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的便捷作用
◎ 宋学来
网络首发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
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及其迅猛发展,密切党群关系也更加便捷。新媒体凭其及时便捷的独特优势为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密切党群关系带来了新机遇,开辟了新天地。诚然,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如何兴利除弊,正确发挥新媒体的便捷作用来切实密切党群关系已成为一个新课题。
新媒体为党群之间互动交流打开便捷之门
互联网社会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新媒体因其匿名、快捷、低成本等特点激发了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日趋成为展现民意的基本工具之一。它为党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畅通渠道,为党整合民意提供了有效平台, 方便了党群之间的互动交流。从一定意义上讲,新媒体平台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成为汇集社会问题的晴雨表,也是社会道德风尚的风向标。方便快捷的新媒体凭借其扁平化的优势,为党群之间的交流沟通打开了“政情下达”、 “民情上传”的便捷之门,可以在对话交流中凝结社会共识,拉近党群距离,密切党群关系。
丰富多样化的新媒体为党群沟通搭建了多种信息平台。如在许多官方网站上,通过开设互动交流平台(领导信箱、社区论坛、网友之声、政务微博和留言板等),来获取社情民意,主动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比如,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自2006年开办以来,影响力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持续保持增高态势。截至目前,累计已有52位省委书记省长、400多位地市级一把手、1000多位县级领导对网友留言做出公开回复,涉及全国内地31个省区市中的30个,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社情民意的集散地、亲民爱民的回音壁”。另外,许多党员干部运用新媒体载体(个人网站、聊天室、微博和微信等)形式,与群众平等而积极的互动,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推动网上网下对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问题。这些有益尝试不仅塑造了党员干部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新媒体为党教育引导群众搭建方便之台
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凭借其方便快捷之优势,有效弥补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导致时效性相对较差的缺憾,为党教育引导群众搭建了新舞台,逐渐成为党的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集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于一体,新媒体运用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及时进行信息传播,这不仅让群众方便快捷地第一时间感知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同时也增加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新媒体的出现及运用,打破了以“说教”、“灌输”为主的传统宣传教育方式,促成了受教育者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传统“说教”到自由浏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的现实转变,大大激发了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了宣传教育培训的效果。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新媒体宣传报道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网上直播、在线交流、信息检索、信息群发等),在与群众互动交流中,让党的声音能够及时有效地传播,比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第一时间开辟“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通过多种形式聚焦改革,对《决定》进行解读。还有今年3月两会期间,官方首次启用视频新媒体播报平台,通过“秒拍”方式,实时全面报道两会等,都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教育效果。
在“一键知天下”的今天,不仅要靠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和坚定性,同时还要靠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以及公信力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今年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这为党员干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切实密切党群关系,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功夫,积极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信息传播秩序。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和网络舆论立法工作已刻不容缓;二要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强化危机公关能力。网络舆情事件引导的有效方法是提升公众的网络媒介素养和强化政府官员的危机公关能力;三要加强媒体正向联动,形成舆论引导合力。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与互动,有利于真实民意的表达,助推事件的发展,促成政民之间的和谐。四要注重正面舆论导向,强化主流舆论权威。运用权威的舆论来引导网民和化解情绪,形成积极、健康、有序的主流舆论。五要研判网络舆论性质,着重引导特殊舆论。加强舆情监控,研判网络舆论性质,有针对性地对社会热点、突发事件和社会思潮的舆论进行引导。
新媒体为健全群众监督机制铸造锐利之器
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在改变信息传播传递方式的同时,凭借其方便快捷的特性也在改变着群众的监督方式和机制。新媒体为群众行使监督权打造了一把新利器——新媒体信息监督平台,让网络成为现实各种监督力量共享平台。人们可以运用官方网站举报和民间网络(微博、微信等)等渠道曝光,对权力运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党员干部作风等进行监督,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据人民网与人民日报2009年“网络监督”联合调查结果显示,在2505名被调查对象中,87.9%的网友非常关注网络监督,绝大网友(93.3%)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都会选择网络曝光。显而易见,新媒体使监督主体真正实现了从媒体向公众的现实回归,并促进自由而开放的监督环境的生成。
凭借高安全、低成本的独特优势,新媒体公众舆论平台渐已成为众声沸腾的舆论场,它不仅是传统媒体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也是舆论监督的有效载体、群众监督的具体形式。首先,网络监督成为反腐败的重要力量。运用异常迅捷的传播速度为武器,新媒体正在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反腐大网。2013年4月19日,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国内数十家主要网站均在首页开设网络监督专区,同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它的开通标志着中国反腐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反腐架起了与群众沟通、鼓励群众敢于“说真话”的桥梁。网络监督的舆论优势使政府部门的办案效率大大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大后,因网友曝光,纪委查实,在短时间内一批官员相继落马,这足以显示出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强大威力。其次,网络监督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借助新媒体平台吸收到不同阶层和群体的意见,通过吸纳群众智慧,掌握“民生”命脉,为制定出得民心,顺民意的科学化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另外,网络监督还有助于推动官民互动。在网络监督中,针对公众反映的各类事件,通过新媒体平台,政府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同时,帮助群众答疑解惑,随时接收群众监督,从而有效推动了政府与民众的“零距离”互动交流,密切了党群关系。
(作者: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