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长势喜人:企业家身上可能流淌道德的血液吗?
子 午
3月27日中午12点,曾因假燕窝事件被封号60天的快手头部主播辛巴(辛有志)复播,不到10秒直播间便已有10多万网友观看。据媒体报道,辛巴直播带货11余小时销售额达到20.43亿,打破他此前单日直播带货18.8亿元的记录。
3月23日,辛巴团队高调宣布复出,又是“单膝跪地”、又是到各大媒体平台“投放广告”,甚至还在上海外滩搞了灯光秀。
2020年11月初,辛巴团队主播时大漂亮售卖燕窝一时遭到网络广泛质疑,而辛巴却在直播间怒怼粉丝,“我们任何一款产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产品没有问题,倾家荡产也要跟黑粉死磕到底”。
11月23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调查结果:“‘茗挚’品牌燕窝产品在直播间推广销售时,确实存在夸大宣传,燕窝成分不足每碗 2 克。”并对辛巴所属广州和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处90万元行政罚款,对燕窝提供方广州融昱贸易有限公司处200万元行政罚款,并责令双方停止违法行为。
打假人王海抨击,“辛巴严选”的燕窝,“产品上就写着风味饮料”,“这种骗术很拙劣、很低级,同时他们没有选品、没有把关,什么赚钱卖什么。”
23日晚间,快手官方也公布了处罚结果:辛巴个人账号封停60天。假燕窝事件中最先接到消费者投诉举报的河南省消协表示,希望直播平台对辛巴团队的处罚不是封停60天,而是永久封停,不给那些不良主播提供直播平台。
这一次,辛巴高调复出,还创造了单日带货新纪录,这不能不说是对“恶有恶报”这句古训的嘲讽。涉及数千万金额的售价,辛巴还能平安落地,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辛巴通过一套复杂资本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己的风险,他自任大股东的辛巴团队注册了一个母公司,再出资注册子公司,而其自己不担任法人,这就可以随时玩“金蝉脱壳”。
据网友爆料,假燕窝事件涉事的淘宝店虽然叫辛巴严选,但辛有志却仅在淘宝店认证的广州和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担任监事一职,一个名叫计梦瑶的人才是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与辛巴严选合作卖燕窝的广州融昱贸易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上没有任何生产和销售燕窝的资质,淘宝门店显示它家的燕窝实际上是厦门大洲新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工,采购价仅4.2元/碗,跟淘宝店售价相差了12倍!
第二,“有钱能使鬼推磨”,流量经济时代,有钱就可以买好口碑,有钱就可以颠倒黑白。
上海外滩的灯光秀很“廉价”吗?说它不廉价,因为要花的钱肯定不少;说它“廉价”,因为有钱就可以上,哪怕是一个骗子上它。
2019年,已经是超级网红的辛巴举办了一场盛世婚礼,婚礼司仪是胡海泉,成龙、王力宏、邓紫棋等纷纷到场祝贺,张柏芝还亲手送上了准备的礼物;
新娘与成龙合影
婚礼花了7000万,夫妻俩现场直播卖货,还卖出了一个亿。辛巴有什么大背景吗?似乎没有。非亲非故的这么多明星出面,无非是明星也要恰饭嘛,只要辛巴的钱给的够。别的品牌卖个化妆品请一个明星代言,而辛巴德淘宝店一请就是三个起。
在“假燕窝”丑闻曝光,辛巴被处罚之后,以“辛巴辛有志事件背后资本操纵”为类似题目的自媒体文章充斥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在给辛巴叫屈,说什么“辛巴替人背黑锅”,“电商直播同行背后搞辛巴”,“辛巴是资本博弈的牺牲品”……
难道不是公司法人在替真正的老板辛巴背黑锅?难道辛巴不是直播平台和指望他带货的资本家翘首以盼的流量明星?难道辛巴自己不就已经是资本家俱乐部的一员?这样一篇颠倒黑白的通稿竟然能广泛流传,还引得吃瓜群众共鸣,真是活见鬼。
这次辛巴高调复出,微博上为辛巴鸣冤叫屈的“网友”出现了一堆,是水军?还是被蛊惑的“吃瓜群众”,笔者不得而知。但这样的现象让笔者不得不想到一个词:“笑贫不笑娼”。
超20亿的带货成绩,一方面说明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正常价值观已经被资本完全扭曲了,吃瓜群众真的相信辛巴才是受害者;另一方面,很多人是冲着辛巴复出的第一场直播的折扣实惠去的,20亿——这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一年都达不到的销售量,亟需内循环的时代,辛巴能不是香饽饽吗?
这样的局面是苦涩的。就像假货之王的拼多多,日活用户可以一举超越阿里、京东——这实在不是好现象,难道穷人就只配用假货?这样的现象存在的真正原因,无非是严重的贫富分化以及穷人的艰难处境。正因为这样,辛巴之流才可以堂而皇之地去割韭菜。这几天,爱国群众忙着抵制洋货、支持国货,偏偏这帮所谓的“民族资本家”如此不争气:
《资本论》里有一段话,“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让资本家有道德,那无异于异想天开。而论缺德,辛巴这样的流量明星跟某些空手套白狼的资本家比起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辛巴注册子公司,让别人担任法人,替自己承担法律风险的做法,让笔者想起了最近亲历的几起地产开发骗局。某位亲友的父母拿着辛苦攒下的十几万血汗钱,在一个小县城投资了一个商铺,临到该交房时,开发商停工了,说没钱了。楼面成本不过一千多元的商铺,被炒到上万元出售,怎么可能差钱?笔者一查询,这家开发商其实是项目开始前临时注册的,到出事时股东、法人全部变更了,地方管理部门也可以踢皮球,这背后的猫腻谁都能看得懂。据说,该省已经累计有大大小小四千个这种烂尾的商铺开发工程,开发商的套路跟辛巴规避法律风险的做法如出一辙。
另一个例子是币圈骗局,这本来是尽人皆知的事。最近一位中年下岗工人朋友找不到谋生的路子,打算去投资他的朋友推荐的xx币,跟笔者求证靠不靠谱,笔者一查询发现2019年就有网友在网上大倒苦水被这种“币”骗了,魔幻的是,“xx币”至今还顶着各种光辉的头衔出入各种会议,接受媒体采访,推销自己的“xx币”;还有电子商城销售分成、卖虚拟店铺,种种套路,本来都已经是老掉牙了,笔者周围的亲戚朋友总还有人要去上钩,他们都不是什么有钱人,的确是现在的钱太难挣了,于是,他们也就成了待割的韭菜……
笔者疑惑的是,老套的骗局稍微调研一下就能发现问题,为什么就没有人管呢?或许对某些人来讲,骗人不重要,假货不重要,“有辛巴”最重要。自由交易不就是“套路”吗?不是黄世仁“套路”杨白劳,就是南霸天“套路”吴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