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妇女解放最响亮的口号依然是:妇女能顶半边天!

作者:青年赵文凌   来源:青年思考  

今天是妇女节,先祝我自己节日快乐。

但我们都能发现,现在好像没什么人愿意称自己是妇女了,铺天盖地的宣传也都是37日女生节,或者称38日为女王节、女神节。

但事实上,妇女二字本身就天然地带有斗争色彩。这两个字是伴随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后才被广泛应用,尤其广泛应用在妇女解放的运动上。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分享一篇我之前写的文章:妇女解放最响亮的口号依然是——妇女能顶半边天。

从母系社会进入父权社会后,尤其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出现之后,男女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越来越不平等,性别差距日剧显著,妇女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

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妇女受到的剥削压迫更甚。

除了要在工厂里和男性一样受到老板对于自己剩余价值的剥削,忍受着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妇女在回到家里之后,还要受到家庭的另一重压迫,做家务、带孩子,又一次加重了对妇女的压榨。

所以,《红色娘子军》里要高歌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妇女的怨仇深编入一个专门的女子连队的军歌里,无疑是妇女们自古以来所受到冤屈的血泪控诉。

但是,妇女解放是要建立在人类解放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妇女前面是战士。只有先tui翻这个吃人的社会,妇女才有可能实现解放。

而当妇女们觉悟过来,想要联合起来反抗的时候,她们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

19093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ba工和you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

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此后,1911年的38日成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纪念日。

而我国的妇女解放之路上,曾经有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口号——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句口号我愿称之为妇女解放最响亮的口号!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华夏神州首次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管男女,都开始当家作主人,当然也包括妇女。

不为我们多数人所知的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妇女解放最为彻底,妇女地位最为平等是公认的全球之最。

新中国诞生前夕,毛主席就发出了团结起来,参加生产和政治活动,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号召。

解放后,在毛主席的倡导和主持下,党和政府大刀阔斧地制定针对解放妇女的各项法令和政策,改革一切套在妇女身上的层层枷锁,从经济、政治、精神意识上领导妇女开展轰轰烈烈的解放运动:

1、清除色情业。

首先把妇女从最悲惨的命运中解放出来。

2、颁布《婚姻法》。

摧毁封建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不平等的婚姻制度。

3、毛主席倡导并且创造条件促使妇女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

从此,妇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军,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也是根本的地位。

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第一个女飞行员、第一个女拖拉机手、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性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再不缺席。

4、男女同工同酬。

分配的平等性强化妇女的平等地位。

5、妇女参加社会工作和政治活动。

从中央到基层,妇女干部群星灿烂,女工吴桂贤从一个普通工人一步步走向副总理的岗位,这在现在是难以想象的。

6、公有制的各项公共服务也在无形中解放着妇女。

比如,各个工厂都有令人放心的幼儿园,一下子就和今天需要人接人送还提心吊胆的幼儿园拉开了差距。公有制的工厂里,女工有专门的哺乳室,可以实现边工作边带孩子,更不用担心会因为怀孕而被炒鱿鱼。

……

总之,女性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卸下了许许多多不该有的负担,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生活。

这些,在我们现代女性的眼里,恐怕是很难想象的。毕竟,在今天,就连三八妇女节这个名字都要被消费主义霸道地修改了。

除此之外,性骚扰、生育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性别歧视与重男轻女等等,哪个话题不是能被专门拿出来说上一整天?

所以,每一年妇女节,我都要感叹:未来的妇女解放之路,我们任重而道远。

虽然如此,我还是能看到很多变化。随着女性参与社会工作越来越多,更多的女性有了劳动者身份的认同,我们越来越能从消费主义、资本主义的怪圈中跳出来发一点自己的声音。比如,今年我就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争取妇女权益的帖子。有人问,妇女节如果不放半天假的话有没有加班工资,有人直接打出了同工同酬不要女神虚幻的王冠,要妇女的真实权利等横幅。

所以,就算任重而道远,我们首先从端正自己的认识开始,再一步步争取自己的权益,我相信,只要我们千千万妇女站起来,就一定能争取更大的妇女解放,真正实现毛主席说的妇女能顶半边天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23-03-08/8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