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股神巴菲特套63亿撤离美资,对美国经济意味什么?

作者:老墨   来源:千秋墨  

一直以来,巴菲特被誉为美股的常青树,长期受到全球投资人的追捧和跟随,他的一举一动也牵动并影响着经济舆论。近来,巴老爷子又有新动向了。他疯狂抛售美国银行股票,一举套现63亿美元。而且不光是他,很多专业投资理财机构也都将布局重点由美国转向他处。适逢美联储宣布一系列降息动作,这一切是否预示着美国经济即将“泡沫破裂”?也许,美国经济带动世界的时代正在悄然隐去。

最近,老墨在读一些古代典籍,看到《庄子·外物》中有一句话:“末治而本不乱”。

其意思是只处理表面问题,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来这句话慢慢演变成我们常用的成语“治标不治本”。

这方面的典型范例就是老美。近期老美的降息动作十分亮眼,但就像那病入膏肓的人开始喝枸杞,其实丝毫没有触及病根。

然而,降息看似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实际上却是掩耳盗铃的权宜之计。

这场虚假的繁荣背后,掩藏着美国经济的深度疲软与资本逃离的波涛汹涌。

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20日公布了一项调查。

据该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仍然对经济不满意。

虽然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在最近两年得到好转,但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水平。

民意调查公司Morning Consult的经济学家索菲亚·贝格指出,高物价对于美国人来说仍然是一种经济负担。

同时,最近著名股神巴菲特一举套现63亿美元,抛售美国银行股。

他的这番操作,宛如一记重锤,砸碎了市场对于美国经济的残存幻想,也宣告资本大撤退的开启。

这并非普通的市场波动,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恐慌浪潮:

连巴菲特都不再相信美国经济还有未来,资本的信任已彻底崩塌。

巴菲特的“抛售行动”:资本对美国经济的绝望逃亡

如果说市场的情绪是看不见的风,那巴菲特的操作就是风暴眼中最醒目的旗帜。

作为全球投资界的传奇,巴菲特的一举一动都引领市场的风向。

作为全球投资界的标杆人物,巴菲特的投资传奇可追溯到他年轻时的聪明才智。

从最初的价值投资理念,到后来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积累巨额财富,他以超凡的眼光和深邃的判断力赢得了“股神”的美誉。

毕竟他每一次的决策都仿佛能预见未来一般,从不踩空。

然而,这次63亿抛售美国银行股票的举动,也彻底暴露了美国经济内部的脆弱与无力。

如今的抛售行动无疑是对美联储降息政策的当头一棒,此时这样毅然决然地选择套现,就是在向市场发出最强烈的预警:

他已经对美国未来的经济,甚至是整个经济体系不再相信了!

降息本应像一剂“强心针”,但在巴菲特眼中,这不过是临时的权宜之计。

美联储的策略就像是在给破损的船只打补丁,却丝毫没有考虑船体的根本问题。

这样的政策只会让市场看上去热闹,实则暗潮涌动,背后的泡沫越吹越大,随时都可能破裂。

作为行业的标杆,巴菲特肯定会起到带头作用,直到大多数资本都逃离美国后,不知鲍威尔(美联储主席)又该如何应对呢?

就目前而言,已经有其他投资者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美国经济的担忧了。

大型投资机构如桥水基金和黑石集团纷纷减少在美股的持仓,转而投向黄金和其他避险资产。

桥水基金

桥水基金最近就增持了大量黄金ETF,可以看出美元的信任在不断流失。

黑石则开始更多地投资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认为这些领域的收益更具保障。

黑石集团

与此同时,国际投资者也在改变策略。

像瑞士的信贷农业和英国的巴克莱银行都减少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转向新兴市场寻求更高的回报。

甚至连对冲基金大佬雷·达里奥也公开表示,对美联储的降息政策持保留态度,表示降息只会加剧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

老墨不得不说,巴菲特的抛售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个更广泛的市场信号。

他的行为犹如一声警钟,警示着全世界的投资者:即便降息可以暂时掩盖问题,但真正的挑战仍在眼前,资本逃离美国的速度已势不可挡!

美元疲软:全球资本的“弃船逃生”

降息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美元的疲软。

曾几何时,美元是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如今却沦为了资本的“弃子”。

随着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的购买力逐渐下降,国际资本正在快速撤离美国,像老鼠逃离即将沉没的船只。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还愿意继续持有美元?又有谁会把资产留在一个不断贬值的市场上?

