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购房者抱怨,“100平米的房子,实际居住面积不到80平米,剩下20多平米被公摊了”。
众所周知,内地的公摊是从香港学习的;
众所周不知,香港在2013年就彻底取消了公摊。
1
公摊的学问
2012年12月,香港政府发布通告,从2013年开始,二手房销售要用“实用面积”来标价;
2013年4月,香港政府发布《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新房只能用“实用面积”来标价。
如果不按照实用面积来标价,坚持把公摊面积包含进来,就会吃官司,罚款100万-500万港币,还会面临3-7年监禁。
从此,香港房地产彻底告别公摊。
可笑的是,已经发生了近10年的事情,居然是一个冷知识!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虽然取消公摊,但单价提上去了,总价还是不变啊。
都取消公摊,相当于没取消公摊。
此言差矣!
很多人没搞明白取消公摊的意义在哪,其影响不在于总价,而是公开公正。
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都是开发商定的,他说多少就是多少,就会导致一个常见后果:
业主自己测量的套内使用面积,往往小于公开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不信?你去量一量自己家的房子,再跟房产证的建筑面积和开发商说的公摊面积对比下。
建筑面积、公摊面积、使用面积,只有使用面积是客观可测量的,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只能凭经验来估计。
公摊面积明明只有20平米,开发商说有21平米,你能怎么着?
建筑面积明明只有95平米,房产证标注100平米,你能怎么着?
所以,取消公摊面积,房产证上只标注套内使用面积,就会让房产销售更加公开透明,其最大意义是三个方面:
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
取消公摊面积的意思,当然不止销售环节的公平性,至少还有两方面:
1、精装修的新房,装修价格是按照建筑面积来计算的,但实际上,谁会傻傻地去装修垃圾道、楼梯和墙体等公摊部分呢?
2、在北方供暖地区,供暖费是按照建筑面积收取的,但实际上,你家的管道井、垃圾道、变电室等公摊部分,并没有供暖。
所以,这里面的猫腻太多了,吃亏方都是购房者。
请大胆喊出积压已久的那句话:
天下苦公摊久矣。
2
背锅侠
内地的预售制和公摊都是跟香港取经,预售制是全球通行规则,香港只是照搬,但公摊可不是全球普遍,它的确是香港的创新。
结果,内地把香港预售制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但把香港公摊原封不动照抄了。
我们暂且不去分析香港搞公摊的原因,这里面很复杂,我们只需知道这么一个事实:
公摊是香港创造出来的,不是世界通行规则,国际上没有“公摊面积”这一说法。
但我们可以探讨一个问题:是谁给香港带来了公摊?
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李嘉诚。
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初创者不是李嘉诚,而是霍英东。
1954年,霍英东收购香槟大厦,重新开发出售。香槟大厦就首次提出了公摊,把公共部分的成本费用平摊到业主身上。
此时李嘉诚还在经营塑胶厂,跟房地产八竿子打不着。
当李嘉诚在1966年进军商品住宅领域时,公摊已经在香港实行了10年,早就普及了。
李嘉诚与霍英东是同龄人,但两人的类型完全不同。
李嘉诚的事业起步比霍英东晚,资历不如后者。
李嘉诚还在塑胶厂搞玩具时,霍英东已经是立信置业的董事长;
李嘉诚进军房地产时,霍英东是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
李嘉诚的事业迎来爆发时,霍英东是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两人的路线也不同,李嘉诚专心经商,霍英东能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逝世时享受国葬的最高待遇。
罗列这么多百度百科信息,是想告诉大家:
无论是香港公摊,还是内地公摊,李嘉诚的影响力都在霍英东之下;
在公摊史上,李嘉诚属于顺应历史,霍英东是创造历史。
这个段位不一样。
3
艰难博弈
香港在五六十年代出现公摊面积后,香港人的得房率就不断降低。
2010年时,香港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拿4个不同年代的房子举例:
1972年,约790呎实用, 有露台,建筑面积为850呎(1呎≈0.09平米);
1986年,817呎实用,建筑面积907呎;
1993年,732呎实用,建筑面积945呎;
2010年,约780呎实用, 建筑面积约1000呎。
实际得房率,92.9%、90%、88%、78%,一路下跌。
2006年,元朗四季豪园,业主买房后发现,得房率只有40%。经媒体曝光,全港哗然。
看到这里,内地人也别幸灾乐祸,别比烂。2014年时,山东高密楼盘“贵宾首府”,得房率只有48%,样板间是宽敞精致的小二居,收房时却是狭小简陋的一居室,只能放下一张床。
被戏称为“史上最牛”的公摊面积!
自此之后,香港民众要求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吁越来越高。
2010年,香港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首次提议取消公摊,以响应民众呼声。
香港地产商自然反对。
眼看民意难违,地产大佬梁志坚提出“统一建筑面积”,变相支持公摊,拖延取消公摊的进展。
已经周折博弈,香港人在网上激烈呼吁,取消公摊成为舆论主流;香港人还不惜走上街头,举着标语骂资本家,不取消公摊誓不罢休。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所讲的2012年12月和2013年4月正式取消公摊。
从首次提议到正式立法,也就两三年的时间。
这种高效的原因,既有香港人自己的积极争取,也有港府注重民意的传统作风。
内地近些年也在呼吁取消公摊,今年2月,新华社发文《公摊面积或成糊涂账?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人民日报还转发了;今年两会,政协委员洪洋建议取消公摊,瞬间冲上热搜。
此次烂尾楼停贷风波发生后,媒体对预售制和公摊展开了热烈议论,要求取消公摊的声音也很大。
天上不会掉馅饼,按需分配是理想,按闹分配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