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揭秘美国最风流的总统肯尼迪及其家族

作者:老墨   来源:千秋墨  

约翰·肯尼迪,传奇总统,却也是风流成性、政治失误连连的矛盾体。猪湾惨败、越南战争失策,得罪各方势力,最终遭枪击身亡。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真热闹。拜登和特朗普私下商定,将总统大选辩论提前,巧妙地绕开了以独立候选人参选的小罗伯特·肯尼迪。

小罗伯特·肯尼迪对此极为不满,他指责拜登和特朗普的竞选团队相互“勾结”,抨击这一决定“不民主,不美国”。而小罗伯特·肯尼迪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

今天老墨就来聊聊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及其家族。

肯尼迪家族发家史

1848年,一个25岁的小伙离开爱尔兰,踏上了去往美国的游轮。这个小伙就是帕特里克·肯尼迪,也就是约翰·肯尼迪的太爷爷。

帕特里克来到波士顿后,在一家制桶厂做工,并通过努力当上了管理者。后来,帕特里克感染霍乱去世,只剩唯一的儿子帕特里克·约瑟夫(以下称:小帕特里克)。

小帕特里克手头攒了点钱,头脑灵光、善于交际的他就开了一家酒吧。当地的达官贵人常常会来这聚会,因此他结交了不少高官并逐渐融入了这个团体,开始走向政坛。

后来,小帕特里克通过拉帮结派,成功地当上了州议员,还当选了波士顿的民主党选区主要负责人,又通过一些内幕交易,投资了房地产和银行,成为了当地有权有势的重要人物。

小帕特里克的儿子就是约瑟夫·肯尼迪(以下称:约瑟夫),通过家族关系网,顺利地当上了一家银行的CEO并与波士顿市长女儿结婚,迅速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时,约瑟夫将目光盯上了总统的位置。

约瑟夫看中了一个名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人,觉得这个人很有潜力,于是便向他的团队投资。

有一说一,眼光真是毒辣,后来富兰克林·罗斯福顺利当上了美国总统,还是美国史上唯一一位连任4届的总统。

罗斯福与约瑟夫·肯尼迪

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当上总统后,立即给他安排了驻英大使的职位。随后,美国证券交易所成立,富兰克林·罗斯福将约瑟夫任命为第一任负责人。

从这里开始,约瑟夫就决定,一定要让他的孩子当上总统。

首先,约瑟夫将注意力放在了大儿子的身上,为了能给他的履历上增添色彩,他亲手将大儿子送到了部队锻炼。

由于当时二战还在进行,约瑟夫的大儿子在刚刚入伍后,就被派到了一线作战,没过多久就战死了。

老约瑟夫痛失一子后,动用大量的金钱人脉,调动新闻出版界的力量,日夜宣传他的二儿子约翰·肯尼迪。

约瑟夫(中间)与大儿子(左)二儿子(右)

从此,肯尼迪逐渐与政界的人进行来往,开始一步步走向政坛。

肯尼迪在1946年-1960年期间曾先后任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时年43岁。

风流成性,史上最花心的美国总统

作为美国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还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风流、情妇最多的美国总统。

他的私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绯闻,他曾和有夫之妇“女间谍”茵戛·阿瓦德缠绵3天不出门,婚后更是纵欲无度,将妻子杰奎琳视为家族联姻的跳板。

他的妻子杰奎琳·肯尼迪曾公开指责,肯尼迪婚后多次出轨。

肯尼迪与杰奎琳·肯尼迪

据披露,肯尼迪的情人既有一众当红女艺人,也少不了白宫的妙龄女助理。比如提及与肯尼迪的情事始终羞涩不已的演员安吉·迪金森、知名模特玛丽莲·梦露,以及一众美女明星。

肯尼迪经常和各种情妇在白宫开离奇的“泳池派对”。作为美国总统,私生活如此风流,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官方多次以各种理由为肯尼迪的私生活混乱开脱。

比如,说他的工作压力巨大,需要找到释放的方式;又如,他的个人魅力使他容易吸引异性的注意;再比如说,他的家族是一个政治世家,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影响了肯尼迪的价值观。

这些所谓的“理由”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借口罢了。难道压力大和个人魅力就能成为放纵私生活的理由吗?这种开脱之辞的逻辑真是荒谬至极。

与麦卡锡私交甚密,为极端反共思潮背书

约瑟夫·雷蒙德·麦卡锡是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的始作俑者,并在二战后策动了一场浩大的反共、排外运动。

麦卡锡

这场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麦卡锡呼吁进行大规模的清查和审判,通过恶意诽谤和肆意迫害来针对疑似共产党员、民主进步人士以及一切持不同政见者。

