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美国想把中国带入“冷战”中,因为这是它唯一的成功经验

作者:黄靖   来源:观察者网  

从拒绝给乌克兰加入北约提供时间表,到与土耳其妥协推动瑞典入约,北约在欧洲事务上的进展举步艰难。

而在亚太方向,此次峰会升级了北约和日本的伙伴关系,发布新文件个别针对性伙伴关系计划ITPP);不过由于法国的反对,最后联合公报中删除了在东京设立联络处的相关表述。

北约拉老牌中立国家加入,意图何在?将触角伸向亚太,是否会散布以北约为中心的反俄以及反华模式?观察者网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黄靖,对此进行解读。采访分为上下两篇,本文为下篇。【采访、整理/周小婷 袁逸泓】

观察者网:您反复谈到,美国利用战争,让欧洲国家持续受到威胁,以此来掌控欧洲。事实上,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不断有国家向北约递交申请,其中包括一些老牌中立国家,如芬兰、瑞典等,这是否可以视作美国欧洲战略的一部分,借以战争的名义拉拢这些中立国家,迫使他们站队?

黄靖:我觉得,战略这个表述不太准确。与其说这是战略,不如说这是欧洲国家对俄乌冲突不得已的回应。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想将芬兰、瑞典等国家拉入北约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一直不愿意。为什么俄乌战争一发生,这个战略企图就成功了?其实,这是芬兰和瑞典对局势的不得已回应。

俄乌战争使芬兰和瑞典感受到切实的威胁。芬兰和瑞典在地理上都紧邻俄罗斯,历史上也受到过前苏联的攻击。如果俄罗斯把乌克兰作为所谓的战略缓冲带加以控制,他们的安全压力就会剧增。在这样的安全压力下,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以求自保。

但这几个国家加入北约后,又引发了一系列政治问题。首先是土耳其反对。土耳其是北约的重要成员国,它提出,如果瑞典、芬兰要加入北约,就要放弃对库尔德人的支持。对于土耳其而言,库尔德人要求独立建国,是其心头大患,且西方国家一直利用库尔德问题,攻击土耳其践踏人权,打压土耳其。土耳其的阻拦,逼迫芬兰和瑞典只能放弃对库尔德人的支持。顺便提一句,这也充分暴露了所谓人权,其实也是西方国际政治中的一种工具。

土耳其以加入欧盟的要求,作为瑞典加入北约的交换条件。图自路透社

除了土耳其以外,还有一些国家表面不表态,实际也不太愿意纳入新成员。比如挪威既是北极理事会成员,也是北约国家。芬兰和瑞典也是理事会成员,一旦加入北约,挪威在北极理事会的影响力就会下降。此外,挪威与瑞典、芬兰都是维京人的后裔,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比较错综复杂。

第三,气候环境变化关乎到全人类安危,而北极是影响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之一。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后,北约与俄罗斯的对抗必将使北极事务政治化,进而贻害北极的环保事业,使整个人类的环境安全都受到威胁。

北极理事会成员包括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以及美国。图自智库国际极地与海洋门户

最后,还有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说像土耳其和波兰这样的国家,由于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一方面使其在北约的影响和价值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周边存在中立国家的好处也没有了。因此,在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上,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也存着复杂的博弈和矛盾。当然,最大的反对来自俄罗斯,这些国家加入北约,整个欧洲就在安全上连为一体,使俄罗斯更加孤立,大大加剧了不安全感。所以俄罗斯一直说要采取报复手段。无论俄罗斯怎样被削弱被孤立,依旧是一个核大国。俄罗斯不安分,要一直下去,北约能够保持安宁吗?

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表面上看来是去除安全威胁,但真正加入以后,是否就真的安全了?整个欧洲是不是更安全了?还有没有更严重的后果?我个人认为,任何事情走向极端,一定会走向反面。

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表面上看来是北约的胜利,瑞典和芬兰可能得到安全保障,但从长远来看,未必是件好事情,因为它更加加剧了俄罗斯与欧洲的政治分裂、经济分裂,这样的分裂对欧洲来说没有好处。欧洲再强大、再富饶,也不能一口吞下俄罗斯;俄罗斯再弱小、再倒退,毕竟掌握着核武器。这种走极端的形式显然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结果。

观察者网:这几年,北约一直试图将影响力蔓延到亚洲。去年韩国加入了北约旗下的网络研究中心,今年又传出消息,要在日本建立北约联络处,对此俄罗斯坚决反对。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曾表示,北约这样做无非是想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散布以北约为中心的反俄以及反华模式。您认为,欧美能否借北约扩张达到这个目的?如果北约真的在日本建立了联络处,中国应该如何回应?

