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毛泽东的光辉晚年(节选)

作者:谷成 伯強   来源:红色文化网  

  u=3914277146,1315633214&fm=11&gp=0.jpg

      1953 12 26 日,是毛泽东六十大寿生日。按照中国老百姓过去的习惯,人到六十岁为老年期的开始。但是,毛泽东仍然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前头,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始了比民主革命时期更伟大、更艰巨、更漫长的战斗。他熟悉中国国情,做出了一系列科学决策 ;他顺应人民的要求,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他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中国迅速地建设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 ;他顺应历史的潮流,设想用 15 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 ;他以伟大的气魄,把中国迅速引领上了独立富强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一系列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人物一样,毛泽东也只能在既定的历史基础上创造新的历史。于是,有人借助这一点来割裂历史、割裂毛泽东、割裂毛泽东思想。比赫鲁晓夫更具欺骗性的是他们没有像赫鲁晓夫那样公开、彻底否定斯大林来公开彻底否定毛泽东,而是采取肢解毛泽东的策略,把历史的连续性、曲折性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东西强加给毛泽东,对毛泽东晚年的思想与实践进行了实质上的彻底否定,使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社会主义中国开始走向了迷茫、走向了晦涩。

“不做李自成”

  北京,中国历史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金人认定燕都地处雄要,是看中了北京的地理环境 ;元代在辽金的基础上建立大都,是以地利人和的建都原则为依据的 ;明代建都北京,是基于明代人认为“以燕京而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形胜甲天下,层山带河,有金汤之固,诚万古帝王之都”;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岛的胸怀和眼光,也有退可出关的战略考虑。

  三百多年以后,当中国革命即将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决定把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选定北京,这里边有着太多的理由和依据,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蒋介石把反人民的政权定都在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于北京,这种针锋相对既反映出毛泽东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

  毛泽东曾经明确地讲过 :“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从政治上考虑定都北平,毛泽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948 9 8 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了“九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进程,提出了大约用五年左右的时间( 1946 7 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日程表。对彻底推翻国民党政府后,中共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明确阐述 :“我们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政权不仅仅是工农,还包括小资产阶级,包括民主党派,包括从蒋介石那里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分子。政权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会议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根本对立。”

  19493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提议定都北平。他说 :“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当然,新中国的首都定于北平,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共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把一个封建的帝都变为一个人民的国都。这是一次严峻的考试。

  毛泽东和当时中共中央的其它领导人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进行迁往北平的准备工作时,毛泽东不断地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敲起警钟。他对工作人员讲 :“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一到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 3 23 日,这一天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的日子。

  这一天吃过早饭后,毛泽东正要迈步走出门口,周恩来迎了上来,问 :“主席,休息好了吗?

  毛泽东讲 :“休息好了,我只要睡四五个小时,就有精神了。”

  周恩来说 :“多休息一会儿好,长时间坐车也很累。”

  毛泽东讲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很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说 :“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自信地讲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以史为鉴,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多次说过的话,是他反复向全党包括他自己敲击的警钟。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日益强大,确实有人担忧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胜利以后,会不会像历史上的农民革命那样,由于胜利而骄傲,最后招致失败呢?会不会也像封建王朝那样出现“人亡政息”的历史现象呢?

  1944 年春,郭沫若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的著名文章,以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三百周年。文章以大量的事实分析了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后,由于多数起义首领的骄傲腐败,又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后导致起义军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严重失误而归于失败。毛泽东读了这篇文章后十分重视,把它印成单行本,并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给党内高级干部,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开展教育。毛泽东熟悉中国历史,也深谙革命的辩证法。他深知千里之堤虽然经得起洪水的冲击,却难免毁于一蚁之穴 ;参天大树虽受得住狂风暴雨,却经不起钻心虫的侵蚀 ;中国共产党人虽不怕敌人的枪林弹雨,却最虑党的肌体腐败、党的领导人的骄傲和蜕化变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当革命发展和胜利时由于领导人的骄傲招致革命部分失败的事实,也是多次发生和存在的。所以,他把这篇文章作为当时的整风文件发了下去。

  当时,中国革命尚未在全国取得胜利,这个问题还没有实际地提到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上来。但是,毛泽东一方面没有丝毫的懈怠,始终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件革命工作,继续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一方面毛泽东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开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此后的“整风”等一系列运动包括文化大革命,无一不闪烁着这一思想的光芒,是这一思考和探索的继续。

