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5月,非比寻常。
视角向内看,五一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出游合计达到2.74亿人次,按照可比口径,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19.09%。
这一宏观数字落在微观世界,我们就看到了,春运级别的抢票浪潮中,薛之谦买站票去南京参加自己的演唱会,演出完又站回了北京。
除此外,还有淄博烧烤一串难求,甘肃敦煌鸣沙山的骆驼队堵成了超市鸡蛋打折的名场面。
总之,从今年五一盛况来看,消费回来了,疫情已经成为过去。一切,欣欣向荣。
而当视角向外看,当地时间5月3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表示有2架无人机,袭击了总统官邸。这场袭击的真相虽然暂未得知,也并无人员伤亡,但一个“大国”的总统公然遭受威胁,无疑是增加了俄乌“和解”的难度。
因此,除了美国等少数可在能源、军工出口方面获益的国家外,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将继续受困于俄乌冲突的次生伤害——能源危机。
同样是在5月3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和北约准备提升合作关系,制定新的“安保条约”。目的是和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定期“碰头”,以及发展印度等盟友。
此前,北约虽在格鲁吉亚、乌克兰、波黑等处设置联络处,但是在亚洲,日本还是头一份。
日本和北约此举的目的何在,不言自明。
中国需要经济发展,更需要和平。但,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在可预见的未来,发展与和平,将成为中国朝野最为重视的两大核心问题。
不过,当我们将视野转向那个曾被长期忽视的地方——东北,就会发现,这并非无解之题。
大家最近要是留心宏观数据,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奇观”:
那个在刻板印象中“早已没落”的东北,在2023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竟然跑赢了全国!
那么,东北逆袭是虚,还是实?
东北,靠什么来逆袭?
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东北崛起,
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01
和平与发展
2019年8月1日,中国乃至全球影响人数最多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化:
CCTV-7军事·农业频道,正式变更为“CCTV-7国防军事频道”和“CCTV-17农业农村频道”。
自此,这个拥有24年历史的“耕战频道”,正式拆分为“耕”和“战”两个频道。
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栏目《致富经》,则从老版的CCTV-7转移到CCTV-17。这意味着,台湾军官们如果还想通过监听大陆电视台顺便走上养猪致富的道路,就得加班多监听一个台。
当然,中央电视台,不会因为这么“无聊”的理由,平白无故地增加一个频道。
如果把时间稍微往前倒几个月,我们就会发现一系列关于耕、战“分家的端倪”,也会看到东北的“秘密”。
2019年2月19日,中央1号文件发布。这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16个重视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在这个全面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中央继续优先将优秀干部下派到“前线”、把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而在我们普通网民能感知到的微观世界,各个平台,也将流量流向三农洼地。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李子柒、华农兄弟、手工耿、张同学、帅农鸟哥……
正因为漫山遍野的“能人异士”越来越多,原本老版CCTV7的“财富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致富”需求。因此,种水稻的海龟硕士、“泥腿”漫画家、猕猴桃博士、山药西施、雪山猴王……等相继登上CCTV-17频道的新兴栏目《三农群英会》。
耕,已不再是过去的“耕”。
战,自然也不再是过去的“战”。
2019年,这一年还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军工改革全面落地的“元年”。
客观上说,与美国相比,中国军工体系建设至今还不够成熟,仍处在追赶状态。
在规模上,直到1999年7月1日,中国船舶、兵器、航空、航天、核工业五大国有军工总公司,才“裂变”成十大军工集团。
在综合实力上,由于过去资本市场制度不完善,不论是五大国有军工总公司,还是后来的十大军工集团,都是国家直接介入,需要靠国家财政支持与“命令”推动发展。
正因如此,还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不够经济。
高智商说法,这是产业链设计层面的“战略性冗余”。低情商说法就是,由于十大军工集团业务有所重合,一家集团有多个所属研究所,业务又是靠命令推动,因此出现重复建设、厂所矛盾、过度竞争无效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比如,中船重工和中船工业,就出现抢订单的尴尬场面。
尽管,202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将中国的武器和军事服务销售总额的排行,排到全球第二。
事实上,这只是SIPRI在全力配合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真正情况,俄罗斯、西欧被“低估”,中国恐怕连第三都排不上……
中国,的确是军事强国。但是,放眼全球军工产业出口市场,中国军工产业的全球表现与中国的经济体量和综合实力,并不成正比。
要知道,军工,是一个可以带动大量配套民营企业发展的规模超万亿的大产业。这是房地产、汽车、烟酒级别的体量。
并且,军工产业,同时关乎和平与发展。
因此,中国军工产业也是“脱贫攻坚”、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当然,其本身也需要“脱贫攻坚”,释放潜力。
而释放潜力的突破口,首推所有制改革。
2014年,国资委推动下,开启了首批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3年后,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国防科工局启动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到了2019年,随着第4批次、资产总量超过2.5万亿元的160家军工企业混改项目获批,标志着中国军工企业混改从“试点”,步入到混改、资产证券化、兼并重组、科研院所改制全面落地阶段。
CCTV-7从“军事·农业频道”正式变更为“国防军事频道”的2019年,对于观众来说,意味着国防军事“内容”增加。
而为了增加这部分“内容”,则意味着中国船舶、兵器、航空、航天、核工业,以及半导体产业,需要在背后多多“努力”。
军工,是一个国家最高工业制造能力的体现。而中国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自然是东北。
还是在2019年,12月2日,新华网发布了一篇名为《东北经济正发生十个新变化》的文章,文中写到这样一句话:
“东北经济已走出了最困难的阶段。虽然3省总体上仍存在分化态势,但作为东北经济半壁江山的辽宁,经济增速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5%以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此时再看,2023年第一季度,东北GDP增速跑赢了全国,也就不足为奇。
尤其是“东北经济半壁江山”辽宁,2023年第一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8%、14.9%,增速远超规模以上工业。
那么,辽宁为何如此优秀?
