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当前经济救助政策犹如“向漏缸注水”

作者:蔡历   来源:红色文化网  

全球经济危机之下,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力度愈来愈大的救助政策。中国人大不久前通过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美国方面,不仅美联储最近要直接购买万亿美元的政府担保债券,而且财政部也要为收购银行的万亿“有毒资产”提供融资。这一系列政策,再加上几个貌似止跌回升的宏观数据,使得一部分人开始相信,经济见底了,甚至回暖了,中美的股市也因之出现强势反弹。   

事实真的如此吗?根据我们的研究,现在的全球经济类似于一口底部有裂缝的漏水缸,全球的政府都在企图以注水,而非补缸,来阻止水位的下降。缸内的水位就是经济增长水平,而当前全球政府的经济救助政策更是“注水”式的,而非“补缸”式的。  

进一步说,“注水”和“补缸”之间的关系就是“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缸内的水位下降了。要阻止水位的继续下降和恢复以前的水位,要首先弄明白水位下降的原因。如果水缸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由一些意外原因所致,譬如被碰得摇晃而荡出来了,那就仅仅是个“总量问题”,只须注水便可解决;但是,如果是因水缸底部破了,水从裂缝中漏掉了,这时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个总量问题了,而是一个“结构问题”。这时单纯的注水就不能解决问题了,必须先补缸。  

只所以说当前的经济是一口漏缸,原因在于其中的问题也是结构性的,而非总量性的。和历史上历次经济危机相同,眼下的这次经济危机也是有效需求不足所致,即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不同的是,这次经济危机是真正的全球性的,因为只有在现在市场的全球化才真正充分实现,市场经济才真正覆盖全球。那么消费能力低于生产能力的情况怎么出现的?归根结底,是全球总收入中,分配到用于消费(直接消费或服务于消费)的部分偏小,而分配到用于生产(直接生产或服务于生产)的部分偏大。一般地,这和总收入分配到低收入者部分偏小,而分配到高收入者偏大有关,因为低收入者的基本消费意愿高于高收入者。有充分的数据证明全球这样的收入不均等在过去的几十年急剧扩大。也就是说,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全球收入分配结构,在这个分配结构下,总会使流向消费的部分偏小,而流向生产的部分偏大,致使产能过剩,进而导致经济增长水平下降。故此说,畸形的收入分配结构便是全球经济这口水缸的裂缝。  

而当前的经济救助政策,则像注水一样,都是总量性的,而非结构性的。无论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没有触及收入分配结构这个漏洞,最终只是相当于增加了可供分配的总收入的总量,但还是按旧有的分配模式进行分配。流向消费和生产部分的比例还是将和以前一样,消费部分偏小,而生产部分偏大。产能过剩的局面依然无法得到纠正,甚至还会更加恶化。故此,以目前的方式救助经济,犹如向漏缸注水。  

但这并不是说,当前各国政府的举措一无是处。尽管这些政策是总量性的,但是的确能够遏制经济增速的急剧下滑,维持整个经济体系的相对稳定。政府增加的财政支出的确可以增加总需求,但是这样增加是一次性的。一旦这些投资转化为收入,还会按旧有的模式分配。这时政策效力便会消失,经济不平衡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也像向漏缸注水一样,只要注水的速度大于漏水的速度,水位的确可以暂时上升。也就是说,定量性的举措仅解燃眉之急,结构性的举措才是釜底抽薪之策。定量性的举措仅是战术性的,而结构性的举措才是战略性的。对政策决策层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市场决策层,这时研判经济走势的关键所在。  

可是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总量性的问题上,放在注水上,而疏于对结构性问题,对补缸的关注。原因在于,总量性举措更受市场的欢迎,准确地说,更受市场中的博弈能力强的一方欢迎。看看中国的新增财政支出和贷款为什么都是流向强势国有企业部门就知道了,看看美国的美国的金融集团居然可以用政府的救助资金给高管发奖金就知道了。或许只有出现更大麻烦才会迫使我们将精力转向结构性问题。  

(共道战略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 蔡历)  

共道战略研究所博客:  

价值中国:http://www.chinavalue.net/caili/Home.aspx  

和讯:http://gongdaozhanlue.blog.hexun.com/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1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