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20日,毛泽东到山东济南泺口视察黄河大堤。那天,毛泽东兴致很高,谈话中突然提出要横渡黄河,说:“全国的大江大河我都渡了,还没有渡黄河,我明年夏天到济南来横渡黄河。”陪同人员说,黄河的漩涡很大泥沙很多。他说:有一点泥沙怕什么?上来冲一冲就没有了。漩涡也不可怕,你们可以事先勘查一下嘛。“就这样定了,我明年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来,你们先找人作点准备。”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
从青少年时期起,毛泽东便游泳不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党务国务繁忙,但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下水游泳。直到1974年,已经81岁高龄的他,走路都要由人搀扶,但一下到游泳池,就又恢复了那种自如的体态,完全看不出已是重病缠身之人。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学会游泳是在河里,新中国成立后,他更喜欢在海里游泳,更喜欢有狂风巨浪的天气。与大自然挑战,对他来说是一种更惬意的体验。
除了特别喜欢在中国的大江大河大海中游泳,毛泽东还曾设想到国外的密西西比河去游泳。
密西西比河,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全长6020千米,是世界第四长河,其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中国的长江,是整个北美大陆的第一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沿岸风光。
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苏联以撤走专家、逼还债务压迫中国;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打压政策;印度不断在两国边界挑起事端;毛泽东倡导的“大跃进”受到严重挫折,偏偏又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多次派遣小股武装骚扰东南沿海地区……
1959年4月,为集中精力思考和研究一些党和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辞去了国家主席职务,引发西方报纸和电台的种种议论和胡乱猜疑。
在此背景下,1959年、1960年、1961年,毛泽东连续三年在与外国人的谈话中,都提及自己想到密西西比河去游泳。在那个冷战时代,一个东方大国的领袖前往一个西方大国,不谈任何政治,专事游泳,这其中隐含着怎样一种情结呢?
“你们美国有一条密西西比河,我能去游吗?”
195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武昌东湖客舍会见美国著名黑人学者、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杜波伊斯博士和夫人,以及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天上午,毛泽东走到门口迎接杜波伊斯夫妇和老朋友斯特朗,说欢迎你们。
△1959年3月13日,毛泽东和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伊斯在武汉东湖畅谈。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我们都听说主席游过长江,最近主席又游了吗?
毛泽东:每年一次。从六月到九月,可以游长江。我游过好几条江,除长江以外,游过广州附近的珠江,浙江的钱塘江,湖南的湘江。还有几条江,也准备要游,黄河、松花江、黑龙江。
你们美国有一条密西西比河,我能去游吗?你们三个人反对吗?
杜波伊斯等:我们不反对。
杜波伊斯夫人:如果能盼到那一天,真太好了。
毛泽东:你们三个人不反对,另外三个人会反对的,那就是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尼克松(时任美国副总统)、艾森豪威尔(时任美国总统)。
杜波伊斯夫人:他们也没法反对。
毛泽东:如果他们不反对,我可以马上发电报,一两天以后就动身。我去只是游密西西比河,不谈政治,谈政治就会吵架。你们回去以后,可以推荐一下,说我去了决不谈政治。
杜波伊斯夫人:主席只要去游了密西西比河,就再没有必要谈政治了。
毛泽东:我只是以游客身份去游密西西比河。我也可以参观艾森豪威尔打高尔夫球,还可以到医院去看杜勒斯。到医院去看杜勒斯的病,还不好?我们希望他恢复健康,继续当国务卿。他当国务卿,对我们有利,对美国人民有利,对全世界人民有利,这是我常说的。
“我们不谈任何政治,只在密西西比河游泳。”
1960年6月28日,在排除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后,毛泽东的老朋友斯诺应邀来到已“换了人间”的新中国访问。与1936年他以记者身份访问延安不同,这次他是作为作家和历史学家来的。为了使自己的见解不受任何因素左右,斯诺坚持自费访问观光,并在中国游历了4个多月。
1960年10月2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斯诺并共进晚餐。
毛泽东问:你是哪一年离开延安的?
