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国际版平稳推出,控制首家上市公司的合理价格非常必要,否则将重蹈中石油覆辙,不仅使国际板高开低走,也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隐患
国际板推出已无悬念,新的悬念是,谁将是赢家,谁将是输家。
5月2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示:国际板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距离推出国际板市场已越来越近”。
以尚福林主席一贯谨慎的风格,这样的话是值得相信的。更何况国际板有着有利的大背景——被写进“十二五规划”的“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而此消息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被放出来,对GFII放开股指期货也几乎是同一时间,并非偶然。
从国际板推出本身对中国A股影响来看,笔者判断,它的影响小于股权分置改革,大于创业板和股指期货。因为创业板对于深沪主板的资金分流影响有限。股指期货是增加了一个对冲工具,在股市非严重泡沫时推出,对市场影响有限。而国际板也不可能与股权分置改革相比,股改是基本制度与国际对接,没有比这个影响更大的了。
国际板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上市公司将是国际大公司,尤其将得到汇丰这种金融巨企的青睐。而现在已经明确表示意向的还有东亚银行、澳新银行、纽交所等等。
笔者相信,对于国际板上市的公司,不会是海外高科技、高成长性中小公司,因为纳斯达克等市场完全可以满足它们的需求,乃至中国的高科技高成长性网络公司连国内创业板业不够格,成批量地在纳斯达克上市。希望到中国上市的,更多的是那些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波及,需要补充资本金的大型金融企业,汇丰银行是典型代表。
这些巨型公司在A股国际板上市,其融资量和价格如何,将对A股造成重大影响,现在A股已经对国内银行的一波波巨额再融资心有余悸了,国际板推出将进一步分流A股资金。
更大的隐患则是价格,对于逢新必炒的中国A股而言,假如是汇丰银行这样的国际金融巨子的上市,将成为难得的炒作题材。更重要的是,汇丰在中国国内金融界影响很大,控股中国平安,持股交通银行19%,持股上海银行8%,通过子公司恒生银行间接参股兴业银行,参股常熟农商行,至少已经拥有了4家村镇银行,还有汇丰晋信基金等非银行投资,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汇丰系。加之外资热钱容易在此事上形成一致行动人,因此,如果汇丰上市,各方力量各种动机一起推升,其高峰市盈率达到50-60倍并非天方夜谭。这也是有先例的,当年中石油回归A股上市,峰值市盈率高达65倍。
这儿就埋伏了一个巨大的悬念。现在中国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在10倍上下,如果首家国际板公司50-60倍上市,那么会引发怎样的市场博弈呢?
在上市前,有可能以外资热钱为主的力量抛出中小盘股,压制房地产股,推高银行股,进而推高沪深300指数,为其上市造势,就像当年中国石油上市前的那样。所不同的是,中石油上市前以国资力量推动为主,而现在将以外资热钱为主力。在上证指数被推高到3500-4000点,市场情绪转入亢奋后,再力挺首家公司高市盈率开盘,乃至奋力将之推高至50-60倍市盈率。
一旦上市,不能排除首家公司步中石油后尘,进入漫漫熊途的可能,此前从H股回归的股票大多如此。加之现在A股市场如此脆弱,中国产业经济生存日益艰难。如果当年中石油的行情再现——从48.62元一路下跌到9.71元,最大跌幅达80.02%。如此一来,将拖累整个银行板块股价大跌,上证指数有可能跌破前期低点1664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现在再做空A股,已经不需要像2008年那样复杂,乃至做空者也要赔钱,现在有了股指期货,做空A股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因此,上述推测并非没有可能性。而在这一逻辑中,中小散户赚钱的可能很小,而赔钱的概率颇大。
倘若以上猜想成为现实,则A股的火爆进一步收紧房地产资金链,热钱推高A股再大力做空,如果上证指数真跌到1664点以下,国人流动性资金巨量蒸发,房地产资金链将崩断,届时,如果热钱大量外流,人民币由升值而转向贬值,同时国际粮价再大幅上涨,中国不能排除迎来一场比2008年更严峻的经济、金融乃至社会危机的风险。
如果这个推论的逻辑成立,那么,现在就应该有国际投行开始唱多中国A股。巧合的是,首倡“金砖四国”概念的高盛投资集团的吉姆·奥尼尔上周表示,中国A股市场是今年全球最可能上演“黑天鹅事件”的地方。中国通货膨胀形势下半年或将出现明显好转,而被压抑太久的A股市场也将出现“疯狂性上涨”。
媒体将他作为“唱多派”,而“唱空派”则是著名大空头、对冲基金经理人查诺斯,他表示,中国经济已经且正在显露出切实的疲软迹象,房地产领域尤其如此,中国经济甚至可能陷入衰退。
他们两人谁错了?或许谁都没有错,高盛的奥尼尔讲的是未来数月中国A股的前半段,而查诺斯则讲的是中国未来故事的后半段而已。
因此,要排除这种可能性,使国际版平稳推出,控制首家上市公司的合理价格非常必要,避免其峰值市盈率超过30倍。否则首家上市公司重蹈中石油覆辙,不仅国际板高开低走,也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