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国经济突然失速
卢麒元
急剧的货币投放,突发的经济增长(GDP),诡异的“通货紧缩”(CPI),形成了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奇特景观。如果,单纯分析GDP和CPI,按照当代西方经济学逻辑,中国已经进入了六十年来经济发展的最佳境界。说不定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最佳境界。如果,时间就在这一刻定格,中国管理层应该集体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让我们回到费雪定律。MV=PQ。 货币的大量投放(M),将导致价格(P)的上涨。在产能过剩的世界里,只有疯子才会去增加产能(Q)。假设流动性(V)不变,公式可以简化为M=P。价格(P)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价格(P)是有选择性的。这一次,价格(P)选择了特殊资产(股市和楼市);而坚决避开了普通商品(农业、工业、服务业)。这就是GDP上升,而CPI下降的原因。 请注意,价格(P)是有极限的。当价格(P)到达极限,货币(M)供应不再继续增加,而商品数量(Q)也不增加,那就只剩下一种结果了。流动性(V)将会发生逆转。流动性(V)一旦发生逆转,高速发展的经济就会陷入失速。 现代经济学强调的是均衡。真正的投资高手讲究的是均衡极限。这里所谓的极限就是均衡被破坏的那一刻。价格(P)均衡是非常诡异的。这正是投机的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投资的危险之所在。 通常,通货膨胀预期可以极大地放大资产价格的均衡区域。这就使得一般价值评估方法暂时失效。在非正常通货膨胀预期中,资产价格会出现非理性上涨。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会产生强烈的个人财富效应,从而刺激普通投资者非理性亢奋。只有极其少数的投资高手可以准确把握资产价格的均衡极限。他们会在流动性发生逆转之前撤出资本。他们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资本的现金形态。 笔者认为,费雪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堪称经济学的铁律。通俗一点讲,风流总是有代价的。 回到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产能相对过剩。相对过剩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产品自身的问题(差异化不足);二是市场的问题(内需不足)。 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出路也是两个:一是提高产品的差异化水平(科技、设计、服务);二是启动国内消费(刺激内部需求)。显而易见,宏观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生产者身上。简而言之,是解决商品的质量和数量问题。遗憾的是,解决商品(Q)的问题需要极高的治理水平;同时,那也绝非一蹴而就的工作。于是,急功近利的各国管理层不约而同的将注意力放在货币政策(M)上。因此,货币扩张(流动性泛滥)成为各国政府的政策首选。中国的管理层也未能免俗。中国货币扩张的速度达到令人吃惊的水平。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中国式的货币扩张(M2)不能解决Q的质量和数量问题,而是毫无悬念地变成了特殊资产价格(P)的飞速增长。出现恐怖的M=P。价格(P)与数量(Q)是负相关关系。价格(P)将压抑数量(Q)。显然,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危险的反向操作。尤为严重的是,这种反向操作改正的难度和改正的代价会非常之大。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正在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回到本文主题。 流动性急剧收缩将导致经济发展(GDP增长)失速。通常,当市场出现过度交易(恶性投机)后,流动性收缩将无法避免。 中国股市在一个月(七月)内成交金额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美、日、欧三地股票交易市场交易量的总合。就中国而言,股市的全部市值几乎可以在两个月内完成一次换手。这已经创造了世界交易史上的奇迹。这是经典的过度交易。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可以长时间维持类似的非理性交易。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并非仅仅股市出现过度交易。中国的楼市交易也同时进入非理性交易的状态。 如果,中国市场是一个资本封闭的市场,价格(P)可以没有理论极限。但是,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中国的资产价格不可能严重抛离国际市场的价格。中国资产价格的均衡极限一旦被突破,将会出现复杂的资产价格重置过程。在资产价格重置过程中,私人资本必然会迅速撤出。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逆转几乎不可避免。流动性逆转将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冲击。 笔者认为,随着美国经济出现阶段性的复苏,美国政府将会暂时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将出现短暂的强势。美元的短暂强势,将会使美国资本市场形成突然的虹吸现象。这将对中国资产价格构成形成显著的外部影响。如果,中国内部流动性逆转与美元虹吸现象重合,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难以想象的冲击。中国资产的价格泡沫可能会提前爆破。中国经济可能经历前所未有的突然失速。 笔者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是一个伪命题。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根本没有解决。全球进入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地球人很快就会为滥发货币付出历史性的代价。这一次,可能仍然会是血的代价。我们祈祷中国不要再次成为牺牲品。 最后,希望朋友们珍重,努力跨越这个危险的复苏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