斯诺答:一九三九年。
毛泽东说:一隔就是二十一年。
他们畅谈了“这些年来发生的事——也谈到了还没有发生的一些事。”在饭桌上,斯诺告诉毛泽东,外边时常有报道说他“猝然去世”。听了这话,毛泽东哈哈大笑,显然对这种传说不屑一顾。他对斯诺说,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患过严重疾病,“经常保持现状”。不过,他已经不能再骑马或作长途步行了,只是以游泳进行身体锻炼。
说到游泳,斯诺已经知道毛泽东在长江中游泳的事。他对毛泽东说:
“记得那时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游泳运动,由于参加渡江游泳的人很多,以至于外界又传起了中国准备攻打台湾。”
“那个报道也太夸大了嘛,我们也没落后到要用游泳的力量去解放台湾。外国的舆论也真是不可信。”
斯诺见机补充道:“一九三六年在保安的时候,你曾告诉我说渴望到美国一游,看看大峡谷和黄石公园。现在还有这个兴趣么?”
“我仍希望在不太老之前,到密西西比河和波达麦河中畅游一番。但这是一厢情愿。我想你不反对,华盛顿可能会反对。”
毛泽东边说边做了个表示拒绝的手势。
“如果他们同意呢?”
“如果那样的话,我可以在几天之后就走,完全像一个游泳者。我们不谈任何政治,只在密西西比河游泳”,“在河口而已”,他附加一句,那里有五十英里宽呢。
△1960年10月2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右三)。
“亲笔书写一幅《水调歌头·游泳》赠蒙哥马利”
1961年9月24日下午,毛泽东在武昌东湖客舍会见蒙哥马利时,又对这位英国人提及密西西比河。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指挥官之一,指挥过北非战役,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后曾任英军总参谋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副总司令。年长毛泽东6岁。这时他虽已退休,但在英国,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军界仍有影响。此前,1960年5月,蒙哥马利曾来中国访问。为了与其会见,毛泽东专程从杭州到上海,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友好而无拘束的谈话。那次会见,给蒙哥马利留下了深刻印象。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上海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
回国后,蒙哥马利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一篇访华观感,题为《我同毛的会谈》。他说:他30年前到过中国,那时的旧中国正受着外来侵略和内部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革命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它的领导人便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人,非常有才智,处理问题很讲实际,对西方世界情况的了解是惊人的,对一些政界领袖的评论非常准确。毛泽东的基本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因此要求干部每年下基层一个月,保持和人民的联系,赢得人民的信任。毛泽东建设了一个统一的、人人献身和有目的感的国家。
1961年9月23日蒙哥马利第二次来中国访问,这次访问是他本人向毛泽东提出的要求,毛泽东表示“非常欢迎他在适当的时候访问中国。”
在这次会见中,毛泽东称赞这位前英国元帅说:“我看得出你很开明。”这是毛泽东对这位西方将领的一种独特的夸奖。由于毛泽东要回北京参加国庆活动,所以这次谈话时间不是很长。谈话结束时,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今天谈话非常有趣,我能否明晚再回来谈谈。毛泽东说,明晚我到别处去了。
蒙哥马利为请求不能如愿,不免感到有点遗憾。可是,第二天凌晨四时,毛泽东突然改变行程,决定继续同蒙哥马利会谈。
9月24日下午,蒙哥马利再次来到毛泽东的住处,两人开始更为深入的谈话。毛泽东对他的观点很感兴趣。蒙哥马利也确实是一个开明的人,他曾很肯定地说过:“在一定年限内,中国将成为拥有超过十亿人口的巨大力量的强大国家。”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和蒙哥马利来到长江码头。毛泽东邀蒙哥马利一起游长江,蒙哥马利说他不奉陪了,坐在船上观看。在毛泽东游长江上岸后,游泳便成为宾主之间的一个话题。
蒙哥马利问:“主席为什么不在游泳池里游?”
毛泽东说:“哪里能修那么多游泳池,要利用江水河水,长江就等于几万个游泳池。多游几次胆子就放大了。”
然后毛泽东又问蒙哥马利,英吉利海峡有多少公里宽?水有没有长江这么急?