  1949 3 5 日至 13 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防止革命胜利后可能产生的骄傲自满情绪,明确地提出了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对党的肌体的侵蚀,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并且制定了反腐蚀的方针。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做的报告中精辟地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做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重大决策 ;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以及对党的全面估计 ;指明了党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制定了防止骄傲,反对资产阶级思想、作风腐蚀的方针。其主要内容有 :

  (1)要求全党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认识中国革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将会是一个更艰巨、更漫长的历程,要坚决防止党内骄傲情绪的出现,避免犯胜利冲昏头脑的错误。毛泽东说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实践证明毛泽东的上述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农民革命,在他们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很难提出继续革命的任务和要求,也提不出制止骄傲腐败的措施,这就必然陷入骄傲、失败的境地。因此,牢记党的全部历史使命,保持头脑清醒,是保证现阶段全部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前提。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经验总结。

  (2)要求全党高度警惕资产阶级的捧场,不要被他们的“糖衣炮弹”所击中,要充分认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以后阶级斗争的新规律和新变化,防止党内新的错误倾向的出现。毛泽东说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 ;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毛泽东正确地预见了阶级斗争的这种新情况和新特点,正确地预见了党内可能发生的骄傲腐败现象,正确地预见了一部分共产党人可能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打败,从而正确地提出了反腐蚀的斗争方针。

  (3)防止党内骄傲情绪的产生,防止胜利冲昏头脑情况的出现,以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关键在党中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和措施,约束中央,也约束他自己。这些规定虽然没有写入决议当中,但却是全党都知道的,也是共同遵守的。在 1953 年夏召开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一次强调了这些规定 :“一曰不作寿。作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场合也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于群众热情,也不要泼冷水。五曰不以人命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应当如此。遵守这些规定,就是谦虚态度。”

  19601226日,毛泽东的警卫提醒他今天是他的66岁生日,他想了一下说 :“你去把叶子龙、李银桥、王敬先、高智、林克、汪东兴等叫来,过生日一起吃碗面吧。”当几个人在菊香书屋同主席一起吃寿面时,毛泽东端起寿面的时候并不是一吃了之,而是一边吃一边神色凝重地说 :“现在全国遭灾,有的地方死人呀,但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搞不到。”说完,毛泽东突然站起来说 :“子龙,银桥你们下去,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并要求“调查之后,要向我讲真话,不许讲假话,不许隐瞒欺骗!”这个“生日宴”虽办之甚简,却是一代伟人留给我们的一部意义深远的经典,这说明毛泽东在建国后不仅是清醒的,而且是谨慎的。

  毛泽东一生不为自己做寿,也一贯反对党内外同志为他作寿。1953 12 26 日,是他的六十大寿。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六十花甲应当做寿。在老革命家吴玉章六十大寿时,毛泽东就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向他祝寿。文章高度颂扬了吴玉章的思想、品格,号召全党学习他一辈子做好事的精神。然而,在他自己六十大寿的时候却没有一点作寿的意思。1963 12 26 日,是毛泽东七十大寿。人到七十古来稀,按人之常情,七十作寿并不过分。那天,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为他作寿。他说 :“大家都不作寿,这个封建习惯要改。你知道,作一次寿,你这个寿星就长一岁,其实就少一岁,不如让他偷偷地走过去,到了八九十岁时,自己还没有发觉……这多好啊!”毛泽东诙谐的劝说,使同志们心悦诚服地放弃了为他作七十大寿的想法。 1973 12 26 日,是毛泽东的八十大寿。这次不仅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纷纷祝贺 ;而且世界各友好国家也十分重视,有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发来贺电,向毛泽东祝寿。但是,毛泽东却仍然坚持不作寿。 偶尔,为了满足同志们的心愿,毛泽东也曾请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吃一顿非常简朴的便饭,甚至是“忆苦饭”,就算度过他的生日了。这种情况,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不作寿,这是毛泽东向全党立下的规矩,他自己一生始终都坚守不渝。毛泽东反对为他作寿,他自己也不作寿,是为了树立一个好的风气,也是为了改变一下中国的习俗。但这并不是说他反对别人作寿。相反,他也不断的向别人祝寿。

