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篡史乱今——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作者:肖贵清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篡史乱今——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肖贵清

核心要点:

■ 历史虚无主义妄图通过捏造事实、割裂联系、否定规律等手段篡改和丑化党的历史,集中表现为攻击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抹黑进而否定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史,通过颠覆社会公众对党史国史的基本认知,鼓噪和宣泄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情绪。

■ 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政治目的和现实诉求的唯心史观,其目的就是要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党和人民经过千辛万苦奋斗得来的中国道路。

■ 正确看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和实质,不只是一个学术和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不能将学术研究中思想认识和理论观点上的正常分歧当作政治问题,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谴责和批判,也不允许别有用心的团体和个人将具有政治图谋的鼓动和渗透装扮成严肃的学术作品,打着学术研究、学术自由的幌子,恣意污蔑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

■ 在改革开放即将迎来40周年之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对党史国史的研究水平和宣传力度,讲深、讲透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和本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揭露其险恶政治意图,清除其恶劣政治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出现的一股以抹黑党的领袖、歪曲党的历史为主要表现的错误社会思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和评价党史国史,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增强“四个自信”,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妄图通过捏造事实、割裂联系、否定规律等手段篡改和丑化党的历史,集中表现为攻击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抹黑进而否定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史,通过颠覆社会公众对党史国史的基本认知,鼓噪和宣泄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情绪。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首先表现为攻击和否定党的领袖,特别是攻击和否定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的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创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者。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绝不只关乎他个人的名誉和声望,更关乎对党的历史和国史的评价。正是由于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毛泽东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和抹黑。他们或者无中生有,假借历史亲历者的口吻编造并不存在的生活丑闻;或者以偏概全,通过片面突出个别事件的细节遮蔽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或者无视规律,将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和失误简单归咎于个人。凡此种种,都是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和刘胡兰、雷锋等英雄人物为目标,企图通过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颠覆他们的历史形象来否定党领导人民团结奋进的光辉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国史的歪曲还体现为对中国革命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否定。以革命方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旧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人民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但历史虚无主义却以历史研究的“范式转换”为名,违背事实地将革命斗争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对立起来,提出“救亡压倒启蒙”等论调,喊出“告别革命”的口号,甚至将中国革命说成是外国的“舶来品”,以阻碍现代化为名否定中国革命的伟大进步意义。历史虚无主义罔顾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从一厢情愿的假设出发,凭空设想某些偶然因素的变化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对历史的浅薄认识完全偏离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客观必然性。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虚无主义无限夸大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期间经历的曲折、出现的失误。例如,他们提出,中国并不具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社会主义改造是个别领导人民粹主义思想的产物,应当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把“文化大革命”与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历史完全等同起来,把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完全对立起来,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描绘成一团漆黑,企图借此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挫折和失误的出现,其原因既有建设经验不足而产生的认识偏差,也有发展基础薄弱和体制机制欠缺带来的现实困难。我们应当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立足当时的社会条件具体分析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不能片面放大建设过程中的失误进而抹杀建设成就,也不能将其简单归咎于领导人的个人品质。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政治目的和现实诉求的唯心史观,其目的就是要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党和人民经过千辛万苦奋斗得来的中国道路。如果任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和泛滥,必将严重动摇党和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破坏当代中国团结和谐、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觉,有力批驳。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如何看待历史决定了如何看待现实。国内外敌对势力拿我们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篡史乱今、搞乱人心,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是一种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思想观点和研究倾向,更是一种带有强烈现实诉求的政治思潮。它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并非对全部历史一概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意图有所虚、有所不虚,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的方法片面放大个别事件的细节,用孤立片面的眼光分析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甚至捏造莫须有的史实来污蔑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抹黑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史,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现实诉求。

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是典型的具有特定政治诉求的历史唯心主义,它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从主观臆想而非客观史实出发认识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从片面而非整体的视角切入把握所谓的“历史本质”,将历史当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按照特定的价值标准和政治目的抹黑、遮蔽甚至歪曲历史,通过否定党的历史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背离了历史研究的基本规范,一方面其所叙述的历史事实并不来源于可靠的历史材料,而是基于所谓的“私人回忆”,妄图通过捏造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奇闻逸事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以凸显自己在相关史学研究领域中的独创性。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热衷于挖掘领袖或英雄人物“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孤立的视角片面凸显历史的特定侧面,割裂、剪辑和扭曲具体事件与周围环境以及历史脉络的有机联系,用表面真实的历史事件拼接出荒诞的历史图景,以历史的表面现象遮蔽历史的深层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从个人意志入手分析历史发展,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走向归结于少数重要人物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社会历史发展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是历史规律性和个人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历史虚无主义片面强调个人意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回避甚至扭曲历史变迁的真正动因。对个人意志和历史进程的辩证关系,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才能科学说明个人与历史的辩证关系,既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至于通过否定党的领袖来否定党的历史,就更是别有用心之举了。

正确看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和实质,不只是一个学术和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不能将学术研究中思想认识和理论观点上的正常分歧当作政治问题,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谴责和批判,也不允许别有用心的团体和个人将具有政治图谋的鼓动和渗透装扮成严肃的学术作品,打着学术研究、学术自由的幌子,恣意污蔑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

三、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其重要意义在于科学评价党的领袖和历史,正确看待党的现在和未来,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

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创立的理论、制定的政策、取得的成绩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对党在改革开放以前艰辛探索的继承和发展。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明晰改革开放的方向。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两者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新中国成立后党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探索的完整历程。

改革开放是立足中国实际的自我完善,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完善、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继续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完善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改什么、怎么改,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和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不能变,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我们身上,否则就背离了改革开放的初衷和方向。我们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亦步亦趋地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罔顾国情而照抄照搬别国的制度模式。

在改革开放即将迎来40周年之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对党史国史的研究水平和宣传力度,讲深、讲透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和本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揭露其险恶政治意图,清除其恶劣政治影响。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1-07/5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