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城市设“边界”:把买不起天价房的人都赶出北京城?
朱卫华
据人民网报道,近日举办的“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上,针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双轨制的建议,中国房地产协会前会长杨慎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表示,房地产发展市场化和商品化的方向不能动摇。
房地产“市场”的黑幕刚刚被撕开一个小小的豁口,连冰山一角都没有见到,老百姓连中央政府房价调控“套餐”的锅沿儿都没摸着,但那些一直对“移山”政策抱以恶意甚至敌意的“精英”们却已经坐立不安了。这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最近在听到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番话之后,便按捺不住地吼将起来:“房地产发展市场化和商品化的方向不能动摇!”
国务院的任玉岭参事是这样说的:“近些年过分强调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是导致调控房价失败的原因之一。应当按自建房、单位建房占到整个住宅供给量的70%至80%,留下的20%左右的空间给商品住宅”。
对任玉岭参事的这番话,王国刚先生的评价是:“如果这个观点成立,就意味着中国1999年到2001年的公房改革失败。”
在王国刚先生看来,任玉岭参事的观点涉嫌否定中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那次“房改”。有一点必须承认,在1999年至2001年间进行的那次“房改”,确实是中国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具有转折意义和标志意义的改革行动。但是,我们可以毫无偏见地说,任玉岭参事的言论与那次“房改”其实并无实质性和必然的关联。他所指的“过分强调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应主要是指那次“房改”之后的事情;至于他提出的住房供给量的相关比例,则更是一个根据国情民情着眼于现在和将来的思路,绝不“意味”着对那次既往的“房改”做一次成败的宣判与颠覆,既没有这种可能,也着实没有这种必要。王国刚先生是想把“否定改革”的污水泼到任参事的头上?而事实上,打开这个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史,有什么是“不可否定”和“不可动摇”的?!
倒是王国刚先生由此生发的判断颇有些“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意味”:“不能因为眼下商品住宅市场上有问题,就认为我们发展商品住宅市场搞错了,现在的问题是发展中和发展不足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发展市场的问题。”而中国房地产协会前会长杨慎先生则称:“市场化的方向不能再退回来,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要继续前进,在前进当中继续解决问题。”
既然两位先生都承认“商品住宅市场上有问题”,那么,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官商学勾结,各“利益列强”制造并瓜分地产和房产暴利,最终导致一座“大山”的形成,并结结实实地压在了民众头上!而且这也绝不是什么王国刚先生轻描淡写的“眼下”那么一点“问题”,而是以“官商学勾结”为特征的腐败贯穿房地产“市场化”全过程的一种愈演愈烈的“政治危机”!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房价虚高隐藏犯罪”一语戳破了这一点,而上海房地产市场则非常典型地证明了这一点。
这岂止是“发展商品住宅市场搞错了”,而且简直是搞砸了,搞成了一场难以救治的民生灾难。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市场”,而是疯狂掠夺国民财富的“暴利场”。但王国刚先生给出的结论是,那不仅是“市场”,而且还是一个“发展不足”的“市场”。好呀,那就不妨继续按照他的路子“发展”下去:让“官商学勾结”的势头再“足”一些,让任志强们给富人盖房子的劲头再“足”一些,让地方政府炒高地皮价码的瘾头再“足”一些……这样,穷人就可以住得起房子了!王国刚先生,你是这个意思吗?这种充斥着权钱交易的肮脏的“市场化”是否还要“继续”? 请问杨慎先生,只要“继续”下去,房价虚高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然而,王国刚先生不仅压根儿就没有“让穷人住得起房子”的悲悯情怀,他甚至提出了一个绝对令你惊诧、在现代文明社会绝无仅有的“清城”计划。他说:“应该用消费水平来作为划分一个城市人口准入的‘边界’。你的收入达不到在北京的消费水平,你就不应该进入北京,应该进入下一个层次的城市;如果那个层次的城市也不能达到,应该进入再下一个层次,城市本身是多层次的,大家怎么能往有限的几个大型城市集中呢?”