毛泽东还说,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一大河(编者注:实际上是北美洲第一大河),想去游一次,还有亚马逊河,不过恐怕不好游,太热。
毛泽东还亲自送蒙哥马利回到下榻的胜利饭店,并将亲笔书写的一幅《水调歌头·游泳》赠蒙哥马利,说:送给你个人,希望不要发表。
△《水调歌头·游泳》手迹(1956年6月)。
想到密西西比河游泳透出的信息
从毛泽东连续三年在与外国人的谈话中都提及密西西比河,给我们透出一些重要的信息。
(一)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傲视对手的攻击
面对上世纪50年代末世界上掀起的反华浪潮,毛泽东说:全世界反动派“咒骂我们,狗血喷头。照我看,好得很。六亿五千万伟大人民的伟大事业,而不被帝国主义及其在各国的走狗大骂而特骂,那就是不可理解的了。他们越骂得凶,我就越高兴。让他们骂上半个世纪吧!那时再看,究竟谁败谁胜?”“全世界极为光明。乌云越厚,光明越多。”
当杜波伊斯问:“为什么中国人不那么害怕战争?”毛泽东回答:“如果帝国主义一定要发动战争,你害怕有什么用呢?你怕也好,不怕也好,战争反正到来,你越是害怕,战争也许还会来得早一些。因此,我们有两条:第一条,坚决反对战争;第二条,如果帝国主义一定要打仗,我们就同它打。把问题这样想透了,就不害怕了。”
斯诺在同毛泽东的谈话中提出:有些美国人害怕中国一旦有了原子弹,就会马上不负责任地使用它。毛泽东说:不会的。原子弹哪里能乱甩呢?如果我们有,也不能乱甩,乱甩就要犯罪。不管美国承认不承认我们,不管我们进不进联合国,世界和平的责任我们是要担负的。我们不会因为不进联合国就无法无天,像孙悟空大闹天宫那样。我们要维持世界和平,不要打世界大战,我们主张国与国之间不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是,维持世界和平不但中国有责任,美国也有责任。
(二)借外国人的口把中国的真实情况讲出去
斯诺那次来中国,和毛泽东谈了9个小时。但他被告知,不得发表谈话的全文,只可引用一些,所以他们谈话的全部内容不得而知,但从谈话时间上来看,谈得一定很多,很丰富。斯诺离开中国时,他的行李包括了近50万字的采访笔记,4000尺电影胶片和近50卷已拍摄的胶卷。归来之后,斯诺不掩过,不饰非,将这次新中国之行的所见所闻及感想感受,写成一本可以与《西行漫记》齐名的《今日红色中国》一书,在出版前改名为《大河彼岸》。
《大河彼岸》除引用性地报道了斯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会谈外,还用大量笔墨报道了新中国的巨大变化。1962年11月该书出版后,在美国引起不小的轰动。《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院年刊》称该书为斯诺第二本杰作,“毫无疑问,不管是专家或一般读者,只要希望了解中国大陆,这书是必读之物”。
蒙哥马利在第一次访问中国回国后,曾在一次宴会上发表演讲。他说,他所见到的中国领袖都是有学问的,并且是很有智慧的。西方所说的中国领袖对世界了解很少,是不正确的。他介绍所有出席宴会的人都去读毛泽东有关战争的著作。
他在《我同毛的会谈》一文中还说,中国需要和平,从事长期而艰巨的建设,因此不会对外侵略,也不试图迫使其他国家接受它的共产主义思想。中国军队给他印象“太深刻”,有“充分的质量高的人员供应”,民兵组织遍及全国,因此若入侵中国“要大倒其霉”。
毛泽东说过,让外国人对外国人去讲,这种做法,有时说服力比我们自己在那里吹作用还大。
(三)告诉外国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尽管毛泽东自己多次说要去美国游泳,但实际上,就是一些中国人在当时也没能领会毛泽东话中的深层含义。1993年,曾任毛泽东保健护士长的吴旭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文章中回忆:与杜波伊斯夫妇和斯特朗“交谈后送走他们,主席的兴致很好,当时天气又晴,我就提议出去散散步。他欣然同意。
从住地走过一片梅林,顺小径转向东湖边,他突然问我:
‘你敢到密西西比河里游泳吗?’
我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莫名其妙。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那是条闻名的大河,在美国。你怎么想去?’
主席兴致勃勃地说:‘我刚才告诉了外国朋友,我想去密西西比河游泳,尤其是到宽大的河口附近游泳会更有意思。’
‘那好啊,我也跟你去。’”
吴旭君说她当时傻乎乎的,想不到主席这句话有深刻的政治含义。实质上,他是在向大洋彼岸发出一个信号,我们应该改善彼此间的国家关系了,这对我们都有好处。但毛泽东这种东方式的、隐晦而精于谋略的信息一直没有受到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的重视。
基辛格曾在其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这位高深莫测的主席是想传达点什么。”
斯诺自己后来谈论“这一事情过后我才终于明白毛是想以此作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亲自掌握对美关系。”斯诺在作上述这个判断的时候,离毛泽东本人亲自掌握中美关系的真实时间,已晚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