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8日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日前,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在演讲中公开批评美国干涉孟内政,表示“一名某国白人曾提议,如果我允许该国在孟境内设立空军基地,他将保证我轻松胜选连任”,“这已经不是该国第一次向我开条件了”。哈西娜总理还表示,“绝对不会通过出卖领土或主权来获得权力”。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回应,中方注意到哈西娜总理的讲话,这体现了孟加拉国人民独立自主、不畏外部压力的民族精神。个别国家谋求自身私利,公然拿他国选举做交易,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地区安全稳定,充分暴露出霸权霸道霸凌的本质。
中方坚定支持孟加拉国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孟方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外部干涉,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
不言而喻,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口中的白人属于哪个国家?全球打着“民主和援助”旗号,实则干涉他国内政,颠覆他国政权的,美国是公认的“专业户”!
美国学者林赛·奥罗克所著《隐蔽政权变化:美国的秘密冷战》中,记录了1947年至1989年间美国共实施了64次颠覆他国政权的行动。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在影响其他国家的选举。美国在那些国家支持符合自己利益的候选人,给他们提供建议,为他们所属的政党提供资金,为其竞选策划方案,买通当地媒体来支持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威胁和恐吓对手。
美国表面上一直在打着“民主”、“援助”和“人权”的幌子,实则是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胁迫外交,美国是发明者和集大成者且由来已久。
细品美国70余年对外援助史,援助首要目标始终是服务美国自身利益。
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乔治首次提出“胁迫外交”概念,用来概括当时美国对老挝、古巴、越南的政策。他认为,胁迫外交是使用威胁或有限武力,迫使对手停止或扭转已采取的行动。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说,“对外援助与外交、军事政策和宣传一样,都是国家的政治武器。”1966年,美国国际关系学家戴维·鲍德温发表《对外援助与美国对外政策》,大言不惭的表示“对外援助是国家权力的工具,援助国通过援助促使他国遵照其意愿行事”。
从经济制裁到技术封锁,从政治孤立到武力威胁,美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演绎了什么是胁迫外交。
而发展中国家是美国滥施胁迫外交的“重灾区”。
美国从未对发展中国家平等相待过,而是以傲慢的救世主的姿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地“施予援助”,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划线,完全忽视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
最典型的是美国胁迫尼泊尔签订的“千年挑战计划”,其中的协议条款都是教科书般的不平等条约,因为其法律效力要高于尼泊尔本国的法律,简直就是在变相殖民尼泊尔,也对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态势产生深远影响。
目的是极力推动尼泊尔与印度在道路和电网等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以便实现美印联合“经营”尼泊尔的构想,进而挤压中国与尼泊尔的合作空间。
美国打着“发扬民主”的旗号,在拉美搞“新门罗主义”,在欧亚大陆挑起“颜色革命”,在西亚北非策划“阿拉伯之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美国长期借援助名义,以各种方式对受援国进行渗透,强推美式价值观和“民主模式”,进行“民主改造”,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
美国的政治胁迫目标,只要对政治有利,就会对其无孔不入。无论是对手还是盟友、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型集团还是小型机构,只要美国认为有利可图且目标不肯就范,胁迫几乎成为美国的不二选择。
胁迫手段也是层出不穷。美国根据不同的目标和情况,综合运用其军事基地、外交机构、情报部门、非政府组织、媒体机构等渠道和资源,收集信息、施加影响、制造舆论、操纵选举、支持反对派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公开和隐蔽、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干涉别国内政。
不过,近年来,美国推出五花八门的包含援助内容的倡议,如“蓝点网络计划”、“重建更美好世界”、“繁荣非洲战略”、“电力非洲”等等,花样百出呼声很高,然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实的寥寥无几。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看穿了美国的嘴脸。
美国这次被孟加拉国结结实实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试图搞垮他国、试图把世界搞乱的美国,一天不收手,这样的反抗就一天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