  19491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与斯大林谈判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临行前,毛泽东接受了江青的提议,要带一批生日礼物 :山东的土特产大白菜、大萝卜、大葱和大鸭梨,以便在苏联谈判期间向斯大林的七十大寿表示祝贺。为此,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报,要中共山东分局协助办理。毛泽东自己的生日不仅不作寿,而且常常干脆就忘记了。但是,他却没有忘记斯大林的寿辰,并作了细微备致的安排。在这里,他所传达的就不仅仅是他与斯大林个人之间的深厚情义,而且传达的是中苏两党、两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是完全脱离了个体意义而代表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举动。

  1960 年,杨开慧的母亲九十大寿。毛泽东于 4 25 日给杨开英写了一封信,并寄去寿礼,以慰老人。毛泽东的信是这样写的 :“开英同志,杨老太太(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二百元,烦为转致。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二百元寄去,由你决定。劳神为谢!顺致问候!”毛泽东日理万机,工作繁忙,但他却没有忘记杨老太太的生日。在这里,他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和对

  往事故人的牵挂,而且传达的是他没有忘记过去……

  1949 9 30 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委托,为大会起草了宣言。但在宣言的草稿中,毛泽东只写 :“这种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经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援助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之后所获得的。”他没提自己的名字。但是,在大会通过宣言时,代表们坚决要求增加这样一句话 :“在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我们的会议齐心一志,按照新民主主义的原则,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这一事实,一方面说明毛泽东的谦虚态度,他起草的宣言草稿中只提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而没有提及他自己 ;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人民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党派,他们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选择了毛泽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从此,毛泽东更加慎重地对待人民对他的爱戴。

领 袖 自 律

  北京的秋天,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火一般的枫叶到处涂染着层林,将古城装点得姹紫嫣红。195211月初的一天,毛泽东来到北京景山公园,一路谈笑风生。身边工作人员为毛泽东难得有这样的轻松而感到高兴。

  景山,原为元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名青山。明永乐十四年(1614 )为建造宫殿,将拆除元代旧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加堆其上,取名万岁山。据说皇宫曾在山下堆存煤炭,俗称煤山。1644 年,这座小山包见证了一段历史的更替兴衰。3 19 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克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崇祯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在煤山东麓的一棵槐树(因其树干弯曲,俗称“歪脖树”)上自缢而死。可是,在巨大的胜利面前,李自成却不能自持,骄傲轻敌,文臣武将纵情享乐,丧失斗志,不久便被吴三桂引领的清军所击败。同年 4 29 日,退出北京。十几年浴血奋战的成果毁于一旦。

  在景山公园,毛泽东观看了“歪脖树”,然后信步拾级而上,登临中峰。在万春亭,他凭栏南眺,对面紫禁城宫殿群一览无遗,数不尽的琉璃瓦屋顶连成一片,高低错落,宛如时起时伏的金色海洋。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不由追怀历史,思绪万千 :想当年,闯王李自成是何等的英雄气魄,崛起西北,纵横中原,夺取天下,逼死崇祯皇帝,然而他的大顺朝在北京只做了 41 天的梦,就烟飞灰灭了……

共产党决不当李自成!

  从 1947 5 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到 1949 3 月毛泽东、党中央由西柏坡移驻北京,前后不到两年时间。1949 1 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宣告胜利结束,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精锐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革命已经胜利在望。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场全新的、执政的考验迅即来临了。如何防止重蹈李自成的覆辙?经过长期思考,毛泽东形成了“两个务必”的完整表述,且身体力行着。

  西柏坡毛泽东同志的住处是一片狭小的院落,两间正房,一间办公,另一间休息,稍微矮小的偏房住着家人和工作人员。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夜以继日地工作。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这些重要事件及其伟大构想、战略决策,就是在这普通院落里孕育成熟。院子里有一棵柿树,毛泽东住进时树已挂果,当柿子熟了的时候,毛泽东就与工作人员一起把柿子摘下来,一个不少地给房东送去,在日理万机中心里仍然惦记着老百姓,一直是西柏坡口口相传的美谈。