好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清城”计划!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王国刚先生是要把所有的穷人都赶出北京城,甚至赶出所有他们消费不起的城市!有网友测算过,按照王国刚先生的计划,北京1300万左右的人口中,将有大半人口被清除到“边界”之外。依次类推,同为“大型城市”的广州,那位买不起房子的区长也当在被清除之列。这样,不仅农民工因消费水平低而无缘于“大型城市”,就连那些世代居住在“大型城市”却不幸沦为下岗工人或挣扎在“工薪阶层”的市民,就连那些因不“善于”聚敛“巨额不明来源财产”而达不到消费水平的官员们,也该卷铺盖走人了!
关于城市准入门槛的设置,这几年出馊主意的人不少,其中不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但他们比起王国刚先生的这个“清城”计划,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没有谁能够比得过王国刚“清尽除绝”计划的露骨和极端。试想,一个国家的若干城市中,居民按照自己的钱包大小去选择城市“层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后,城市中非但消除了两极分化、贫富对立,而且简直可能会“和谐”得一塌糊涂。但不知王国刚先生想过没有,设若如此,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又如何弥合?当北京城里只剩下有着顶级消费水平的王国刚们的时候,历史证明,这座城市的末日将会不期而至。我是说,王国刚先生的“清城”计划绝无可行性,他给21世纪的学界留下的,大概只能是一个狂妄而愚蠢的笑料!
据相关资料显示,王国刚先生是一位拥有一长串头衔的“主流经济学家”,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职务之外,还有金融学家、博士生导师、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此外,还被10多个政府部门聘为高级经济顾问,40多家企业聘为独立董事、董事或投资顾问,主持过“青岛海尔”、“江苏春兰”等40多家企业的股份制改组、股票发行和股票上市工作……(本段资料见于以下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31022/1847485092.shtml)
从这一大堆已经尽量精简、但仍然必须依靠足够强大的肺活量才能一口气念完的角色看,至少,王国刚先生以“房地产市场化方向不能动摇”的声音,去“动摇”中央政府“房控”政策的图谋有了一个注脚;至少,他要把没有足够消费水平即买不起天价房的人赶出“大型城市”的惊世之论有了一个背景。
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目前业已资产阶级化的“主流经济学家”,多年来一直鼓吹“牺牲论”、“代价论”而为新生资产阶级鲸吞国家财富摇旗呐喊,并决定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同时他们当中一批人也成为暴富的一分子;而当两年来发展之舵从“经济中心”稍稍偏向社会时,他们便意识到以民生为着力点的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重建,将会直接危及他们苦心经营多年的利益堡垒,于是,在“腐败铁三角”中最有话语蛊惑力的“主流精英”们便纷纷登场表演了。从皇甫平的“改革不可动摇”,到鲁品越的“改革开放成果不容否定”,再到王国刚的“房地产市场化方向不能动摇”,其云山雾罩、飞扬跋扈的叫嚣中,语义指向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明确。也许,接下来我们还将听到来自“主流精英”更放肆的腔调:“教育市场化方向不能动摇”、“医疗市场化方向不能动摇”、“公共服务产品市场化方向不能动摇”,如此等等。
其实,“房地产市场化方向”动摇与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执政党重建以民生为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决心不能动摇。多年来,强势且失之偏颇的国家经济政策体系几乎成为体现国家发展意志的“独角戏”,而以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为旨归的国家社会政策体系却被边缘化,某些部位甚至几近瘫痪,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民生问题的复杂化和严重化。
事实上,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设才有了实质性的启动和进展。该会首次完整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从而把一直被绝对化了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双转型”的理性轨道。对此,执政党心里务必要有一杆秤,这项工作不仅不能动摇,而且必须加速推进!因为,一个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严重失衡的国家,是不可能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的,更不可能达至和谐境界。(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相关文章:《专家称房地产市场化方向不能动摇》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7/569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