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今日围绕人民币汇率政策之争论,所谓“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之论断,触目皆是;好些论者奉之为金科玉律,成为他们主张浮动汇率和汇率升值、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之基本依据;更有学人兴师动众,以复杂数学来演绎“不可能三角”,推理繁复,故扮高深,读之让人如坠五里云雾。此乃有趣现象也,让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中国学者关于汇率政策之辩论,终于进入最本质、最基本的理论逻辑层面;忧的是:好些学者对诸多理论食洋不化、生搬硬套,被貌似高深的术语误导了。
本文从学术史角度,简要阐释所谓“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的起源、内涵和如何恰当运用该理论。基本结论如下。
其一、所谓“不可能三角”之术语并不恰当,较好的术语应该是“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incompatible trinity),建议我国学者改正。本文从此即统一改用“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
其二、“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并不是支持浮动汇率制度、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之理论依据。众所周知,“不相容三位一体”之始创者乃是“欧元之父”蒙代尔,他是当代主张固定汇率制度、世界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反对浮动汇率体系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大师,从来没有运用该学说来为浮动汇率体系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张目。恰恰相反,蒙代尔本人从来不认为“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蒙代尔-弗莱民模型”等易于流行的术语,能够准确刻画他的思想,他甚至反对学者们使用此类术语。
其三、“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或“蒙代尔-弗莱民模型”并不适合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蒙代尔本人曾经明确指出:“我个人不用蒙代尔-弗莱民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也不要这样做。”
其四、蒙代尔所开创的国际宏观经济学,对于我们今天辩论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具有特殊重要的启发。然而,我们必须完整准确把握蒙代尔的全部经济思想,尤其是他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洞彻。
其五、分析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必须超越或抛弃所谓“不相容三位一体”,开启崭新的经济学思维
一、“不相容三位一体”的学术起源
1960年,年仅28岁的蒙代尔发表著名论文《固定及浮动汇率下国际调节的货币动态机制》(以下简称《动态机制》),是现代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要透彻理解“不相容三位一体”或“蒙代尔-弗莱民模型”,我们必须从这篇经典论文开始。
《动态机制》的批评对象,正是弗里德曼的浮动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学说。1951年,弗里德曼发表著名论文《支持浮动汇率》,重新唤起凯恩斯的“内部平衡目标-外部平衡目标冲突论”,宣称为了确保经济之内部平衡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必须放弃某个外部平衡目标(国际收支平衡或汇率稳定)。然而,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绝对优先,国际收支平衡必不可少,必须放弃的当然就只有汇率稳定了。浮动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似乎成为天然的“孪生子”,不可分离,更不可舍弃。《支持浮动汇率》一文,实乃后世一切主张浮动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中流砥柱。
蒙代尔以数学方程严格定义经济体系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建立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结果证明:“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固定汇率批评者的论点对静态经济有效,但是对动态经济却错得离谱。”
《动态机制》模型简洁,内涵却异常丰富。最重要的结论有三:(1)它首次证明汇率制度选择对宏观经济政策之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2)它首次证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政策之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3)它首次明确提出宏观政策组合理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蒙代尔“有效市场划分原理”:政策工具之个数必须等于政策目标之个数,哪个政策能最有效地实现某个目标,就应该让该政策针对该目标,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具体地说,为实现经济体系的外部平衡(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有效;为实现经济体系的内部平衡(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那么,我们就应该使用货币政策来维持外部平衡,使用财政政策来实现内部平衡。