  在西柏坡,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的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大都睡在由四条腿的长板凳支起的木板上。“床”上铺的是普通的绿军被、土布单。西柏坡的冬天十分寒冷,可大家都不生炉子,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毛泽东同志常常彻夜办公,实在冻得受不了了,就倒杯开水,边喝边暖手 ;倒盆热水,边洗边暖脚。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才会自发组成上百万辆支前的独轮车大军,党和军队才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打败了强敌。1940 6 1 日,陈嘉庚到杨家岭拜会毛泽东。会见后毛泽东宴请陈嘉庚,一张破旧的圆桌上,只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菜和咸萝卜干,一道最好的菜肴是邻居大娘送的鸡汤,这也是延安对陈嘉庚的最好礼遇。但就餐的十余人无拘无束,谈笑风生。在九天的考察中,延安“勤劳质朴、民心安定、廉洁奉公、政治清明”的气象给陈嘉庚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陈嘉庚当时即意味深长地说 :“得天下者,共产党也!”老先生就是从他在重庆吃的是豪华筵席,而在延安吃的却是小米饭南瓜汤的细节中,得出将来共产党必定胜利的正确结论。

  讲究吃喝、排场,既脱离群众,又造成浪费,最容易孵化腐败风气,历来为毛泽东所反对。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外出视察的经历中,多次“撤席”、“拒吃”。

  1950 2 月,毛泽东访苏回国,计划在东北沿线作短暂停留。

  2 27 日,哈尔滨,是毛泽东一行在东北停留的第一站。早就听说毛主席、周总理要来,同行的还有借道回国的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松江省和哈尔滨市领导喜出望外,精心准备了丰盛的晚宴,要为他们接风洗尘,庆贺一番。当天下午,毛泽东一行下了火车,刚安顿好行李,就不顾疲倦,直奔哈尔滨车辆厂视察。随后又接见省、市领导,毛泽东还亲笔为省委题词 :“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为市委题词 :“发展生产”。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随着一道道美味佳肴流水般地上席,有熊掌、飞龙……省、市的领导同志兴奋地一一介绍,可是毛泽东的眉头却逐渐锁紧。由于有胡志明在场,毛泽东没说什么。他只在两三个盘中夹点菜,吃了半碗米饭,就放下了筷子。饭后,他对负责接待的市领导说 :“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能浪费,不能搞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米饭和蔬菜就可以嘛!”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当地领导才明白他在饭桌上吃得很少的原因。该市市长当即表示,以后“一定照办”。

  毛泽东还对哈尔滨市委领导同志说 :“现在大家都进城了,住上了楼房、洋房,还坐上了小汽车。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忘了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掉革命的优良传统!”“还要保持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继续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必须吃苦在前,只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共产党人才可以考虑办一办自己个人的事。如果我们的党员队伍中出现了先为

  自己办事的人,那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出革命队伍去!”讲话时,毛泽东的表情严肃,听着的人们也都正襟危坐,谁也不敢贸然插进一句话……谈话后,毛泽东走进了为他准备好的休息室。见到弹簧床,毛泽东上前按了按厚厚的床垫,笑着对跟进来的叶子龙说 :“咱们不习惯睡这种软床,还是换木板床么!

  叶子龙说 :“主席,你先试着睡一下,如果不舒服,以后到了别的地方咱再换。”

  毛泽东摆一摆手说 :“我就是要告诉大家,以后无论到那个地方视察,我们都不要讲排场、摆阔气。你去,派人把我的行李拿来。”

  叶子龙问 :“什么行李?

  毛泽东提醒叶子龙说,“去拿我们自带的那条毯子么!还有棉被、褥子和枕头,都取了来,我睡自己的。”

  2 28 日,毛泽东一行的第二站是长春,打算与地方领导见见面,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并一起吃一顿午饭。这天,毛泽东一下火车,就觉得有点异样。当小车驶进市区时,偌大的城市竟然万人空巷。毛泽东发问 :“为什么街上一个人也看不到?”陪同的地方领导这样回答 :“现在正吃中午饭。”“老百姓行动这么一致,比军队还整齐?”毛泽东又问了一句,显然话里有话。这位

