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中国边缘知识分子的问题与命运

作者:仲大军   来源:红色文化网  

中国边缘知识分子的问题与命运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2008年4月10日

    王力雄先生应当说是中国最典型的边缘知识分子和民间知识分子了,体制内的人对他不熟悉,体制外的对他可能也不熟悉,但他这些年里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自己的探求,并且有着不少文章,但这些边缘学者的思想很少在中国社会产生反响,一是与当局的封锁有关,二也与他们思想的隔世或脱世有关。

    这种状况使我们想起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时光,想起荀子对诸子百家的批评。看看荀子的书,其中有一章叫”非十二子“篇,在这一篇里,荀子对当时中国的诸子百家批了一个遍,只有孔子和老子没有挨到他的皮鞭。在他看来,象子思、孟柯、墨翟、慎到、宋鈃、田跰、惠施、邓析这样的大思想家都是闻见杂博、欺惑愚众之徒,至于象它嚣、魏牟、陈仲、史鱿等更是“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的狂徒和孤僻之人。

    通过荀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清中国的一种现象,即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是由主流思想统治着的,非主流思想总是被主流思想抑制和放逐。即使在某一角度看,非主流思想说得很对,非常有价值,但一旦被隔离 于世,便与社会的演进毫无关系,或说对社会没有一点影响。

    现在看中国今天的非主流思想者,在今天这个社会里也是毫无影响的,他们的声音如同隔靴搔痒,空穴来风。这就是人们对王力雄先生文章的感觉。

    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思想,只有得到了位和势,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无位无势的思想呐喊只能苍白无力,悄无声响。对于这一点韩非子看得非常清楚。在他的《难势》这篇文章中,他精辟地指出:“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韩非子的“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御贤者”,可谓精辟之极。看看当今中国在台上掌权做行政领导的人,有多少是有贤智的人?有多少是不肖者?然而,只要占据了职位和官位,就可以发挥作用,影响社会。这就是当前中国社会拼命向权力部门钻营的道理。

    而那些有贤智的人,一味清高,超然避世,其下场就只有孤家寡人、曲高和寡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这种做法起源于孔子。孔子在《论语》里说了这样一句话:“贤者避世,次者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 或许是在孔子那个时代,社会简直是烂透了,统治阶层根本不可理喻,要想不同流合污,腐败堕落,就只有避开这个世界。因此,孔子说出“贤者避世”的话。

    但今天的中国,并没有坏到孔子那个时代的地步,因此,中国的学者还是要积极入世的。只有入世,占据了势与位,掌握了权力,才能在社会上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特别是只有入了世,在体制内转上一圈后,才能了解更多的情况,才能不说门外话。本网最近发表的罗小朋先生的文章,就是这一类拥有真才实学的文章(见《中国政治改革的新思路》)。只有象罗先生这样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国内到国外,各方面都见识和了解了之后,才能做出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见解。

    当前中国的民间学者,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对体制内情况的了解,很多想法和建议不切实地,要么虚无缥缈,要么无法操作。因此,中国的贤智之士,不能故作高雅,要扎扎实实地与社会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积极参与社会,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今天还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年轻学者既没做过工,也没务过农,既没当过兵,也没经过商,更没有从过政,体制内官场内的事完全不了解, 就凭着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单位的门这么一点经历,然后就是从书本到书本, 从臆想到臆想, 在社会上大肆贩卖。这样做既误人也误己。这样的人不是充当一个合格的御用文人,就是走向另一极端,或危言耸听于世,或超然 孤僻独立于世。尽管这些人有许多才智之士,但他们的命运往往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著作往往被社会所湮灭。

    象中国战国时期最值得称道的法家学者慎到,据说其著作有四十二篇,但今天已大部遗失,仅散见于其他著作中保存了六篇。想起来也真是太可惜了。由此,可以想到,中国历史上被淹没的优秀著作有多少?在一个封建文化思想专制的帝制社会里,有多少宝贵的精神文化被打入冷宫或一焚 了之?

    总之, 中国历史是一个随大流的历史,中国文化也是个随大流的文化。《易经》里有一卦叫“随”,如果一个人完全不随从社会和潮流,那么即使你再高洁,睿智,也只能在社会的边缘生存。中国知识分子的种种纷繁复杂 现象,这里就不一一而论了。

 (转自 大军观察网)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5-02/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