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和美国大使对肃反的认识和看法
苏联和俄罗斯系列资料性文章(之五)
李甲才
2014年3月18日
斯大林的肃反,最先由苏共内部把80万左右肆意渲染引起,影响了全世界,被一些仇恨社会主义的势力所利用,成了抹黑社会主义的“理由”。直至后来,再被戈尔巴乔夫作为妖魔苏联的借口。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竭力把苏联刻画成极权主义社会,导致否定苏共、苏联成为狂潮,美国推波助澜,西方媒体更是不失时机的扩大成肃反镇压了5000万,共同使苏联轰然倒塌。
这同中国有相似之处,一些反毛的右派说文革中毛主席天天批示杀人,实际是毛主席没有批示杀过一个人,并反复强调“一个不杀、大部不抓”。
“十月革命”至“二战”前后苏联一直难以稳定,面临十分复杂、动荡不安的局势。集中体现在内乱、外患和党内矛盾激烈三方面:
(一)内乱势力主要有三股:1、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反抗仇视。农民为一点地畔子大打出手,商人为一点利益会闹的不可开交,可以想见,地主资本家被“共产”怎能心甘情愿?2、被打倒的失去权利的党派不甘心失败。人数不多,能量很大,利用各种可乘之机制造暴乱和恐怖。主要是立宪民主党、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无政府主义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的电影是当时形势的一斑缩影。3、一些由来已久的民族矛盾。苏联是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分布结构是“大聚居”,同宗教结合在一起,独立性较强。这些民族有强烈普遍的反苏维埃情绪,地广人稀,统一融和难度大,其中白匪和其它叛乱多次发生。
(二)国际上的外患是长期处在各种敌对势力的包围中和战争的阴云密布状态下,被迫和德国签定妥协屈辱的“布列斯特条约”。刚缓和了这边,英法日美等国又不宣而战。武装干涉不断,而且是内外勾结,用各种方式破坏捣乱。
(三)党内斗争矛盾尖锐激烈,主要是托洛茨基等。在错综复杂极不稳定的混乱形势下,为防止搞垮苏联,苏共进行肃反有必然性,是势在必行、不肃不行之事。斯大林不是蠢人,能没事找事?尽管内外反共反社势力竭力渲染,肃反被无限扩大化,罪化斯大林,实际是反革命叛乱分子并未消除彻底。肃反也是备战的需要。
历史学家佩哈洛夫对车臣和印古什人在苏德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做过专门研究,结果是战争期间,这些地区的“许多人袭击苏联红军,支持德国人”,“保护降落在该地区的德国伞兵”,“发动过两次暴动,反革命武装团伙有197个”。(见佩哈洛夫《第三帝国的“高加索之鹰”》)。可见肃反清洗并不见得彻底,漏了不少坏人,难道上述行为人隐蔽得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为什么未被肃掉?也可能是清洗了一些好人,原因之一是一些心怀仇恨的反革命,混进领导圈内干扰破坏,专门借肃反制造混乱报复好人。搞了好人是扩大化,漏了隐藏的敌人证明还是不彻底。如果彻底还能发生保护侵略者、袭击红军?没有刻骨的仇恨怎能干出此类事。
日本军国主义者轰炸珍珠港后,才使美国改变了“坐山观虎斗”的中立政策。苏美英联盟,美对德意日协约国宣战,在德国败局已显露的战况下开劈第二战场。之后苏同美英等国关系缓和,美国部分的改变了攻击敌视苏联的外交政策,停止了造谣、中伤、诽谤,一些有良知的美国政界大员讲了些实话。世界那么大,不会无人讲真话。谁能一手遮天?
在1936年至1938年所谓的“大清洗”高潮中,任美驻苏大使的戴维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说:“全世界大部分人曾认为1935至1939年对叛徒的审判和大清洗是令人气愤的野蛮行径和忘恩负义的行为,是歇斯底里的表现,然而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些做法证明斯大林及其亲密战友具有惊人的远见”。(《对话》杂志,1996年第4期,第60页)。戴的主要依据是“二战”开始后,西欧一些国家在纳粹德国进攻后一触即溃,作为内应的德国“第五纵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苏联在法西斯入侵后没有发生,原因就是清洗了反革命。同西欧国家比较,清洗“内应”远比“内应”造成的杀人数量少得多。把纳粹轻易引进来杀人骇人听闻。
仇恨斯大林主要还是因为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首次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的垄断地位。斯大林高擎独举“共社”大旗,非常艰难,“木秀于林众必毁之”,内外反共反社势力怎能善罢甘休!如若和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一样,按帝国主义的想法干掉苏联和“共社”,赞颂的话一定比五大洋的水多,各种获奖证书一定比喜马拉雅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