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先知(1929— ),山东胶州人,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历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毛泽东著作研究组副组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编审,全国党史研究会第二、三届副会长。中共十三大至十五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参编《毛泽东选集》(第1—4卷)、《毛泽东文集》(第1—8卷)、《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邓小平文选》(第1—3卷)等。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毛泽东年谱(1949—1976)》《毛泽东传(1949—1976)》。合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出版《逄先知文丛》。
记者:逄老师您好,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您曾在他身边工作过16年,应该有很多感触和体会,请向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逄先知:1950年3月,我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调到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后改名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做一名见习秘书。11月,我被安排负责管理毛泽东同志的图书、报刊等。就这样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一下子到了毛泽东同志身边工作,直到1966年5月离开,前后16年。这段经历对我影响特别大,是我铭记终生的一段时光。 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形成和确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的言行和风范,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让我受益很大。对我的成长锻炼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作为田家英同志的秘书,参加了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参与《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从1951年出版的第一卷,到1960年出版的第四卷,前后10年,我都参与了。一开始只是做些校对、抄写等技术性的协助工作。尽管在编辑过程中我没有起什么大的作用,但这个工作确实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使我由最初对主席情感上朴素的敬仰,转为更深入、深刻的感知,逐步了解一代伟人的思想和境界。同时,通过参加编辑《毛泽东选集》的工作,学会怎样做编辑工作,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对我后来的工作益处很大。 第二件事是1955年参与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毛泽东同志对编这部书非常重视,那段时间里,几乎把主要精力倾注到这部书的编辑工作中,从数百篇材料、调研报告中精中选精,极其认真地修改,并加写按语。有的材料文字太差,被改得密密麻麻;有的题目冗长,改后鲜明、生动、有力,很吸引人。我在参与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过程中,直接看到毛泽东同志是怎样改标题、改文章的,这一切,对于我的编辑能力和文字修养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受益终生。 第三件事是参加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几次农村调查,主要是四川、浙江、湖南的调查。其中我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是1961年春的浙江调查。当时为克服全国经济困难,毛泽东同志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亲自派三个调查组分别到广东、湖南和浙江调查,向他直接报告调查情况。 我参加了田家英同志带领的浙江调查组,地点是杭嘉湖平原的嘉兴地区。调查组成员都住在老百姓的草棚里,冬天很冷。我学着毛泽东同志的调查方法,召集基层干部和群众开调查会。一边听,一边记,一开就是好几天,做了一个从历史到现实的详细调查,向调查组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真实材料和分析意见。 毛泽东同志主要根据三个调查组以及其他调查组的调查情况,主持制定了人民公社“六十条”。“六十条”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对解决当时农村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扭转全国经济困难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几次调查,我深深体会到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以及怎样作正确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中心一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真正实践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像他那样亲自深入群众,做详细而系统的调查,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前面您讲到参与《毛泽东选集》和《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编辑工作,这两件事对您后来的工作,乃至一生的成长影响极大。请介绍一下您在参与编辑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逄先知:我从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到今天70多年过去了,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我的精神信念支柱,融入我的血液之中。我参与《毛泽东选集》编辑工作,接触毛泽东著作的机会或许比有些人要早些、多些,这对我的成长无疑是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读了它,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对毛泽东著作深刻含义的理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个人阅历的增长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步加深的。《毛泽东选集》中的许多思想理论,随着历史的推移、时光的流逝,愈益显现出耀眼的光芒。
我认为,《毛泽东选集》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紧密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际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提出一套完整的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理论、路线、战略和策略。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他不像有些人那样从书本里或者从外国的经验中去找答案,而是从中国的实际中、从群众中寻求答案。《毛泽东选集》从头到尾都贯穿着这个思想路线。仔细地阅读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你会感到,这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贯穿和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彻底的革命精神。同时,又完全是中国的,讲的都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连文字表现形式和风格也都是中国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他的文章读起来感到清新、亲切、振奋,有一种很强的逻辑力量,既有说服力,又让人回味无穷。读《毛泽东选集》是一种精神享受,对于自己的理论水平、看问题干工作的方法,会有明显的提高。同那些从外国抄来的空洞的教条式的文章相比,完全是两种境界。所以说,《毛泽东选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适应干部和群众的要求,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具体承担,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名义于1991年建党70周年时出版,我又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的编辑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修订的,主要是修订注释。后经中央批准,增加了一篇重要文章,就是《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丢失多年,后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发现了。这是毛泽东同志特别喜爱的一篇文章。他说过:“丢掉了这篇文章像丢掉了自己的孩子一样。”这篇文章失而复得,他特别高兴,将原名《调查研究》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印发全党学习。这对于全党正在兴起的调查研究之风起到理论指导和实行正确方法的作用。这篇文章在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 从1951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到1991年《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出版,整整40年。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份重要遗产、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选集》将永远流传下去。能参加《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和第二版编辑工作的全过程,是我的幸运。