黄靖:我并不看好北约扩张到亚太地区这件事,更多只是造势,要真正落到实处非常难。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欧洲主要国家非常清楚,北约进入亚太实际是为美国打压中国利益而服务,这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欧盟自身还深陷在乌克兰的泥潭中,如果参与打压中国,只能将中国推向俄罗斯,这对欧洲国家毫无益处。舒尔茨和马克龙都公开坚持对华政策的两个不原则底线:不和中国搞对抗,不与中国脱钩。北约的其他主要欧洲成员国如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等,也都不支持北约入亚太。这次北约峰会的公报中,删掉了北约在日本设立办事处的建议,就是这些主要成员国抵制的结果。

第二,面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搞北约+n”,欧洲国家自然会要求这些国家也要和北约一起支援乌克兰,打俄乌战争。换言之,你想要得到,先要付出。这里就出现了矛盾,比如说,韩国本来宣布要向乌克兰提供50万发炮弹,但是俄国领导人对韩国明确表示出不满,并以向朝鲜提供武器作为威胁,韩国就不敢直接提供武器,而是将50万炮弹租借给美国,再由美国提供给乌克兰,以规避责任。

而日本在乌克兰战争、制裁俄罗斯等问题上,态度也并不积极。毕竟日本在美国的强制下,已经面临冷战以来最恶劣的安全环境,即同时与中俄为敌。中俄都是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核大国,如果同时与中俄为敌,日本的下场会很惨。

从根本上说,日本的立场是既想得到保护又不想作出贡献,既害怕俄罗斯报复,又想要拉拢北约到亚太地区为日本站台,这是不会受到欢迎的。法国、德国等北约国家也知道,兹事体大,如果北约进入亚太,中国的反应一定很激烈。面对俄罗斯北约已经捉襟见肘,如果再跟随美国打压中国,只能更加受制于人,更加被动。这也是北约主要成员国抵制北约入亚太的根本原因之一。

至于尹锡悦政府加入了北约旗下的情报研究中心,这是因为美日情报共享,而韩国则被排除在外,加之自己在美日韩三国关系中地位最低,因此希望加入北约旗下组织,通过与北约合作抬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获得更多的情报资源。但我认为,尹锡悦这样做其实很短视,今后将会付出代价。

第三,亚太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组织:由东南亚10个国家组成的东盟。东盟已经明确反对在亚太搞对抗,拒绝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如果北约要追随美国进入亚太、打压中国,显然不符合东盟的利益。东盟已经对奥古斯协定(AUKUS)持保留意见,如果北约提出要进入亚太,会使东盟感到进一步受挤压。

最后,即便是最近看似和美国打得火热的印度,态度也非常微妙。由于莫迪大搞印度民族(民粹)主义,以此提高印度国家(nation-state)的凝聚力,同时强化自己的威权,使得印度和从土耳其到沙特的整个伊斯兰带关系紧张,成为印度国家安全的最主要威胁来源。这也是莫迪坚决不加入对俄制裁、维护不与中国为敌的对华政策底线,并积极参与上合组织的根本原因。毕竟自阿富汗撤军后,美国在伊斯兰带的影响已经式微。如果北约进入亚太,必将使印度与中俄两国,以及中亚、中东各国的关系更加复杂,甚至恶化,而印度本身对美国和欧洲的战略筹码也会因北约入亚太而大大降低,失去待价而沽的杠杆。正因如此,莫迪访美时明确拒绝了拜登政府要搞北约+1 (印度)的表示。

