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解放军为什么能百战百胜,我在江西的一个小村落找到了原因

作者:吴鹏飞   来源:察网  

解放军为什么能百战百胜,我在江西的一个小村落找到了原因

吴鹏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闻名的威武之师,成军以来几乎战胜了一切内外敌人。经过这次改革和现代科技的武装,加上一切围绕战斗力展开的大规模军训,这支部队更是回归了传统的忠贞和血勇。目前朝鲜半岛是多事之秋,台海不平静,印度也在闹腾,南海恐再升温,祖国人民寄厚望于这支无敌劲旅。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军队建设目标,则是打造世界一流军队这就意味着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可能是这颗星球上的第一劲旅。解放军,正在长成参天之大树,而当年,有一个人,在江西的一个小村落,撒下了这棵参天巨木的小小种籽。我有幸在最近受到邀请,两度访问了这个叫三湾的地方。

我就三湾旅游的发展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永新县旅游方面的负责人,三湾籍解放军退役少将何继明,三湾改编时的士兵委员会负责人熊寿祺的幼子、北京知名企业家熊存强先生等,认真听取了我的发言,对我提出的观点给予了高度评价。以下是我的发言的简单整理。有人说,如此谈三湾,吴先生是第一人。

我认为,三湾的历史地位,在今年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这就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这一段话,应该成为我们理解三湾改编的权威指导意见。

当然,党指挥枪是这次改编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成果。但三湾改编的意义还在于,它通过一系列的部队改编创新之举,正确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迫切需要回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比较完整的问题解决思路,为未来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三湾改编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其实三湾改编的故事并不复杂。蒋汪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大肆屠杀后,七万多党员剩下不到两万,不屈的共产党人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展开了大规模的抗争。全国先后爆发了一百多次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但大都失败了,部队很多都解散了。秋收起义失败后,所剩无几的队伍也面临同样的前景。

部队成分复杂,军心动摇,前途渺茫,每天都有官兵溜号,甚至大家公然互相问候对方,走不走或啥时候走。1927年9月30日秋收部队到达三湾村时,还剩700人,士气低落,枪比人多。毛泽东召开了前敌委会议,提出了“党建在连上”重大主张,师长余洒度等人反对,争论异常激烈。会议从下午一直开到第二天天亮。

从无带兵打仗经历的毛泽东,要说服黄埔毕业的师长和一批旧军人,做一次闻所未闻的部队改编,真是难如上青天。不过最终他还是说服了众人。10月1日清早,部队在枫树坪集合。毛泽东站出来讲话,鼓舞士气,然后部队宣布了三项决定:第一整编部队。第二党组织建在连上;第三,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

时间很是巧合,宣布三湾改编的这一天,也就是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其实巧合中也有某种必然,可以说,三湾改编这一天破土而出的新式人民军队这颗幼苗,包含着长成解放军参天巨木的所有基因。我认为,三湾改编展示的历史自觉、政治情操和方法策略,提供了如何处理十五对重要关系的正确答案。

解放军为什么能百战百胜,我在江西的一个小村落找到了原因

第一,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在当时党内还有很多人对国民党左派抱有幻想,很多起义包括南昌起义仍旧打青天白日旗时,毛泽东多次提出,从人民对国民党的态度来看,国民党的旗号打不得了。因此在三湾,他第一次打出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向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表明了与国民党反动派彻底决裂的态度。

第二,政治工作与军事斗争的关系。在大革命失败的关头,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出自枪杆子的著名论断,总结了政治工作必须依托武装斗争的血的教训。他不仅认识到这一规律而且决心实践。当起义失败队伍涣散的时候,在三湾,他毅然提出自己的建军主张,就是要努力改造出一支具有革命理想的新型军队。

第三,党和军队的关系。毛泽东以他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党指挥枪而不能是枪指挥党,也就是军队必须服从前委的指挥,而不是相反。这是他观察中国近现代以来由袁世凯、蒋介石和军阀沿袭形成的私兵制,军队沦为个人和小集团牟利工具的怪现状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军队只能是党实现政治目标的斗争工具。

第四,部队党组织与军事工作的关系。毛泽东提出党的支部建在连队,每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以上建党委,并建立党代表制。很多人认为这是体现党指挥枪,其实他的本意,是通过建立党组织增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战斗力。这就是说,他认为部队的党组织,应当服务和服从于提高战斗力这个中心工作。

