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美韩日眼中的中国志愿军

作者:综合   来源:主人公网  

  近年来随着各国历史档案的不断开放,新材料的披露,朝鲜战争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的各种议论也很多。那么在曾和中国军队交过手的美韩日等国眼中,志愿军是一只怎样的军队呢?

  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后,一路乘胜越过三八线时,接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警告,不会坐视美军越过三八线。

  当时美国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虚张声势的恫吓。因为“红色中国士兵过去的战斗经验在朝鲜是不适用的,他们过去的战术是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他们从未与具有高昂士气、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具有使用这些武器的意志与技巧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军队对战过。”

  但双方初次对战的结果证明,过去的战斗经验在朝鲜不适用的,是美军。

  不妨以“联合国军”的3位美国司令官的点评展开美军如何看待中国军队的话题。

  麦克阿瑟:“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军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充分。中国军队还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

  李奇微:“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他们又是文明的敌人。”

  克拉克:“共产党在朝鲜战争中的领导,是一种军事与政治智慧的巧妙混合体。它不仅能够维持一个让大家都认为是‘乌合之众的农民军队’在战场上对 抗一个现代的军事强权国家的局面,而且它也能够在面临逆势与退却的时候,把部队锻炼成一个有训练、有装备和有团结力的战斗体。”

  此外,美军公开的史料、回忆录和其他刊物对志愿军步兵的评价也很高:

  美军发现,志愿军士兵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他们对艰辛劳作、忍耐与贫困已习以为常,并不以胜败为意,而且对上司大都惟命是从。士兵们大多下定了打败美军的决心,士气很高。

  在美军看来,中国人可以翻山越岭,又不会因精疲力竭或用力过度而倒下。同时,他们还能在给养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远距离的艰苦行军,并且在行军结束后仍能进行战斗。他们善于伪装隐蔽,“联合国军”的飞机很难发现他们。他们一般在夜间行军,平均速度极高。

  在战术上,美军认为中、朝军队类似,都敢拼敢打,充满气势和决心。他们的进攻方式一般是派遣一支部队深入敌后,先断敌退路和给养,然后从正面、 两翼发起进攻,制服敌人。除了缺乏重武器外,中国人也受到后勤能力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 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

  尽管“联合国军”方面所有人都喜欢称中国军队进攻为“人浪”,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史学家认为,“中国人很少采用一次超过一个团的兵力发动袭击……中国军队令人敬畏,不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欺骗战术而达到攻击的突然性。”

  尽管朝鲜战争,日本人没有参战,但日本陆上自卫队从事战史研究的教官们还是撰写了一部主要针对军人读者的《朝鲜战争史》。

  在日方编纂者看来,志愿军,尤其是初入朝的军队,虽然兵力雄厚,但炮火不足,装备后勤都很落后。根据1950年2月的中苏防御条约,有3000名以上苏军官兵和技术人员到中国训练军队,指导中共按苏军编制改编部队,但进程刚开始,战争就突然爆发。

  不过,“联合国军”未料到志愿军会赴朝,更未想到其规模之大。日方对志愿军大规模调度时的隐蔽能力表示了称赞。突袭及朝鲜寒冷的气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志愿军装备的劣势。

  例如,志愿军装备中只有一样东西比美军的实用,就是大铁锹。美军野战筑城的军用铁锹不能适应严寒,极易折断,缴获的部分志愿军大铁锹深受他们青睐。

  美军最初对志愿军的战术相当不适应,志愿军喜欢夜晚进攻,习惯了晚上全身躲进鸭绒睡袋呼呼大睡的美军对此颇为烦恼。

  但志愿军后来在夜战中也曾吃尽美军炮火的苦头。东丘的战斗中,美军一炮兵连故意让1门火炮移动到它处发射,以闪光引诱志愿军发炮,再测定位置,

  全力进行压制性反炮击,一个炮兵连一晚上就射出1200发炮弹,相对而言,炮少缺弹药的志愿军,炮兵技术生疏,不是因为缺少弹药保持“沉默”,就是被摧毁。

  尽管如此,日本教官还是认为志愿军在进攻美军阵地时攻势非常猛。

  或许同为东亚民族的缘故,日方编写者偶尔会流露出对志愿军明显的赞赏之意,但也认为,尽管志愿军作战勇敢,但战术和训练上比当年的日方仍有不足或不尽合理之处。

  韩国人由于有战场经历,也因为地缘政治的需要,对志愿军的研究分析,比日本军官更详尽。

  韩国军人对志愿军的特点归纳如下:

  一、遵循着“党指挥枪”的原则,所有部队中,首长与政治委员并存,有双重指挥管理制度,政委比指挥官具有更多支配权和裁决权。

  二、负有支援国家生产建设之责,中国军队从建国初期开始就具有“兵农一体制”性质,一面战斗,一面从事农业生产,发挥了“屯田军”特点。

  三、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每个军人都不能背离“革命理想”,军队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思想武装头脑,每个人都要进行政治学习,并把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当作生命线加以重视。

  韩军还总结出志愿军的“拉瓦(口袋)战术”,即你退我进,你进我退。对双方的战斗力进行比较后,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然后再改换战术。“拉 瓦”包括“诱敌深入”到他们所希望的有利地型,尔后决战;还有“渗透战术”,寻找对方防线薄弱点进攻;“与人海战术并用的是夜战,是它的惟一法宝”。

  此外,由于几次因指挥部被袭而导致部队指挥系统瘫痪,故韩国军人认为:“在这次战争,特别是每当志愿军发动攻势的时候,我军指挥所就被袭,可见识敌人的惯用战法。”

  战争初期,韩军的印象是,志愿军“主要装备有62毫米和32毫米迫击炮、2.36英寸和3.5英寸火箭筒以及120毫米榴弹炮,为便于山地作战,每人携带大量的手榴弹来代替轻装备”,让韩军感到古怪的是,志愿军打仗时“吹喇叭敲锣鼓”,“采取上个世纪的作战方法”。

  早期不适应志愿军的打法,韩军损失惨重。1950年10月30日夜的一场战斗中,韩军描述志愿军的“夜战和人海战”:一到子夜,志愿军就吹喇叭 敲锣鼓,集中大批兵力进击两个营。两个多小时战斗后,志愿军获突破,然后乘胜追击,两个营后撤至名为丰场的地方,另一个营为掩护这两个营撤退,集中所有火 力阻止,但志愿军发起四面八方的多波次突击,不顾伤亡,英勇地连续突击猛进,一个小时该营又被击溃,最后韩军只得下令各部队分头突围。

  此外,韩军还感受到,至双方进入战略僵持阶段后,志愿军的装备越来越好,而且日益强化炮火的力量,以弥补空地火力的劣势。韩军这样评价志愿军: 多数出身于农村,文化水平低,但他们能吃苦,善于服从,而志愿军中以前“国民党军和八路军”出身的军人战斗经验最丰富,由于曾在“广东接受过山地战训 练”,故有丰富山地作战经验。

  总体而言,虽然韩军战史较为详尽,但由于主观色彩浓厚,敌人不是“遗尸遍野”、“鬼哭狼嚎”就是“人山人海、疯狂冲锋”,而“我军”不是“英勇不屈”、“视死如归”就是“被迫转移”时“悲痛万分”,所以参考价值有限。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6-01-31/3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