无论是中俄等新兴市场,还是全球的顶级投资机构,资本用实际行动表明:对美元的信任已经丧失,投资美国已不再安全。

首先,美元疲软的深层原因之一是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自2022年以来,通胀问题如同黑云压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一度飙升至40年来的新高。

老墨给大家解释一下,打个比方,去年你花100美元能买到的东西,今年可能就得花110美元才能实现。

为了对抗这股通胀潮,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迅速推高至5.25%至5.5%之间,创下23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一系列加息政策本意是抑制通胀,但在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却让市场如坐针毯,满心疑虑。

然而,通胀的降温速度却没能跟上预期,加之近期美国就业市场也显现疲软,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考虑政策转向。

这一降息决定虽旨在刺激消费,但也让投资者对美元的未来信心大打折扣。

财政赤字和不断上升的国债更是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心生畏惧。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在动摇美元的根基。

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去美元化进程不断加速,金砖国家纷纷推动本币交易,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去美元化的成果逐渐浮出水面。

中国与多个国家签署的双边贸易协议,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也愈发紧密,两国正在推动用本币进行交易,不仅增强了经济联系,也让美元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此外,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在加速这一进程。

先锋集团和桥水基金等大型投资机构,已开始重新评估资产配置,逐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转而投向黄金、房地产以及新兴市场。

所以,大家知道最近黄金为什么贵起来了吧!

资本的撤退已是大势所趋,美国已不再是全球资本的安全屋,反而成为了高风险的雷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经济的光环正逐渐黯淡。

资本的流动如潮水般不可逆转,投资者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不再是盲目追随,而是积极寻求更稳妥的选择。

当所有人都在寻找更可靠的投资环境时,美国似乎只剩下无奈的自嘲,昔日的荣耀渐行渐远。

降息“药方”失效:美联储救不了美国经济

美联储曾经的降息政策就像是一颗止痛药,短时间内能有效缓解市场的焦虑。

老墨想,大家也都知道,光吃止痛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键还是要找到病灶,针对性解决。

何况止痛药吃多了身体都会产生耐药性,再吃根本就没效果。

每次降息,市场的反应就像是一场短暂的烟火,股市可能会出现一时的反弹,但经济的基本面却依旧毫无改善。

比如,在最近一次降息后,股市确实上涨了约3%,但消费者信心指数却在同一时期下滑了1.5%。

了解经济的朋友们都知道,消费者失去信心是最大的经济难题。

同时,降息往往是经济危机的前奏。

美联储在大幅降息时,通常意味着经济面临严重挑战,亟需刺激。

这种情况下,降息似乎成了一种“救命稻草”,但效果却大打折扣。

美国经济面临的债务危机、制造业空心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剧,已经让美联储的“药方”失效。

债务高筑、工厂外迁、消费萎靡,这些问题指望降息根本无法解决。

首先,美国的债务问题正在迅速恶化。

2023年,美国的国债总额已超过33万亿美元,按人口计算,每个美国人背负的平均国债高达10万美元。

降息虽然降低了借贷成本,但这就像是给一个已经喝得酩酩大醉的人再倒酒,结果只能让经济在更大的债务泥潭中打转。

其次,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让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愈发低下。

根据美国制造业协会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已减少约500万,而降息并不能让这些工厂重回美国。

工厂的关停和转移已成常态,仿佛在默默举办着一场别离会。

再者,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广大民众消费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这也是降息难以带来经济复苏的重要原因。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2023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的财富占到了全国财富的32%,而中产阶级的收入却停滞不前。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却在不断挣扎,消费市场的疲软不仅是供需问题,更是社会结构失衡的体现。

面对这些挑战,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已难以奏效。

市场逐渐意识到这一点,投资者的信心也随之消退。

降息就像是给已经破裂的气球再次打气,结果却是更加迅速的崩溃。

或许,在这场经济的“华尔兹”中,大家都在期待一场盛大的舞会,然而最终迎来的却是空荡荡的舞厅和失望的观众。

最后的“繁荣”:泡沫破灭的前奏?

美联储的降息似乎为股市带来了短暂的繁荣,然而,这不过是泡沫破裂前的膨胀罢了。

这种虚假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随着资本的逐步撤离,泡沫破裂的时刻终将到来。

老墨和大家已然目睹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这不仅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前兆,更是整个金融体系潜在危机的警报。

虽然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在短期内能为市场注入一些信心,但从长远来看,这只是在延缓危机的爆发。

当市场的信心彻底丧失时,降息的魔力也将烟消云散,真正的经济危机会如潮水般席卷而来。

巴菲特的63亿抛售,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投资决策,而是资本大撤退的序幕。

当连巴菲特都不再相信美国经济时,全球资本会以更快的速度撤离。

股市的泡沫看似光鲜,但在巴菲特和其他资本大佬的眼中,早已是一个随时会爆裂的定时炸弹。

最终,当这场“繁荣”破裂时,迎接美国的,将是无尽的经济深渊。

巴菲特的行动,无疑是在提醒全球:危机已经迫在眉睫,逃离美国的时刻到了。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24-09-29/9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