02
长子与家国
2009年11月2日,CCTV10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一档纪录片《沈阳:1949》。片中,有这样一句“劲爆”的台词:
“日本和德国败亡之后,东北这个地区就成了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的第四大工业区。”
如果时间回拨到1943年,就能看到这样一组匪夷所思的数字:东北生产了全国95%的机械、93.3%的电、93%的钢材、88%的生铁。
尤其是辽宁,更是重工之最。
建国之初,全国拥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重庆、广州、武汉、沈阳、鞍山、抚顺、本溪,共计12个直辖市。其中,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这4市,都位于辽宁省。
位于南满铁路西部的沈阳铁西区,工厂林立,被誉为“东方鲁尔”。从沈阳到大连,城市绵延成片,形成计划经济时代制造业的标本——“绵长工业区”。
正是在这片新中国工业体系的“摇篮”中,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内燃机车等1000多项“第一”。
长子,当之无愧。
但,长子太优秀,也有被“刺杀”的风险。
1969年3月,解放军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入侵,中苏交恶已无和缓余地。东三省,毗邻苏联。并且,苏联曾参与援建,对中国重大工业项目了如指掌。
再加上1960年代的第四次台海危机,近在眼前。而辽宁,又临海。
对此,毛泽东做出极其理性的判断:“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他们什么时候要打仗。”
因此,长子,必须有更强的“家庭观”,必须有所牺牲,要将自己的家底分给其他家庭成员。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内。
所以,我们就看到,1964年—1979年,持续15年的“三线建设”历史中,东北向内地迁移企事业单位200多个、援建项目300多个、输送人才100多万。
散,是满天星。
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三线”地区,快速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战略级”意义就在于,如果东北或者沿海工业重镇造重创,他们就要承担起长子的责任。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三线建设”的快速成功,让所有帝国主义都看到了,中国人除了拥有“打穿上帝钢盔”的勇气,中国辽阔的土地上还具备极其强悍的工业体系“柔性”再造能力。
中国,是不可能被打败的。所以,才有了和平。
这是1970年代铁幕另一侧的尼克松,千方百计跟中国和谈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站在“个体”视角,这也是长子“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客观来说,过去的东北实在太优秀了,机械、电力、钢铁的产量动辄占全国90%以上,很难再有“上进”空间了。
全国其他省份也要均衡发展,东北迟早要将时代的聚光灯让出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真的不行了。
航母,就是一个明证。
1999年,中国方面购买了“命运曲折”的瓦良格号航母。
这艘航母,本在乌克兰境内的黑海造船厂建造,但由于苏联解体,导致项目中断,只完成了68%。
苏联解体后,当问到瓦良格号航母能否继续建造完成这一问题时,前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这样回答:
“我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的事业……”
航母,是几乎所有国家梦寐以求之物,但,并不是谁都能得到。因为,建造一艘航母涉及重型设备、发动机、特种钢、半导体、遥测遥控、涂料等等几乎所有工业门类。
在经历了土耳其海上阻拦(“第三国授意”)、风暴等一系列波折后,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抵达辽宁的大连港,进入继续建造改进阶段。
2012年9月25日,建造、改进完成的瓦良格号航母正式更名为“辽宁号”,交付给中国海军。
如果说“辽宁号”只是改建,那么,2017年4月26日,由中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国产航母“山东号”,在大连正式下水,则证明了中国具备自建航母的工业实力。
并且,鞍钢公司在建造航母的过程中,还完成了特种钢的技术突破。
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二艘、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号”,正式交付中国海军。
辽宁号和山东号,反复证明了,长子还是那个工业基础扎实的长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03
军工与经济
航母,是大船,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
当时仅仅参与山东号研制工作的单位、企业、科研院所,就多达532家,相关设施设备、装配和维护的厂家更是数以千计,直接参与的制造工人有上万人。
如果将大到发动机、特种钢,小到舰员生活用品的所有相关厂家加起来,整个链条上的产业工人更是超过百万。
所以,工业弱国,造不出航母。并且,整个工业体系不能“单纯”为了航母而生,每个环节,都要很能打。或者说,只有每个环节都很能打,才能造出航母。
比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除了是辽宁号、山东号两艘航母的制造商,还是缔造中国第一艘炮艇、第一艘导弹潜艇、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第一艘油水补给船等60多个“第一”的舰艇制造商。
同时,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也是民用船舶方面的“大拿”,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拥有从千吨到30万吨级各级船舶专用建造设施的船厂。拖船、渔船、军船到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等,都能造。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研发能力,同样是一流的。
2014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就正式交付了国内第一艘完全自主研发、自行设计、自行建造10000TEU(1万个集装箱)集装箱船“中海之春”号。此举,让我国成为继韩国、日本之后,能够自主研发、设计、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国家。