《动态机制》是划时代的经典之作,推理紧张刺激,逻辑无懈可击,涵义精彩纷呈,开启了国际经济学的崭新时代,充分展示了蒙代尔撼人心魄的经济学天才。40年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称赞该文是“国际经济学的分水岭”。《动态机制》实际上彻底摧毁了弗里德曼的封闭经济政策思维,为我们透彻把握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动态机制》之后,蒙代尔连续发表多篇著名论文:1961年的《最优货币区理论》,1961年的《国际非均衡体系》,1962年的《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1963年的《资本流动与固定及浮动汇率下的稳定政策》。(所有论文的中译,参见向松祚译《蒙代尔经济学文集》,六卷本)
《最优货币区理论》深刻揭示货币和汇率制度最本质的含义,是欧元诞生的理论基石,亦是蒙代尔毕生主张固定汇率制度最基本的逻辑出发点。《国际非均衡体系》首次将外部平衡方程引入经典的凯恩斯-希克斯IS-IM模型,以分析国际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的内在机制。
《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是蒙代尔经济政策组合理论的美妙运用,论文分别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横坐标和纵坐标,建立一个“内部平衡-外部平衡”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之简洁、优雅、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该文写作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1960年代初期、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难题。当时美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基本困难是经济萎缩和国际收支恶化。
蒙代尔回忆说:“那时,美国政府正在就如何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激烈辩论,各方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主要有美国商会的方案、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和凯恩斯主义者的主张。凯恩斯主义者希望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美国商会建议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受到萨穆尔森(他是肯尼迪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首要人选)和托宾(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的强大影响,主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不同方向发挥作用:即用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用预算赢余来吸收经济体系的过度流动性。经济顾问委员会政策主张背后的理论被称为萨穆尔森-托宾的“新古典综合学说”。
“我的论文提供了宏观经济政策崭新的思维方式。起初它并不广受欢迎。这在意料之中,因为它建议的政策组合与当时流行的政策组合完全背道而驰。萨穆尔森-托宾的新古典综合对封闭经济体系可能有某些可用之处,但对于采取固定汇率的开放经济,它却兵败如山倒、全线崩溃。美国(还有我)应该庆幸的是:肯尼迪总统改变了政策组合,转而用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保证国际收支均衡。结果创造了(到那时为止)美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经济扩张,直到1980年代里根总统的经济扩张才超过它。”
蒙代尔的分析逻辑和政策建议,引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国、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学术界的广泛争论。为回应批评意见,蒙代尔发表《资本流动与固定及浮动汇率下的稳定政策》。该论文是国际经济学有史以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亦是“蒙代尔-弗莱民模型”和“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的发祥之地。论文最大的创新是:它引入资本完全流动假设(本国利率水平自始至终与国际利率水平一致,本国货币当局无力改变本国利率水平),结果令人异常吃惊:
“稳定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程度。特别是,蒙代尔证明了汇率制度的深远重要性: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强而有力,财政政策无能为力;固定汇率下,两个政策的效果恰好相反。”(引自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词)。这就是今天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上触目皆是的“蒙代尔-弗莱民模型”。
后来学者从该论文的分析逻辑里,总结出著名的“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
“关于货币政策的条件,蒙代尔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探询到了最基础的结论。在(i)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能够用于实现(ii)某个外部目标,如汇率,或者(iii)某个内部(国内)目标,如价格水平,但无法同时用来实现内外两个目标。这就是著名的不相容三位一体(incompatible trinity)。职业经济学家对蒙代尔的这个基本结论早已烂熟于心、不言自明。今天,多数真实经济政策的辩论者同样接受了蒙代尔的卓越见解。” (引自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词)
二、蒙代尔从来没有运用所谓“不相容三位一体”来主张浮动汇率
许多论者对“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津津乐道,以为它就是支持浮动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金科玉律。更有人煞有介事,将不相容三位一体的各种可能性排列组合出来,还给出一些数字,玩玩数学游戏,然后就宣称:为了神圣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抛弃固定汇率;为了捍卫神圣的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抛弃固定汇率,必须让人民币大幅度快速升值!
