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找到让“星链”失灵的办法?中国科学家,发明大功率微波炮

作者:石江月   来源:石江月防务观察  

持续了一年多的俄乌冲突,给世界军事理论界和战术研究圈带来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低轨道商业遥感卫星和商业互联网通信卫星,能够在军事上起到巨大的作用。

然而,有媒体称,在这个领域,中国科学家发明的大功率微波炮,不用击落星链卫星星座,就拥有可以让它失灵的能力。

根据美国《太空新闻》网站在去年的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在去年4月份的第37届空间研讨会上透露:

美国NGA和美国国家侦察局(NRO)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与100多家西方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合作,使用了至少200颗商业遥感卫星的照片,并使用了商业公司超过20种不同的数据分析服务,同时直接对接乌克兰军方,使得乌克兰军队在战场情报方面拥有领先俄军的优势。

同时,美国Space X公司的星链低轨互联网星座也成为乌军进行作战联系、传递情报的主要手段之一。

俄罗斯国防部曾经披露说,西方共投入了400多颗卫星来帮助乌克兰,远超俄罗斯的太空能力,指的就是这些遥感卫星和低轨通信卫星的总和。

(中国科学家发明大功率微波炮 不用击落星链就可以让它失灵)

因此,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战争爆发时率先摧毁敌方的低轨卫星群。

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更加现实,因为已经有很多美国智库和政客在叫嚣,要用帮助乌克兰的方法来帮助台独势力以武拒统,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也有类似的说法。

因此,我们在许多年前就开展了多种瘫痪卫星技术的研究,并且进行了数次相关试验并取得成功。

(美国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一次可以发射60颗,成本低廉)

最近,我国在低轨反卫星技术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据《南华早报》的报道,中国国防科技大学高级跨学科研究学院某学者领导的团队,近日在《高功率激光与粒子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他们研制成功的一种非常紧凑的电源系统,可以显著缩小我国正在开发的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尺寸。

这种小型电源设备能够以每秒10个脉冲的速率,产生高达10吉瓦(1吉瓦为1000兆瓦)的电力功率。

这是一种强大的能量,能够产生足以烧毁无人机、飞机甚至卫星上的芯片和电路板的微波束。通常具有如此高功率输出的供电系统是非常复杂、非常沉重的,体积像一个房间那样大。

而这种小型电源系统,使军方能够将微波炮安装在卡车或屋顶上,对划过天空的敌方目标发动袭击。

微波武器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干扰卫星通信,或者永久地损坏卫星的电路。根据我国科学家的估计,为了摧毁拥有良好屏蔽措施的卫星,微波束的功率需要达到1000兆瓦的水平或者更高。

但目前世界各国军队使用的微波设备只能产生千瓦或兆瓦级的微波。

论文称,我国这种新型电力设备,只需要接入城市电网就可以持续工作,配备了包括电容器和控制系统在内的所有必要组件,体积小得和一个书柜差不多。

该团队开发的设备是一种电子加速器,其内部设计不同寻常,有一种类似于DNA的双螺旋结构。这套设备能够加速两个螺旋管中的电子,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超高功率的电子束。

螺旋管被浸没在甘油中,甘油是一种低成本的液体化学物质,可以提供良好的绝缘性,在战场上不需要维护。

(俄罗斯克拉苏哈Krasukha)电子战系统的干扰车)

可以预计,这种电源设备将成为我军电磁炮的基础之一,让我军在限制对手卫星方面拥有了廉价的手段,这是可喜的突破。

也许有许多网友会问,使用反卫星导弹来摧毁敌方卫星不是更方便吗?这在技术上不成问题,但在成本和数量上是不可接受的。

用反卫星导弹对付数量不多、价格极其昂贵、通常几十亿美元一颗的大型高轨道军用侦察卫星,比如美国的锁眼系列,和通常几亿美元一颗的中高轨道大型通信卫星,在经济上是值得的。

但是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数量巨大、相对成本极低的低轨道商业遥感卫星和互联网卫星,而在性能上,这些卫星与那些昂贵的卫星区别不大。

我们需要知道两个成本,一是现代低轨商业遥感卫星和互联网卫星的成本,另一个是反卫星导弹的成本。

以美国Space X公司的星链卫星为例,其1.5版本每颗卫星的制造成本约为100万美元,发射成本平均也为100万美元。

马斯克说过,如果发射用的猎鹰火箭多次回收使用,并且每年制造的星链卫星超过2000颗,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还能减半。

商业低轨道遥感卫星的发射和制造成本也很低,每颗的总成本也是数百万美元数量级。

而反卫星导弹的价格则要贵得多。美国海军的标准-6”导弹也拥有摧毁低轨道卫星的能力,它的最新版本每枚价格超过600万美元。中俄开发的反卫星导弹价格也不会便宜多少。

以如此昂贵的导弹攻击如此便宜的卫星,而且卫星的数量还巨大,这在经济上和产能上都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开发廉价的反卫星武器才是对付大量低轨道商业卫星的正确道路。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https://www.hswh.org.cn/wzzx/sdjl/zsfz/2023-04-03/8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