除了“船”,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还开发制造了诸如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等多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
2022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又与时俱进打造了,全球首艘 LNG 双燃料动力超大型原油船“远瑞洋”号,该船氮氧化物排放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严格的要求。
如今,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客户,已遍布丹麦、挪威、瑞士、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提到航母上的舰载机,则绕不开位于沈阳的沈飞集团。
众所周知,70多年来,从修理、仿制,一步步走上自主研发之路的沈飞,先后设计生产了歼-5、歼-11、歼-15、FC-31等著名机型,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歼击机设计和生产基地,也被称为“中国歼击机摇篮”。
而除了军用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航空产业园的“沈飞民机”,20多年时间,已经先后承担了8个国家、14家民用飞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的转包生产订单。具备了生产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国际知名飞机制造商主力机型的能力。
由于1980年代的裁军,军工订单骤减,沈飞就曾勒紧裤腰带,造客车、越野车、烟草设备、物流设备等“养家糊口”。
在“军民融合”、“内外结合”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沈飞,如今已经拥有民机零部件、机电产品、汽车轻金属结构、仓储物流设备、大中型机械设备等六大系列300多种产品。
可以说,当下的沈飞在军、民两大领域的“柔性”都很强。
而不论是航母、飞机,还是火箭、导弹、鱼雷,都离不开化工产业。在这方面,辽宁的“柔性”能力也更强。毕竟,化工产品已经遍布衣服、鞋子、箱包、玩具、电子产品、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生活方方面面。
在辽宁,不仅有全国国有企业500强之一的华锦化工,民营企业方面还有逸盛大化石化、恒力石化、盘锦北方沥青等新兴民营企业。
其中,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石化,其累计投资累计投资2200亿的项目投产后,可一举将国内精细化工原料的进口依赖减少30%以上。
并且,这家为安踏等运动品牌提供原料的化工企业,在环保方面已经做到让海外机构无法挑剔的地步。恒力石化的工业废水,净化处理之后,已经达到可以养锦鲤的程度。
在距离大连长兴岛200公里外的盘锦市,今年3月份,刚落地了一个由沙特阿美、北方工业与盘锦鑫诚实业三方投资837亿元人民币的“巨型”石化项目。项目建成后,所创造的GDP甚至可能再造一个盘锦。
除了上述招大力沉的、容易被聚光灯照到的产业之外,辽阳有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海城经开区有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大石桥有镁制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铁岭有专用车产业集群、大连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
可以这么说,只要国家有需要,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辽宁都能快速、批量地造出来。
所以,当我们看到2023年第一季度辽宁工业增加值增速时,如果从具体行业去看就会发现:
辽宁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六成。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3%;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8.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辽宁实现快速增长的这些行业,都是需要苦扎马步、长期投入的“硬核”工业,是数十年来“军民融合”、“内外融合”的结果。
尾声
2017年至2023年,我国国防预算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虽然相比印度动辄20%的增长,中国的增速已经相当“保守”,但还是引来了“友邦惊诧”和“威胁论”。
然而,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和平的世界,只有和平的国度。
既要和平,又要发展,是只有强国才能获得的“奢侈品”。
而对于强国来说,和平和发展,又是同一件事。因此,中国,必然会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以辽宁来说,军工产业实力越强,军转民带来的GDP增长就越喜人
。反之亦然,民营制造业越兴盛,所蕴含的军工产业潜力就越大,能“变”出航母、飞机的能力就越强。
毕竟,不论是军还是民,依赖的是同一套工业体系。
近些年辽宁将“农业强省”作为了主攻方向。虽然辽宁省只有0.77亿亩土地,不到全国耕地面积1/20,但是辽宁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从2012年起,却稳居全国第二,日光温室生产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不论是设施农业,还是日光温室,需要的是钢铁、塑料、风机、增氧、灌溉等设备,依赖的还是同一套工业体系。
耕和战,也可以殊途同归。
中国向来爱好和平,崇尚共同发展。“耕”是为了发展,“战”是为了和平。如果一个东北还不够,我们还有更多的“三线”城市。
幸运的是,直到今天,如果你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还能看到志愿军老战士自发地给游人讲述,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当下的和平与发展,就是这些老兵们、老工人们,拼尽一生挣来的。
讲述历史,其实就是在传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