的确,你可以玩玩简单的排列组合游戏。譬如,如果你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剩下的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就只能二者取一。如果你再允许资本自由流动,你就必须放弃独立货币政策;如果你要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你就必须放弃资本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
再譬如,你坚持选择独立货币政策,余下的就只有两种情况: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如果你再选择固定汇率,你就必须实行资本管制;如果你再选择资本自由流动,你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让汇率浮动。这是简单的排列组合,你可以将所有的排列组合都列出来,倒也有些趣味。
然而,科学是严肃认真的,不是取巧的数学游戏。我们要问:究竟所谓“不相容三位一体”是不是浮动汇率主张之理论基础?依照“不相容三位一体”,是不是必然就能推导出“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水火不容”之论断?答案很简单:完全不是。我们还要问:既然“不相容三位一体”之论断源自蒙代尔多篇著名论文,他本人是否曾经运用该论断来主张浮动汇率制度呢?答案是:恰恰相反,他不仅从来没有用所谓“不相容三位一体”来支持浮动汇率制度,而且明确反对“不相容三位一体”之术语,甚至对“蒙代尔-弗莱民模型”之术语也不以为然。他认为这类不着边际的流行术语,乃是对他思想的严重误导。要完整准确把握大师的思想,必须直接回到大师的经典原著。
众所周知,蒙代尔是当今世界主张固定汇率、世界货币、世界中央银行、反对浮动汇率最具影响力的思想领袖,他赢得“欧元之父”之崇高盛誉,绝不是浪得虚名!由此产生一个思想史的有趣问题:大师的众多追随者将他的理论奉为圭臬,来支持浮动汇率;大师本人却不同意追随者的“总结”和“概括”,强烈反对浮动汇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的结论是:好些人误读了或没有读懂蒙代尔;还有好多人完全是凭二手资料人云亦云,他们完全没有系统拜读过大师的经典著作!2003年,我将蒙代尔全部经典著作翻译为中文,分六卷出版,希望华夏学子能透彻理解这位不世出的思想天才。然而,最近数年的观察,我以为真正读懂大师著作的人,不到一掌之数!
且让我主要依据蒙代尔自己的论述,来简要阐释他为什么自始至终反对浮动汇率吧。
1997年,全球主要的国际经济学者齐聚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专门为蒙代尔的经典论文《最优货币区理论》举行研讨会。蒙代尔发表《最有货币区理论:回顾和展望》,详尽阐述了他汇率思想的发展历程。其中有一段话非常重要,希望理解“不相容三位一体”的学子不可忽视:
“1961-63的两年,我为国际货币基金工作。到那时为止,我只是怀疑许多情况下浮动汇率的可行性,并没有从原则上反对它。如果各位有机会阅读我在联合经济委员会的证词,就知道我那时对浮动汇率作为调节机制依然相当认同。但我的主要兴趣是努力寻找到正确的观点。从1964年开始,我参加了国际货币改革的巴拉乔—普林斯顿研究小组,该小组由弗里兹·马纳普、罗伯特·特里芬和威廉·福勒组织。各位或许记得,这个小组提出四个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方案:金本位制、浮动汇率、新的国际储备资产和世界中央银行。”
“各种方案讨论之后,该小组1966年印发一分由小组成员签字的文件,强烈要求采取浮动汇率。我没有签字,福勒打电话问我,不签字是不是就是反对这项建议。我告诉他,是的。我已经得到结论:一般性的采取浮动汇率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倒退。我知道自己踏上了不归路。非常遗憾,在这样一个基本政策问题上,我不得不与那么多良师益友分道扬镳:米德、佛里德曼、哈利·约翰逊、哥特菲尔德·哈伯勒、弗里兹·马纳普、劳艾德·梅泽、阿诺德·哈伯格以及其它支持浮动汇率的朋友。我发现自己处于如此一个分散的阵营里:罗宾斯勋爵、偌伊·哈罗德爵士、雅克·鲁夫、爱德华·伯恩斯坦、罗伯特·特里芬、奥特马·爱米格、里纳多·奥索拉、查尔斯·金德伯格、圭多·卡里、和罗伯特·鲁萨。其中有些人后来脱离了这个阵营。当然,我很高兴与几乎所有伟大的前辈经济学家站在一起,或许除了凯恩斯和费歇尔以外。前辈经济学大师都强烈反对货币不可兑换的国家之间实行浮动汇率。”
“从纯理论的观点,我开始强烈质疑浮动汇率作为调节机制的基本论点,越来越认同固定汇率下的调节机制。这并不是说,我已经忘记了蒙代尔—佛雷民模型,但我超越了它。”
蒙代尔接着清楚解释了他反对汇率汇率制度的五大理由:
其一、“把(货币政策)问题把问题看作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的选择是错误的、带有偏见的。如此看待问题就产生了另一个错误的观点,即认为让汇率浮动增加了额外的自由度。然而,一般均衡系统中,只有一个自由度。怎么使用这个自由度就规定了系统的特征。一个国家的稳定目标有如下几种可能选择: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汇率、黄金价格或工资率。易言之,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商品本位制、货币本位制、外汇本位制、金本位制或工资本位制。60年代的国际货币体系,黄金价格由美国固定,美元价格由外国固定。迈向浮动汇率把稳定政策的重担转移给货币本位制(弗里德曼式)或商品本位制(托马斯·阿特乌或费雪或佛兰克·格雷母式)或工资本位制。
“以这种方式表达问题,事情就很清楚:一个变量固定,三个变量浮动,在一个稳定体系的框架内,没有多余的自由度。当然,货币当局也可以不固定某个特别变量,而是固定四个变量(价格、货币供应量、汇率、金价)的某种加权平均值。即使这种情况,也没有多余的自由度。”
其二、“我对调节机制的持续研究使我对固定汇率下调节机制的顺利运作越来越乐观。”“当然,人们可以构造理论模型,证明转移支付对贸易条件或真实汇率有影响,历史上汇率危机的案例多的是。然而,把危机归罪于固定汇率机制是错误的。”