  领导感到事情瞒不住,心里非常紧张,只得道出实情 :为了毛主席的安全,沿途全部实行了戒严。毛泽东听了十分生气。就在前不久访苏时,他曾遇到一件事。当年,新中国还没有一条地铁,而苏方的安排中就有一项是参观莫斯科地铁。莫斯科地铁举世闻名,不仅规模庞大,客流量高,而且建筑华丽精美,各站风格独特,历来有“地下宫殿”的美称。当毛泽东一行进入几十米深的地铁站时,站台上空荡荡的。毛泽东奇怪地问 :“怎么看不见群众呢?”翻译师哲从苏方陪同人员口中得知,是为安全起见戒严了。毛泽东闻此深感不安 :“为什么搞得这么神秘,为了我一个人搞戒严,影响多少万人工作、旅行、上下班,实在不妥。算了,我不参观了。”结果,他连地铁车辆都没上,就原道返回了。没想到,这次回国也遇到了类似的事。他严厉批评了地方领导 :“你们在说假话。搞戒严,不让老百姓出来,这样太脱离群众了。”地方领导当即表示接受批评,下令解除戒严。很快,街上便出现了人流。看到群众生活恢复了正常秩序,毛泽东才消了气。这顿饭,毛泽东其实吃得很堵心。

  列车风驰电掣驶往沈阳,这是毛泽东一行的第三站。在这里,他去看望了苏联专家,虚心听取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视察了东北地区的骨干企业——沈阳市橡胶厂,同工人、干部亲切交谈。总的来说,这次过路东北,通过亲身调查,“下马看花”,他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对我国的工业基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然而,此行他还获得了另外一种感受,那就是地方上的大吃大喝、攀比吃请的风气正在滋生。在沈阳,他遇上了比哈尔滨更加奢侈的招待宴席。同样因为有外宾胡志明在场,出于礼节,毛泽东同胡志明等碰了杯,喝了几口葡萄酒,吃了一点青菜,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抽烟。其实,他是在用这种方式罢宴。之后,他来到会议室,对地方领导的做法提出批评 :“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你们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第二天,在中央东北局、辽宁省和沈阳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批评吃喝风,他说 :“这次我和恩来等同志路过东北,主要想了解一下东北的工作情况,了解东北地方工业生产情况,发现浪费太大。我在哈尔滨提过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阳一看比哈尔滨还厉害。”接着,他引用了李自成、刘宗敏的典故。刘宗敏是李自成麾下的一员大将,官至将军。进京后,他贪图享受,到处搜刮钱财,大顺江山的迅速覆灭,也和他的腐败有关。毛泽东尖锐地指出 :“我是不学李自成的,你们要学刘宗敏,我劝你们不要学。”

  毛泽东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早在青年时代,他就说过“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穿越艰苦的战争岁月,走进和平建设时期,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简朴的生活。50 年代,他提出“勤俭建国”的方针,指出 :“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是当年一些地方为了自己领袖的健康而给毛泽东送的虎骨酒、鱼翅,毛泽东健在时一点也没有动用被封存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服务处的库房里。而当毛泽东去世、华国锋下台以后,却被胡耀邦等人尽情享用一空。

  1949 3 25 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达北平,住进双清别墅。

  毛泽东在香山期间,白天开会研究工作,晚上看书、写材料。由于工作特别忙,经常工作到深夜。毛泽东有时就到院子里散散步,伸伸胳膊,踢踢腿,扭扭腰。一天深夜,毛泽东从屋里走出来,到了门口,卫士李德华正在院内站岗,怕天黑毛泽东看不见路摔着,就立即拉亮了门口的电灯。毛泽东说 :“不要开灯了,天黑好思考问题,还节约电。”李德华只好又将电灯关上。有时,毛泽东几天几夜也不睡觉,看着看著书就睡着了,醒了继续工作。在刚刚入住中南海菊香书屋的第一年——1949 年的冬天,屋内没有暖气设备,办公厅的同志准备为毛泽东安装锅炉和暖气片,却被他制止了。他说 :“现在刚刚建国,需要办的大事很多,这些小事以后再说。再说现在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即便条件好些了,也要先为全国的老百姓办事情。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办什么事情,首先要想到群众,要时刻想着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照样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不要刚刚建国就讲条件,还要艰苦奋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懂得的”。那时,天气比较冷,屋内供暖条件又差,加上毛泽东长时间办公,腿和手都是凉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卫士们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很难过,就劝毛泽东休息,睡一会儿觉再工作。

  可是,毛泽东却说 :“不行啊,今天该办的事不办,明天还是我办啊。电报晚发一分钟,我们前线的战士就不知道有多少要牺牲 ;晚一分钟,我们白区的老百姓就不知遭多少罪。”

  毛泽东在双清别墅曾接待过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何香凝、马叙伦、柳亚子等人。一天,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 :“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几件衣服里选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于是,他对毛泽东诉苦道 :“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

  毛泽东说 :“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现在做衣服也来不及了,要不先找人借一件穿?

