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北上抗日宣言:长征的动员号角

作者:   来源:共产党员网  

1934年8月1日,在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全文刊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

1934年8月1日,在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全文刊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

从江西省会南昌出发,东南而行,驱车近四个小时,一座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出现在眼前。叶坪革命旧址群、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云石山革命旧址群……一处处红景点散布在山山水水之间。这里,是当年中央苏区的心脏所在——“红都”瑞金。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就战斗在这里。

1934年10月10日,举世闻名的长征由此开始。然而,有很多人并不了解,此前三个月,已有一支红军队伍——红七军团,携带着一份抗日宣言,离开中央苏区浴血北上,可谓长征的先声。

在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腹地全面推进的严峻时刻,1934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发展群众游击战争,建立新的根据地。出发前,中央为红七军团准备了160余万份宣传材料,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

1934年8月1日,在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全文发表了这份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等于7月15日联合签署的《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同一天,在瑞金举行的阅兵典礼上,朱德率领受阅红军举行了抗日宣誓,毛泽东在讲话中说:“苏维埃政府与革命军事委员会已下令全国红军随时准备随着先遣队出发。”

在瑞金市委党史办,记者见到了这期《红色中华》的一版上刊印着,“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全中国的民众总动员起来!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中国而战!”的标语,十分醒目,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

党史办主任刘前华介绍:“这一《宣言》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我们东三省、热河、内蒙古,继而夺取整个华北的严峻形势;指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目的及蒋介石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卖国政策;揭露了蒋介石之流在‘无力抗日’的名义下,集中全国百万以上军队,耗费10万万银元,用了他们所有的飞机大炮,向全中国唯一反日反帝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进行‘围剿’的反革命面目;提出了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为了争取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一系列具体主张。”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出征、《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的发表,对当时苏区军民而言,是嘹亮的动员号角。

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部队中抗日情绪的高涨,时刻准备着在抗日先遣队后面出动,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瑞金市委党史办收集的一份份珍贵史料,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瑞金人民为红军北上抗日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到1934年8月底止,瑞金各级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除收集被毯几千条、棉花几千斤外,还收集了一大批绵衣、大衣、单衣、袜子、绑带、军帽、套鞋、斗篷、油布、包袱、口盅、水壶、干粮袋等军用品,从而保证了红军有被毯及日用品。

1934年9月初,中央各机关发出号召,要求在10月10日前,筹集到20万双草鞋。瑞金的广大妇女们为不使一个红军战士赤足作战,捶草搓绳、日夜赶制,超额完成编织草鞋15000双的任务。

1934年9月1日,中共中央局、中革军委总动员武装部等五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苏区在9月间动员3万名新战士上前线,瑞金人民热烈响应,只用9天便根据中央分配完成3000名扩红任务。按中革军委9月10日下达的关于红军各军团后方勤务组织的命令,瑞金于9月20日前又完成了动员扩红4000名的任务。

“为了支援北上抗日、扩大红军力量,当时的瑞金,到处是妻送夫、父送子、父子同上战场的情景。当年只有24万人口的瑞金,参军参战支前的有11万多人,参加长征的有3万多人,牺牲在长征途中的烈士有1万多人。”刘前华说。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在这一伟大而艰苦卓绝的过程中,“北上抗日”,是红军始终高举着的旗帜,它成为鼓舞红军将士们英勇作战的精神支柱,成为红军将士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2-16/5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