其三、“我得到结论:对许多国家来说,固定汇率(以及其自动的货币调节机制)是对抗通货膨胀更有效的方式,优于包含浮动汇率的其它措施。问题之一是:政策制订者选择浮动汇率代替固定汇率,却没有代替固定汇率的其它稳定机制。用价格水平或货币供应量目标取代汇率目标是一回事,抛弃固定汇率而没有其它稳定机制来代替它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
其四、“货币区的组成会带来好几种规模经济。首先是政策制订的规模经济。当小国货币用固定汇率与大国挂钩,而大国的通涨水平可以接受,小国就为本国其它的宏观经济政策确定了方向(既然选择了固定汇率,就要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和预算约束)。”
其五、“我质疑浮动汇率体系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越来越相信,大国和小国的国际调整负担从基本上是不对称的。”“在一个寡头支配的世界里,小国和大国的命运将是天壤之别,我们需要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来保护弱国免受强国的生杀予夺。”
无需更多引用大师的论述了。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你可以不同意蒙代尔的学说,但你必须提出内在逻辑一致的反对意见;你可以支持浮动汇率和所谓货币政策独立性,却不能以“不相容三位一体”做为自己立论的依据,你必须寻找新的令人信服的理由!
当然,我还要强调指出:蒙代尔之所以反对浮动汇率,乃是源于他对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超越常人的深刻理解。“在蒙代尔内心深处,货币已经成为最深层次的社会制度,如果管理得当,就会深刻地改变整个社会”。他的梦想就是要“创造一个较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国际货币安排从过度依赖美元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消除美国在国际货币安排中过于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引自多恩布什《蒙代尔的诺贝尔奖》)。从1961年发表《最优货币区理论》到1873年发表《欧洲货币计划》,蒙代尔对汇率本质的透彻阐释,值得所有辩论汇率政策的人士思考再三:
“汇率变化的预期将货币市场搅得极度动荡不安,使制订任何商业计划都变得非常困难,并且从长期来看,将会极大地削弱政府控制经济政策的能力……建立一个集中的金融市场,将给欧洲带来巨大利益,仅此一点就足够了……建立统一货币市场的唯一道路就是消灭对各国货币价格断断续续的、极度令人不安的投机,这种投机已经蹂躏欧洲市场很长时期。汇率问题应当从欧洲国内和国际政治中根本上剔除出去。”(引自蒙代尔《欧洲货币计划》)
所有认真思考汇率理论和汇率政策的人士,都应该反复琢磨他的经典名言:
“汇率是与大白菜价格非常不同的特殊价格。汇率是人们预期的基础,包括对对记帐单位变化的预期以及对世界价格水平的预期,汇率是连接国内与世界价格的关键。汇率与货币的质量与货币的势力紧密相关。”(引自多恩布什《蒙代尔的诺贝尔奖》)
三、蒙代尔-弗莱民模型和“不相容三位一体”,不能用于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从学术思想史角度审查,“不相容三位一体”只是“蒙代尔-弗莱民模型”的推论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推论。
蒙代尔自己“早就超越了蒙代尔-弗莱民模型”,他多次强调:“蒙代尔-弗莱民模型应用最好的三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美国、日本和德国,她们拥有强大的货币。这绝非偶然。三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系,而且是最富裕的三个经济体系,拥有最发达的资本市场。她们实施财政扩张时的各种条件,都能够保持货币紧缩。很少有发展中国家(如果有的话)适合同样的结论。”(引自《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三卷)
为什么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能机械照搬“蒙代尔-弗莱民模型”和“不相容三位一体”?蒙代尔说:“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财政扩张时,通常都伴随着银根放松和外部投机资本对本国货币的冲击。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多大区别。原因是:首先,这些国家没有以本国货币交易的发达资本市场,第二,紧跟财政赤字之后,很快就出现货币扩张。我个人不用蒙代尔-弗莱民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也不要这样做。”(引文出处同上)
易言之,蒙代尔-弗莱民模型或“不相容三位一体”之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其一、货币政策必须独立于财政政策,即二者必须是相互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惟其如此,两个货币政策工具才能分别发挥不同的功能。假若财政政策决定货币政策或服从于财政政策,二者本质上就成为一个政策工具,无法独立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也就是空中楼阁了。事实上,当代大行其道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其智慧源泉正是蒙代尔的开创性论文。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之颁奖词说:“通过仔细分析政策当局分权的条件,蒙代尔率先提出了这个思想,中央银行应当被赋予实现价格稳定的独立权威。许多年以后,中央银行独立的思想已经被全世界广泛接受。”