  “不要借,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张老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

  那天,毛泽东就是穿着补丁衣服会见了张澜。

  再早一些,1949 6 月份,中南海的花匠师傅给菊香书屋摆了很多美丽的鲜花,但没多久,毛泽东却让人搬走。其理由 :“过去,这里是公共场所,由他们随意摆布,我不干涉。可是现在我就住在这里,就不要摆这么多花了 ;……你们晓得,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以后还会有工人、农民的代表来。他们来了,就是为了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这里摆了很多漂亮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风气就不好了呢!

  作为领袖人物,毛泽东生活上的简朴,令人惊讶。在他逝世后,人们看到他的生活遗物有 :廉价的牙粉,用秃了的牙刷,为了续装火柴棍的空火柴盒,破旧不堪、多次缝补过的衣物和鞋袜,甚至毛巾都打上了补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缝了 74 个补丁、已看不见“本色”的睡衣,一双穿了 20 多年的拖鞋。据说,这双穿坏的拖鞋连鞋匠也不愿意补。

  1990年,毛泽东的部分遗物送回韶山。1994年,雷洁琼观看后题了八个字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毛泽东不仅反对为他作寿,而且还坚决反对为他塑像等等。

  双清别墅北边有一个六角形凉亭,亭子前面有一个小水塘,靠近山脚的地方有两个防空洞,这是在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到来之前由第四野战军工兵部队挖的,战士们还在两个洞口分别刻上 :“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毛泽东来到双清别墅后,指示工作人员将这两句话涂掉了。1950 5 20 日,毛泽东在对渖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拟在沈阳市中心区修建开国纪念塔,并在塔上铸毛泽东铜像一事的报告上作了这样的批示 :“铸铜像影响不好,故不应铸。”同年 10 27 日,毛泽东又对北京市第二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送请政府建议中央考虑在天安门前建立毛泽东大铜像的提案作了这样的批示 :“不要这样做。”由于毛泽东的坚决制止,为领导人铸铜像、修故居、搞纪念馆之风没有在当时刮起来。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反对为他塑像。

  当时,各地都在筹划塑造大型的毛泽东像。毛泽东知道后,于 1967 7 5 日作了这样的批示 :“此类事件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请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讨论一次,发出指示,加以制止。”于是,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央于 1967 7 13 日作出了《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以制止这阵风。但是,在当时那种特殊的社会思想感情氛围下,地方上仍然塑造了不少的毛泽东塑像。

  毛泽东也反对为他修整故居。1950 9 20 日,毛泽东针对湖南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为他修整故居房屋、公路一事,专门给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省委第一副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以及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邓子恢写信。在信中,毛泽东说 :“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在我的家乡为我修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毛泽东对挂像也十分注意,曾作过明确规定。1953 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毛泽东批发了一个通知,专门规定在庆祝集会的会场上可以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的像,但不要挂成一排,可以挂成两排。在游行队伍中,领袖的像也要有顺序。第一排面向自左至右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第二排为毛泽东、孙中山 ;第三排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 ;以下为各国的领袖。

  可见,毛泽东一直遵守着过去提出的原则 :他与马、恩、列、斯是学生与先生的关系,他不能与他们并列,而是与孙中山平列。

  毛泽东还多次就干部子弟的教育问题讲到 :我们做官的有几百万,加上军队有一千几百万,究竟有多少官也搞不清楚。干部子弟有几千万,近水楼台容易做官,官做久了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人家劳动,作官的不劳动怎么行?还有那么多干部子弟。我们与劳动者在一起,是有好处的,我们的感情会起变化,会影响几千万干部子弟,曹操骂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有道理的。

