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36年来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最重要的一次更新

作者:李  木   来源:晓看  

36年来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最重要的一次更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上午九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36年来的一次重大理论更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这个论断,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当时认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指的主要是生产不足的问题。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社会生产能力的不足,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构成了一对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思考和解决中国问题的逻辑起点,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当时,正面临世界经济全球化拓展的最新一轮浪潮,率先承接欧美国家生产能力转移的亚洲四小龙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迅速实现了现代化。而中国,1981年GDP按照美元名义为2753.02亿美元,GDP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九,但人均GDP仅为277美元,世界排名在130名之外。

正是如此,才有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才有了此后几十年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发展,才有了后来对GDP发展速度的要求。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与美国差距进一步缩小;人均GDP也已经接近9千美元,虽然人均GDP世界排名为75名,但这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这个数据的取得确实不容易。

发展到了这个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就开始发生了变化。过去是生产不足,普遍贫困,大家生活都差不多,部分人群哪怕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资源,但在生活方面,也好不了多少。但到了新阶段,发展的差异性就体现出来了,发展水平不一,需求各异,对社会提出了挑战。所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平衡,不平衡一是发展不足问题,二是分配问题。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公共资源分布等就存在不平衡。城市生活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基础建设还有很多欠债,甚至在一些发达省份的农村,也没有完全解决露天厕所问题,表面上是个文明问题,实际上是个发展问题。还有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分配,以及个人发展的机会问题等,都属于发展不平衡问题。

不充分,则主要是优化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过去的发展主要追求数量,今后的发展应该追求质量。中国人都喜欢到海外购物,一是便宜,二是质量确实要好过中国普通商品。这说明中国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比以前大大提升了,国内生产的部分商品,已经不能满足这个需要。这就需要从工匠精神、智能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得到提升。所以才会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句话,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之后,还要解决“好不好”。

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判断,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当下问题的逻辑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从198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矛盾最为重要的一次观点更新。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7-10-19/4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