其二、本国必须具备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本国个人和企业能够以本币进行国际借贷和汇率风险对冲。假若本国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本国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无法有效对冲汇率风险,那么,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投机热钱)对本国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必将造成巨大冲击,从而极大地削弱宏观政策效果,“蒙代尔-弗莱民模型”的基本结论亦就不再成立。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当然不具备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自然不能简单照搬“蒙代尔-弗莱民模型”来分析和制定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本国不具备发达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自然需要不同的分析架构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我国学者千万不要忽视。
四、超越“不相容三位一体”,开启崭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思维
前面的分析已经清楚表明:所谓“不相容三位一体“之论断,对中国而言是错误的理论(至少是误导或不适用的理论),应该完全抛弃。
要正确分析当代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需要崭新的经济学思维,我建议以下三条途径。
其一、直接回到蒙代尔的开放经济宏观模型,然后根据当代中国的国内经济问题和国际宏观环境,重新准确定义“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蒙代尔原创模型里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方程式、各个方程式里面的各个变量,乃是依据1960年代的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来确定。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决定今日中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各个变量、以及外部平衡和内部平衡各个方程的具体形式,自然不同于蒙代尔的原创模型。通过重新定义蒙代尔模型的各个方程式和方程式里的各个变量,我们有望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理由很简单:蒙代尔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一般均衡思维方法,乃是普适的方法。
其二、重新定义蒙代尔模型里的通货膨胀和利率变量,引入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 or Fisher Equation);区分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区分预期通货膨胀和实际通货膨胀;引入汇率持续升值预期,等等。特别是,将资产价格纳入通货膨胀量度,重新阐释宏观经济政策的恰当组合。理由是:当年蒙代尔构造他的国际宏观经济模型时,汇率升值或贬值预期不是一个问题,资产价格暴涨不是一个问题,不是威胁整个经济体系稳定的重要力量,宏观经济政策(所谓稳定政策)无需考虑资产价格泡沫和泡沫破灭之风险。然而,今天危险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最重要的力量,就是资产价格泡沫,如何妥善制定政策,尽可能减少资产价格泡沫蕴涵的潜在风险,是今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重大难题。而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原因,又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之预期,要恰当分析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必须纳入汇率升值预期和资产价格泡沫(或资产价格暴涨)。
其三、建立完全崭新的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譬如建立“真实经济-虚拟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代替或补充“内部平衡-外部平衡”的一般均衡模型,以分析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理由很充分: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以来,毫无约束的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导致全球流动性极度泛滥,最严重后果就是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严重背离,成为左右一国宏观经济稳定最基本的力量。我不是说:“内部均衡-外部均衡”范式已经完全不再适用,而是说:“虚拟经济-真实经济均衡范式”或许是更好的分析架构,至少可以是蒙代尔“内部均衡-外部均衡范式”的适当补充。此外,全球化时代的降临,让贸易收支、国际收支、外部平衡之内涵,与蒙代尔当年之定义,已经非常不同。我们甚至可以问:追求“内部目标-外部目标”同时均衡,究竟还是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恰当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转向“虚拟经济-真实经济一般均衡”也许就是正确的思维路线。
第三条路径,就是我本人正在努力尝试的分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