  苏联共产党员多数是干部子弟,普通工人农民提不起来。所以需要找寻我们自己的道路。我们是一定要把干部子弟赶到群众中去,不能有近水楼台。我们的干部子弟很令人担心,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在社会主义社会的高薪阶层也有些危险,他们的文化知识多些,但是同那低薪阶层比较起来,要愚蠢些,我们的干部子弟就不如非干部子弟。我们这辈子忘不了贫下中农,有时只要提醒一下就行了,干部子弟恐怕就忘记了。

  就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 1967 年,周恩来和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一起修改《中央军委命令》稿,总共制定了七条并报送给毛泽东。在周恩来与中央文革小组的人进行讨论中,毛泽东对江青所提出删除的两条未加置评,但却特别增补了一条对高干子女的教育问题,七条变成八条,这就是后来的军委“八条命令”。

  民间评价领袖人物有一个质朴的标准,即看他的后代的生活。而毛泽东的后人,用毛泽东小女儿李讷的话说,就是“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本色”。毛泽东的另一女儿李敏也曾说道:“毛泽东的儿女们都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他们没有特权”。

  李讷,由于患严重的肾衰竭和多种疾病,全身浮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然而当李讷站立在你面前,立即能显示出有几分伟人遗传的那种气质、风度、高傲和倔强。李讷,以她特有的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她的沉默与无言,默默地向世界宣示着她的坚强与冷傲。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精神。尽管从外表看,她已经是非常衰老了,行动非常缓慢,似乎是一个落魄的老太太,但这种外表却掩饰不住她内在精神的光辉。李讷长期患病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以说,李讷是凭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与病魔抗争的。毛泽东去世后,他的子女们没有继承毛泽东的一分钱的遗产,也没有享受到一点特权。在随后的“改革开放”时代,李讷自然也属于那种落后于时代的人,她只是本本份份地做人,依靠着那份工资生活着。对于这个“火红”的年代,李讷已经是一个边缘人。

 

  李讷对生活是知足的,她似乎什么也不缺。她缺钱吗?不,实际上只要她一松口,就会有无数的人愿意为之付出。据媒体曾经报导,一位原沂蒙山老区的农民得知毛主席的女儿生活极端困苦,捐给了李讷 2000 元钱,但李讷把这钱转捐给了希望学校。也曾有一位港商得知李讷的困境寄来了 1 万港币,但李讷决定兑换成人民币之后捐献给延安老区,结果在银行被骗子将此款骗走。李瑞环同志对李讷的境况十分关心,曾经说过有什么问题去找他的话,但李讷从不愿意麻烦领导同志。能够温饱,足矣。 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显然是受毛泽东的影响。事实说明,说毛泽东晚年“不谨慎”既不真实,也不公平!

 

  在这个毛泽东的后代面前,那些肥得流油的贪官污吏们,是多么可怜、无耻和贫困啊!

  历史不幸被毛泽东的担忧所言中。而今,太多的官员通过官倒投机得以“先富”,太多的干部子女投身到各种“商业活动”中,尤其是利润丰厚的行业。两者结合在一起,一个新的官僚资产阶级正在日趋形成。现在还有多少干部(包括高级干部)能够继续坚守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等一系列思想的旗帜,保持自身品质的清白?更不用说他们的子女了。他们接手了毛泽东开创的整个遗产,却使毛泽东那一代人开创的充满“勤劳质朴、民心安定、廉洁奉公、政治清明”的社会改变了颜色,“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已经开始呈现。李敏在前几年就对采访她的广东记者说 :毛泽东说过“高干子弟是祸害”,亦不幸而言中。

 

  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也就实际上否定了“两个务必”的思想与实践,从而也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实践,开始逐步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自从“总设计师”邓小平用出尔反尔的卑劣手段从华国锋手中窃取中央最高权力之后,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到如今真正富起来的究竟是谁?是一小部分官僚子弟及其党羽们。尤其是邓小平的儿女们,他们不仅身体力行、积极响应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争先恐后地大饱私囊,成为中国实际拥有财富最多的第一大家族,与老子生前大权独揽相映成辉!

  毛泽东毕其一生,在处理领袖与人民、领袖与政党、继承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他本人始终是谦虚谨慎、头脑清醒的 ;在个人生活和对待亲朋好友上,他本人始终是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的。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这样的政治质量、理论质量和人格质量是毛泽东及其思想之所以不朽的根本原因。环顾时下大大小小的领导及其子女,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人民是不难得出公论的。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15-09-22/3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