在这场极端反共排外思潮中,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帮凶”角色。

肯尼迪家族与麦卡锡之间的私交甚密。麦卡锡曾受邀参加肯尼迪的家庭聚会,而且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甚至请麦卡锡做自己第一个孩子的教父。

罗伯特·肯尼迪(左)与麦卡锡(右)

肯尼迪表示,麦卡锡“总是对我很好,我个人决不会对他有任何质疑”。

1954年9月,在经过了9天的听证之后,国会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建议“谴责”麦卡锡破坏美国参议院规则。当年12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67:22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这一谴责。而在民主党中,肯尼迪是唯一没有对此问题进行投票的议员。

作为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面对极端反共的麦卡锡主义时,表现出了包庇纵容的态度,不仅损害了美国的民主根基,还助长了极端思潮的蔓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法估量的长期危害。

策动猪湾事件,发动越南战争

猪湾事件是1961年4月17日至19日发生在古巴的一场重大军事冲突。

猪湾事件战场示意图

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成功,在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然而,肯尼迪政府认为这威胁到了美国在西半球的影响力,对新生的古巴社会主义政府持强烈的敌视态度。

肯尼迪政府企图推翻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政府,扶持亲美代理人。美国中情局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旨在训练一支流亡者军队。

流亡者军队登陆时,卡斯特罗政府的军队迅速反应,击退了并在三天内消灭了叛军。美国承诺提供空中支持的计划也被肯尼迪叫停,理由是避免直接介入进而升级成全面战争。

最终,流亡者军队大部分被俘,只有少数人成功逃回美国。

被俘虏的古巴流亡者

这次行动的彻底失败暴露了中情局的无能和美国政府内部的混乱,使得肯尼迪在国内饱受批评,在国际上也颜面扫地。

猪湾事件的失败使肯尼迪政府在随后的古巴导弹危机中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立场,最终以苏联与美国的相互妥协而告终。

肯尼迪在任时,越南正处于内战中,南北两方分别由不同的政权控制,南越西贡政权和北越河内政权。

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在全球扩散,肯尼迪决定支持南越,对抗北越。

越南战场上的美军

1961年,肯尼迪政府决定采取“特种战争”战略,这包括派遣军事顾问、特种部队以及增加对南越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但北越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决心和毅力,他们坚决要统一越南,无论代价有多大。同时,南越政府的腐败无能,也使得美国的支持变得困难重重。

美国的介入最终未能阻止北越的胜利,越南战争最终以美国的撤离和北越统一越南告终。

得罪各方势力,导致被刺杀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和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陪同下,乘坐敞蓬轿车驶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时,遭到枪击身亡。

关于肯尼迪被刺杀背后的真相,美国政府一直讳莫如深,因此各方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一种说法是,由于肯尼迪上位总统后出台了一项决议,让美国的财政部以白银为基准,发行白银券。

随后,白银券便迅速地流通到了交易市场,这也直接抢占了黄金的独霸地位,同时,也动摇了绝大多数美国资本家的地位,等同于抢走了他们引以为傲的饭碗。

上一个做出这项决议的人,是美国著名的林肯总统,他也同样被人枪杀。

肯尼迪被暗杀前

在任期内,肯尼迪个人生活风流成性,性格上骄傲莽撞,最终导致他得罪了各方势力,成为众矢之的。

在商界,肯尼迪在洛克菲勒财团和波士顿财团的幕后支持下上台。因此肯尼迪入主白宫后,替波士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这引起了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肯尼迪颁布的税收改革政策也触及了石油垄断集团的利益。

在政界,他树敌无数。他以政见不合为由,疏远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他任命其弟罗伯特·肯尼迪为司法部部长,第一次迫使联邦调查局服从司法部的领导,限制了联邦调查局的权力。

在外交层面,策动猪湾事件,却不肯出动军队协助CIA,导致行动失败;面对随后的古巴导弹危机,他架空CIA,派遣其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单线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联络,因而得罪了美国情报界。

这里插一句,肯尼迪的弟弟在1968年6月竞选美国总统时,也就是肯尼迪死后的五年,也遇刺身亡了。

罗伯特·肯尼迪(中)与哥哥约翰(左)、弟弟爱德华(右)

罗伯特·肯尼迪遇刺

可以说,肯尼迪和他的家族触动各方既得利益者的核心诉求,深处漩涡中心,身边自然处处是阴谋。

他的死,看似属于意外,但细究他当选总统之后的所作所为,又觉得似乎是历史的必然。

约翰·肯尼迪被暗杀

最后,老墨引用书上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得罪的人的名单越来越长,最后凝成了一颗罪恶的子弹,一下就打飞了他的半个脑壳”。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24-06-25/8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