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郭永怀,唯一全部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

作者:   来源:网易  

郭永怀,唯一全部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

近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而到时候,我们将不再受GPS的限制。中国卫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前赴后继,其中就包括郭永怀,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因为飞机失事最终遗憾牺牲。

11.jpg

1909年,山东荣城的一户农家里,郭文吉夫妇迎来了自己的第四个孩子,虽然家里清贫,郭永怀从小便与其他农村娃儿一样学会了放牛砍柴,但是郭文吉夫妇却和其他农家夫妇并不相同,从小疼爱孩子的郭文吉看儿子从小天资聪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成为农民在农田里劳作一生,10岁的时候就送郭永怀去了自己的本家叔叔办的学堂里读书。郭文吉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自己的开明,造就了物理学界的一位巨星,17岁那年,郭永怀没有辜负自己父亲的希望,从小小的学堂,直接考入了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四乡八里第一个公费中学生。

 1.jpg

由于对数学的专长和对光学的爱好,他成功考入了南开大学理科预科班,然而学校的学生却嫌弃郭永怀出身贫寒,满身土气,不愿与他为伍。然而郭永怀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团结了一批与他一样出身贫寒的同学,成立了一个读书会——微社。大学期间,郭永怀凭借对物理的热爱与刻苦专研,成功转入南开大学本科学习,这个时候,他遇见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也是良师——南开大学著名教授顾静薇老先生。自此,郭永怀终于踏入了物理世界的门槛,开始自己的漫漫求索。在两年之后,顾静薇觉得郭永怀的潜能无限,便将郭永怀推荐给了北京大学的饶毓泰教授,饶毓泰教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在顾、饶二位导师的精心锤炼下,郭永怀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

时光如梭,转眼就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山河破碎,百姓罹难,尸横遍野,郭永怀不甘只躲在书斋之中,他想要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驱除日寇,光复中华。他亲眼目睹日军飞机将华夏大地炸的满目疮痍,痛心疾首,感到唯有大力发展航空工程才是最为实际的救国之路。郭永怀冒着炮火,踏上了千里行程,只身从山东前往云南的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看到了一丝光明,通过中英庚款赔款留学生招考后,力学专业招收一人,渴望进一步深造的郭永怀参加了考试,最终与钱伟长、林家翘三人都以总分均超过350分的高分一起被破格录取,然而,从鸦片战争开始,饱受屈辱的中华儿女在外国人眼里不过如一只断脊之犬,前往海外留学的22人竟然是用的日本护照,满怀悲愤的郭永怀感到了鄙夷与屈辱,为了维护国家尊严,22人然下船。

在经过8个月之后,郭永怀最终才得以留学加拿大,郭永怀为了尽快学到知识,将满腔热血投入研究学习之中,仅仅半年,他就获得了数学硕士的学位,在加拿大完成了学业后,郭永怀1941年5月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师从素有“航空之父”之称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研习空气动力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之后影响他一生的知己师兄——钱学森。

6.jpg

当时国外的航空工业虽然已经颇为发达,其标志之一就是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每小时700公里。可是,当飞行速度接近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每小时1200公里)时,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飞机受到的阻力剧增,支撑飞行的升力骤降,舵面失灵,头重尾轻,甚至机翼、机身都会发生强烈震动。人们称这个跨声速难题为“声障”。郭永怀决定选择跨声速难题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并在1945年一举拿到了博士学位。然而郭永怀觉得还不够,他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深化研究,有数学基础的他为此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钱学森把这种方法命名为“PLK法”。

8.jpg

郭永怀的表现得到了卡门的赏识,他的大弟子威廉姆·西尔斯想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导师冯·卡门对威廉姆说:“你就让郭永怀跟你一块到那去好啦。“

2.jpg

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五虎将

在跨声速难题的理论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当时美国许多名校和企业都来聘请他。听老师意见的郭永怀还是选择了到动力学科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康奈尔大学,参与创办航空研究生院,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航空研究院的创立者之一。美方给了他一张表,上面有一项选择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虽然不同意就会失去涉密研究资格,但郭永怀还是毫不犹豫地填了“NO”。

在康奈尔大学的十年里,郭永怀做出了最优秀的学术成果,成为世界驰名的力学专家。

在美国做研究过的时间非常快,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也随着海风吹到了美国,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侨民可自由回国的协议后,钱学森马上回国了。郭永怀望着自己亦师亦友回到了祖国,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想要回到母亲的怀抱,然而,作为全世界知名的力学专家,美国移民局派人劝说郭永怀留下,郭永怀坚定回答想要回国。然而他的回答也让他住所附近突然多了不少暗中监视他的陌生人。

之后,郭永怀收到了钱学森的来信,“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再也抑制不住的郭永怀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1956年,威廉姆·西尔斯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们送别郭永怀的野餐会照片,在这次野餐会上,恬静沉默的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可是郭永怀知道,只有这样移民局才不会有借口不让他回国,郭永怀宽慰妻子道: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经过重重波折,郭永怀抛弃了在美国所取的一切荣誉还有优渥的生活,毅然决然和妻子终于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回到了祖国的郭永怀立马投入了工作,他和钱伟长一起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想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快速建立完整的力学体系,然而,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技术和专家。作为伯乐和至友的钱学森力排众议向钱三强推荐了并没有从事过原子能工作的郭永怀,在和钱三强密谈了几个小时之后,郭永怀狠下决心,接下了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

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1963年国家决定把郭永怀和北京的专业研究队伍直接迁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侯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试验现场荒凉的寸草不生。缺氧和物质匮乏,让50岁的郭永怀瞬间苍老,满头白发。

 

5.jpg

郭永怀、王淦昌、彭恒武在核武器基地

爆轰物理实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他自己多次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这种方案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武器研制过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蘑菇云升起,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沸腾,可郭永怀却再也支撑不住,瘫晕在试验现场。

郭10.jpg

不仅仅是原子弹和氢弹,在力学上成就卓越的郭永怀看到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他积极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郭9.jpg

他还要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却还在不断探索,他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动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而在自己的老本行航空工程上,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

1968年12月4日。在苍茫无人知的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把这个新得到的数据带到北京。同事们劝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郭永怀笑笑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

飞机开始降落,起落架落下,飞行员开始降低高度。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猛地坠落。飞机从400米高空坠落的时间只有大概不到10秒,完全没有任何让人反应的时间。可是在这剧烈的晃动中,郭永怀依然心心念念手里的文件,他紧紧用双手抱住文件   

在找到他的遗体时,众人发现,郭永怀和警卫员紧紧揽在了一块,仿佛在抱住生命中最紧要的人。等到把二人分开后,人们才发现,一个公文包夹在两人中间,里头静静躺着一份绝密资料。于整个中国的发展而言,资料的重要不言而喻。郭永怀在牺牲的最后一刻,都在为中国守住一个腾飞的梦。

郭12.jpg

作为唯一一个在两弹一星中都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1999年被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也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钱学森曾经说过:有郭永怀,可以抵10个师。还不到60岁的郭永怀就这样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如果他还活着,必然能让中国的武器水平有一个大跃进。

郭13.jpg

郭永怀被授予“烈士”称号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https://www.hswh.org.cn/wzzx/sdjl/zsfz/2019-09-24/58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