第五,部队与地方的关系。毛泽东很通俗地比喻,屁股应该有一个坐的地方,部队应该帮助建立地方政权,这样可以将伤员交给地方照护。这是最早的根据地思想,也是军政关系的最早基调,从三湾起步,人民军队帮助、支持、尊重、依靠地方政府的优良传统开始萌芽,直到今天,这仍然是军地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六,部队与人民的关系。三湾当时是一个古商道必经处,有很多杂货铺,毛泽东马上提出买卖要公平,说话要和气;发现有的战士随意在地里挖红薯吃,他又立即提出不能拿群众一个红薯。看到这里吃水困难,他又要求战士自己挖水潭不与百姓争水吃。总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鱼水关系也是在这里萌芽。

第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筹款要归公,这是在三湾确定的基本思想。这就是说,每一个个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服从集体的利益,个人或局部不能以枪谋私,甚至根本就不能有私利。这是对旧军队为各级军阀的私利服务,为各级军官甚至士兵个人及其亲属大谋私利的恶习的彻底铲除。

第八,士兵与部队的关系。三湾改编采取了去留自愿的原则,而且声明这是一支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利益,而自己没有利益的军队。这就在根本上改变了旧军队扛枪吃粮,当兵挣钱的雇佣军模式,这支新的部队的每一份子都是自愿加入者,都是整体利益的自觉维护者。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中华大地上唯一一支志愿军。

第九,官兵关系。三湾改编提出长官不能吃小灶,不能打骂士兵,在连一级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长官,公开透明管理经济和伙食。这种民主管理部队,官兵平等的思想,开创了中国军队管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对士兵人格的尊重,激发了人民军队的无穷战斗力,也使这支军队成为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第十,党组织和士兵委员会的关系。毛泽东的英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提出士兵委员会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之下,有序展开士兵工作,而不能凌驾于党代表和军队首长之上,这就避免了当时确实出现过的军队民主管理为民主而民主,反而导致思想混乱,队伍涣散的局面。

第十一,部队内部不同派系的关系。当时的队伍有工农商学、土匪、旧军人等,成分极为复杂。三湾改编架空了闹情绪、搞派性的军事领导人,但对其他人员采取了五湖四海一视同仁的态度,改编后的建制,首长、参谋长、党代表、士兵委员会均是任人唯能不分彼此,不搞山头这一我军优良传统,也是肇始于三湾的。

第十二,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在三湾改编也有苗头。尽管胸怀改造世界的宏伟目标,但毛泽东认为武装斗争将极为艰苦和漫长。既然历朝历代都无法剿灭占山为王的土匪,所以他多次提出要上山打游击,要去结交绿林好汉。这次改编的目的,就是为进军井冈山,为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做准备。

第十三,先进与后进的关系。三湾改编一个伟大的态度就是,允许对革命有疑问,有动摇,有怀疑的人离开队伍,并且还给予路费。毛泽东的态度是,贵精不贵多。他说,想走的都可以走,真正革命的精英要不了那么多。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们留下来的人还死不完。到那时欢迎今天走的人再回来。这是何等的气魄啊。

第十四,我军与俘虏的关系。三湾改编在这问题上,也出现了后来举世闻名的优待俘虏政策的萌芽。当师长余洒度叛变逃跑被逮住后,毛泽东大手一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这个态度和张国焘的滥杀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人民军队的这一政策,为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望风投降,留下了最早的伏笔。

第十五,暂时失败与最后胜利的关系。三湾改编,体现了毛泽东的一个哲学判断,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以特有的精神追求,改造出一支纪律严明,不谋私利,热爱群众,献身理想的纯洁的红色革命的自愿者队伍,他认为,一切暂时的失败都不可能阻止这样一支人民军队横扫天下。事实证明,他是完全正确的。

三湾改编的意义,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深入体会。在不懂三湾改编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深刻现实意义的时候,进行三湾的旅游规划,用各种常规旅游项目和肤浅创意堆砌到这块神圣土地上,是不合适的。三湾只有一个,希望负责任的同志们珍视这个资源,把它的精神价值充分转化为旅游和市场价值,造福当地人民。

三湾到目前为止还是3A级风景区,令人失望。把三湾景区作为井冈山的附属物看待也不对。这是本末倒置,三湾对于党,军队,国家的意义,不亚于井冈山。我们应该拿出当年三湾改编的创新精神,来创新三湾旅游发展,总之,需要真正的大手笔。目前我看到的规划,全是小儿科水平。以上见解对否,请指正。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8-01-05/4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