总之,从三个大的战略层面看,第一,欧洲自身考量。北约内部本身就存在巨大分歧,很多成员国不愿意进入亚太地区;第二,中国国力和影响力不断加强。中国具有强大反击能力,会使形势更更复杂化,对欧洲国家不利;第三,周边战略均衡。除中国以外的印太国家,如东盟国家、印度等,都不愿意看到北约入亚太。因此,北约赴亚太只是虚张声势,想借此向中国施压,我不认为它能够成功。中国应该保持定力,不要人家一诈,就觉得这是事实,其实和实际还差得远。

观察者网:北约本身是冷战时期的产物,这些年持续不断扩张,是否会让全球重新陷入冷战式对抗?同时,现代世界去美元化,欧美国家相对衰弱,南方国家不断崛起,全球秩序的重新建立,是不是有望能够走出这样一种所谓新冷战模式?

黄靖:对新冷战这个表述,我持保留态度。

首先,冷战的重要特点,其一,美苏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完全对抗,一个要搞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一个要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旗帜鲜明的、黑白分明的、完全对抗的。其二,在军事上,美苏大搞阵营对抗,一个是华沙条约组织,另一个是北约组织。其三,在经济上两方也完全断绝往来,互相独立,在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指导下,营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体系。这样的局面,使得美国及其盟友能够把政治、军事、经济力量拧成一股绳,凝聚起来遏制苏联。

事实上,美国在冷战的胜利,不是军事胜利,因为到现在为止,俄罗斯还是个军事核大国,还在和美国对抗,否则俄乌战争就不会发生;也不是政治胜利,因为自由资本主义并没有统一世界,否则中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很难存在。美国在冷战的胜利,是赢在经济方面,最大原因是苏联坚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把自己越搞越小;而美国坚持自由市场经济,把自己越搞越大,最后在经济上压垮了苏联。

今天,如果使用新冷战模式这个表述,就被美国带了节奏,陷入了美国设定的战略框架。美国希望把和中国的竞争也带入到冷战的框架中,因为这是美国在二战后的大国博弈中唯一的成功经验。同样,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很难压倒中国,所以想在经济上,像当年对付苏联一样压垮中国。无论是脱钩还是去风险,本质上都是想将中国经济排除在世界经济,或者至少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之外。显然,除非中国与之配合,美国只能是一厢情愿,达不到这个目的。

今年5月,美国著名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主席凯文·罗伯茨(Kevin Roberts)发表文章,认为中美当前处于新冷战New Cold War

中国避免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与美国搞泾渭分明的对抗。美国提出自由民主价值观——“普世价值,中国则注重共同利益,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包括民主、和平、自由、公平在内的人类共同价值,在意识形态上淡化与美国的冲突。中国坚持自己的中国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并没有强迫其他国家和我们走一样的道路,也不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

在经济方面,中美现在完全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无论是产业链、供应链,还是挂钩,经济上的互相依赖不是政策决定的,更不是战略决定的,而是市场经济决定的。市场经济力量追求三个永恒的目标:一是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二是追求生产力的最高效率,三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经济全球化,其实就是市场经济追求这三个目标的结果。只要搞市场经济,脱钩就实现不了。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美国要脱钩只会对自己造成灾难性损失。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立国之本。只要一直实行市场经济,就永远不会形成当年美苏间经济互不往来、各自独立的状态。

因此,当年冷战里最大的标志性现象——即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针锋相对、军事上的阵营对抗、经济上的完全 “脱钩,相互独立——在今天的中美竞争中并不存在。新冷战从何而来呢?

在这个基础上,声称进入新冷战非但没有道理,而且是被美国带了节奏。如果按照美国设定的节奏、路径走,将中美关系带入冷战状态,即所谓新冷战,美国就能像当年一样,把自身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打压中国。

美国财长耶伦本月访华时表示,美国与中国脱钩将造成灾难性后果。图自看看新闻News视频截图

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对此看得很清楚,中国反对脱钩,推动全球化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等,都是将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这样一来,美国就很难将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整合一致,打压中国。这次耶伦访华,也声明脱钩是灾难性的,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要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美国必须与中国合作。

因此,我不认为中美进入了新冷战,也不存在新冷战,这个说法本身不成立——尽管美国抱住冷战思维不放。中国既不接受美国挑起的竞争,也更不会被迫跟随美国的节奏,进入其设定的新冷战战略框架。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23-07-20/8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