择使用种族主义标签这样的卑劣手段来掩盖自己的失败,并将美国国内公众对他政府的怒火转移开,而不是走带领全美抗疫的正道。考虑到他对本阶级利益和华尔街的忠诚优先于对美国普通大众的忠诚,而他自己的连任竞选又高于一切,种族主义标签显然是他故意调用的转移视线的传播武器,以此不顾一切追逐自己的利益。

第二,鉴于该病毒的确切起源仍存有争议,更不必说还是诸多阴谋论的主题,特朗普使用“中国病毒”的标签有高度的挑衅和冒犯性质。这可以看作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战略企图,目的是让中国处于守势。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更多的信息被揭露出来,许多都指向病毒来源可能在美国。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甚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都发声要求美方解释病毒的起源。特朗普反复使用“中国病毒”标签,显然是这个好战的美国总统在对中国的持续战争中使用具毁灭性的言论武器做的又一部署。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特朗普是在一场激进的反华运动中当选的。2018年以来,我们见证了他发动对华贸易战和技术战。随着他为了取得连任而扩大了竞选运动的步骤,他诉诸歪曲了的病毒名称来维持并升级他的对华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采取了理性和冷静的行动。因此,在他明显的非理性和疯狂中,存有“理性”。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研究了类似种族主义话语的“内在逻辑”。

第三,考虑到特朗普对中国和美国本国移民的种族主义思想从他参选之初便广为人知,在美国本土危机加深之际,他利用这个威胁全人类的严重公共卫生危机,来升级他的反华运动、谋取他的个人和党派私利,或许并不令人意外。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抗疫英勇表现使得美国官方常常宣称和预言的“中国崩溃”落空,更是进一步激怒了他,使得他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诉诸于种族主义以诬蔑和挑衅中国。

赵月枝: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尽管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拥有巨大的话语权,使得他的“中国病毒”标签理所当然地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场针对中国的抹黑行动里,特朗普并非孤身一人。事实上,有证据表明,这是美国政府统筹后的一项战略。

值得赞扬的是,美国主流媒体和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最近对特朗普的种族主义策略提出了批评。然而,我们不要忘记《华尔街日报》在2月初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在中国传播的评论文章时,明确引用了高度种族主义的“亚洲病夫”的修辞。事实上,这篇文章对后来中美在媒体和传播领域冲突的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特朗普,其他美国高层官员也多次使用类似的名称和标签,包括“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等。例如,今年1月下旬,特朗普政府的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表示美国的就业形势可能会从中国疫情中受益。3月16日,美国印第安纳州国会议员吉姆·班克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发表了骇人听闻的言论,认为总统特朗普应该拒绝兑现中国持有的美国财政部国债,以作为对美国因新冠疫情遭受的“负担和损失”的补偿。此外,还有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州某律所的律师针对新冠疫情对中国提起了集体诉讼。如果说有权势的政客和有影响力的社会精英比如律师和专栏作家是指责和敲诈中国的“主要定义者”,那么,美国媒体通过宣传这些人的言论,就是种族主义操纵和粗暴勒索策略的“次要定义者”。

作为一个要领导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的精明的政治家,特朗普和他的幕僚正在试图利用种族主义这一根深蒂固的、可追溯到欧洲帝国主义和北美垦殖主义黑暗历史的美国建国意识形态。通过故意无视世卫组织的官方指定名称COVID-19,特朗普试图抹杀国际社会反对种族主义及人类文明中其他形式的歧视和污名化的共同实践所累积的成果。作为一个全球传播学的学者,我认为一个自封“人权”的冠军、“自由”、“平等”、“正义”等高尚价值观之灯塔的国家的现任总统,故意采用这样的种族主义标签和命名,真是讽刺至极。这表明,特朗普和他的同伙正在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无能和服务美国人民广大利益的失败。这是他们自己打在一个经常批评世界其他国家政府腐败、隐瞒和侵犯人权的政权脸上一记响亮的耳光。

特朗普投机取巧地利用种族主义来针对中国,不仅对在美国的亚裔美国人和中国这个国家不公平,也是对整个有色人种的不公。对于有色人种来说,种族主义真的很伤人,甚至会杀人。尽管全世界的有色人种都在抗争种族主义,但是,时至今日,种族主义仍然是一种具有高度压迫性和伤害性的意识形态。令人伤心的是,它还是一种轻易就能被有效煽动起来的情绪和情感。在这样的语境下,全球最强国家的领导人不是致力于把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为一个更公正、和平、及生态宜居的世界斗争,而是试图升级种族和族群冲突,破坏不管何种肤色,大家都属于人类共同体的认识,实在是匪夷所思。

作为一位专门从事全球传播的文化政治研究的学者,我清晰地意识到,当危机和不确定性出现的时候,有恶意的人往往试图利用种族主义来剥削他人,为维护特权的镇压性措施提供借口,掩盖自己的腐败、贪婪,或仅仅是狂妄自大、疏忽、甚至自满。实际上,种族主义一直被用作维持不平等和剥削性的全球关系。从对原住民的种族灭绝到对黑人的奴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主义到现在每天仍在大街、学校、办公室里发生的种族歧视行为,种族主义给全世界的有色人种人民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不幸的是,这一次,种族主义情绪再次在美国被调用了起来。已经有媒体报道称,因为新冠病毒,不仅是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的亚裔美国人也遭到同学或街上陌生人的殴打。这令人震惊,也让人痛心疾首。特朗普和他同类人的这些言行只会进一步将美国和世界分开,而非动员全国加入对抗疾病的共同战斗来。

赵月枝: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在多次使用“中国病毒”这样的表述后,鉴于对此表述的抗议日益高涨,特朗普于3月23日发推特称,人们应该“保护我们的亚裔美国人社区”,“病毒的传播……不是他们的错”。这些可以看作是他的道歉吗?世上确有道歉,因为我们作为人不可避免会犯错,在与人交流中我们基于共同的理解会进行道歉和原谅,由此我们团结起来,继续前进。然而,根据我上面分析的情况,以及我认为特朗普在对中国的口水战中满怀恶意进行攻击的观点,我并不认为他3月23日的推特是一个真诚的道歉。这至多是一种为赢得亚裔美国人选票的廉价说辞。

更何况,特朗普的言论只是说给亚裔美国人听,无关中国这个国家。2018年以来,我们见证了美国国会两党、媒体和军方对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和技术战的整体支持。特朗普利用对病毒的命名来维持和升级这场进行中的对华战争。一旦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去理解他的种族主义言论,很难想象他会道歉。这是一场传播战。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总统一直在采取强硬手段并发挥领导作用。

赵月枝: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实际上,尽管特朗普本人在3月23日的推文中已经不再使用“中国病毒”,而是使用了COVID-19,但他的政府并没有结束抹黑的行为。例如,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在3月25日举行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议拟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中坚持使用“武汉病毒”这一表述。蓬佩奥没有成功,表明他坚持推行严厉的反华策略使得自己在同行中被孤立。

人类正处于一场严重和多方面的危机之中。作为一个物种,人类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强调的是,对一个族群或一个国家进行种族歧视就是对全人类的种族歧视:通过试图找到替罪羊来转移美国公众的视线或试图激怒中国来进一步升级在舆论领域的斗争,特朗普和他的政府分散了本应用来对抗病毒的急需的传播资源。当下,世界传播领域需要更多的医学信息,更多的对抗新冠肺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更多人类团结、有韧性和充满勇气的表达,而不是种族主义的诽谤和反种族主义的反驳。

赵月枝:特朗普的对华传播战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20-04-02/6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