记者: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请您谈一谈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 逄先知:我认为,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可概括为“四个一”,即创建一个新中国、建设一个先进的党、缔造一支人民的军队、创立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创建一个新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克服千难万险,在几次危急时刻力挽狂澜,出奇制胜地挽救了革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事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国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他从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他始终不渝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捍卫国家的独立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新中国制定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许多重大国际战略,使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尊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第二,建设一个先进的党,就是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为了救国救民、改变旧中国的悲惨命运,无数志士仁人和各式各样的政治力量纷纷提出各自的救国主张,有改良的,也有比较激进的。但是这些主张都不灵,没有一个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情况就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诚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他不仅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更主要的是他根据马克思特别是列宁的党建理论,紧密联系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一套完整的党建学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提出,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并称之为“一件伟大的工程”。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回想一下,正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才建立了这样一个好的党。”毛泽东同志建立的这个党,既能够充分发扬民主,又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高度的集中。 第三,缔造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建设和培育这支军队,毛泽东同志耗费了大半生的心血,从三湾改编决定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古田会议总结建军两年多的经验作出决议,明确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使红军肃清了旧式军队的影响,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整个红军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也在不断形成、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实现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等。在毛泽东同志建军思想的指导和培育下,在他亲自领导和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逐步建设成为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成为为人民服务、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确立的建军基本原则,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又有了很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同样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建军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第四,创立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就是毛泽东思想。上述三大历史功绩都与毛泽东思想密不可分,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毛泽东思想是贯穿三者之中的一根魂脉。同时,毛泽东思想也正是在建党、建军、建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把产生于欧洲的先进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这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并汲取中华文明之精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理论系统完备、内涵丰富,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统战、外交、党建等各个领域。毛泽东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变成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强大物质力量。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也说:“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同志所建立的历史功绩,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中国由弱到强、由衰而盛的伟大转折,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保障。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
记者: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影响了几代人,他的思想熏陶了几代人,他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请您谈一谈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该如何纪念毛泽东同志,如何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逄先知: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第一条就是要像他那样,时刻想着老百姓的疾苦,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党跟老百姓是鱼水关系,鱼离开水怎么能活?毛泽东同志对老百姓特别是对广大的工人、农民有着极深厚的感情。举个例子来说,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淮北地区水灾严重。安徽省委报中央的一份电报里说:有些灾民为躲水爬到树上,有的被毒蛇咬死。毛泽东同志看后落了泪,连批三份关于淮北灾情的报告给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根治淮河。后来我看到毛泽东同志当年批阅的这个电报,他在这一段话下面画了一条粗粗的黑笔道。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东西很多,前面讲到的毛泽东思想的内容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里我特别强调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学习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作风,学习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维护民族尊严、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等等。在他身上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在中国近代史上,毛泽东同志无疑是一位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旧中国,能够变成独立自主、自强发展的新中国,毛泽东同志起到关键作用。他的伟大之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三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如一地严惩腐败,好好地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些害党害民的顽症。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