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程恩富: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价值取向

作者:程恩富   来源:人民论坛  

 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党中央是真正一致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理论方面,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简称新马派)与党中央是真正一致的。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地位。当然,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指导思想的提法有所不同,越南是以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为指导,古巴以马列主义与何塞·马蒂思想为指导,朝鲜以金日成的主体思想为指导。中国在指导思想或行动指南的提法上应该统一为一句话——以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而不是越来越长,引起某些中外人士反感甚至讥笑。

  第二,在政治制度上,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必须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坚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现阶段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而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正确处理党内外各种关系的政治准则。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政党、人大和政府三者关系以及基层单位的党政关系,充分发扬政党民主和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不宜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法律体系,而是要真正创新和实现“人民至上”而非西方“寡头至上”的制度超越。

  第三,在经济制度上,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社会总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中形成质与量的优势。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具体体现在就业、资本、 GDP等结构和比重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具有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结构,以质与量都占优势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并以此为基础实行“公私共进”而非“公退私进”的战略调整,这种以公有资本为主的混合经济和混合所有制,对于强国富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在奋斗目标上,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必须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及其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并最终要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无(生产资料)私有制、无商品经济、无阶级和无战争的共产主义。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制度创新历程。

  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第一代表人物是中国社科院特邀顾问、学部委员、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笔者也被认为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等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刊物,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摘》、《海派经济学》季刊比较集中反映新马派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研究网等也及时反映了新马派的理论动态。

  笔者认为,中国理论创新、理论研究或政策制定最终根据国情而定,但还须对“世情”有所了解。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涉及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是先了解世情和国情,再作一定规范,然后去试点或推行。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比如先进行心中无数的试点,或者根据长官已有意志进行肯定性的所谓试点,那么很有可能处于无法、无规章的境况,推广起来往往会留下一大堆让人头疼的后遗症和弊端。总之,创新马克思主义要在“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的学术原则下,以“世情为鉴,国情为据,党情为要”,进行“综合创新”。

中国必须重点发展和完善“制度体系”

  在认真研读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党的十八大及其三中全会等一系列文件的同时,我们强调,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社会主义及其科学方向,必须重点发展和完善“制度体系”:

  第一,在经济制度建设方面,要不断完善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型产权制度、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和自力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这“四位一体经济制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尽管由于目前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在发展各种私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以此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为人民民主提供经济基础,加速实现进入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第二,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五位一体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创新和发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其中,要维护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改善民主集中制原则,改进政党、人大和政府等各种重要关系和权力制衡,圆满实现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高效有序领导。

  第三,在文化制度建设方面,要不断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包容多样性的文化传播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权制度,以文化产业为主体、发展公益性文化的企事业制度,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开放制度,以党政责任为主体、发挥市场积极作用的文化调节制度这“五位一体文化制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完善用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应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占指导地位。以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结合起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科学体系,具有强大的持久的学术生命力和实践引导力。

  第四,在社会制度建设方面,要不断完善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为特质的社会管理制度,以均等化和城乡统筹为基石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和可持续为内涵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主导、多方协调与个人维权为特征的群众权益维护制度,以预防和应急并重、社会化和市场化协同、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结合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这“五位一体社会制度”,继续共建共享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环境。

  应当指出,由于社会主义自由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一些对社会主义缺乏了解,又对中国现实不满的人在资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社会主义与专制或极权之间划了等号。如果我们仅仅去批判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的虚伪,而不去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自由民主制度,那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铲除西方自由民主在我国存在的土壤。超越西方自由民主的武器之一,就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在人民自由民主、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强民富等方面持续作出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成就,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最后应当指出,新马派与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复古主义、“新左派”、折中马克思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等均有本质或重大区别。中国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能否在学界成为主流,将反映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命运!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4-01-28/2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