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淮海战役功劳谁之最(一):党中央、毛主席、蒋军将领如是说

作者:高戈里   来源:察网  

淮海战役功劳谁之最(一):党中央、毛主席、蒋军将领如是说

高戈里

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老一辈革命军人,说到自己的战功,几乎异口同声“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

而今的社会,为某些开国战将战时的苦劳“争功”、战后的待遇“叫屈”之声,却不绝于耳。

难道我们的革命前辈在公众面前,人人都是虚情假意的谦谦君子?在组织面前,个个都是泯没“自我”的诺诺小人?

否!

因为,他们不是争雄逐利觅称侯的军阀,他们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不服务人民群众,他们一无是处!

因为,他们不是打家劫舍窜四方的流寇,人民军队靠人民,只有和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才能打赢人民战争,不深入人民群众,他们一事无成!

因为,他们不是争强斗狠缺思想的打手,他们的功劳无一不建立在“走群众路线”基础之上,在功劳面前,他们首先想到冲锋陷阵的基层指战员,想到流血牺牲的千百万革命烈士,想到哺育子弟兵的亿万人民群众,不融入人民群众,他们一钱不值!

一、党中央、毛主席、蒋军将领如是说——百万民工支前何以保障战斗力

淮海战役功劳的归属,党中央早在淮海战役结束7天后就有过结论——1949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饶漱石、张云逸、粟裕、谭震林、陈赓诸同志,华东人民解放军和中原人民解放军的全体同志们,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并明确指出:

【凡此巨大战绩,皆我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与战斗员、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前后方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所获的结果。】

关于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陈毅分析道:

【一是敌人错误判断,认为我们没有力量,不会集中兵力与他决战。二是在战役战术上分批分割歼敌,我军主要进行近战夜战,发挥我们的长处。三是庞大雄厚的民力支援,淮海战场上的军力对比,实际上成为500万对80万,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四是战役过程很艰苦,好比钝刀切脖颈,难以一下把敌人歼灭,是靠战士勇敢、献身精神和天才的创造力来完成战略战术上的正确决策。五是发挥了政治攻势的作用,在战役中敌军有5个师起义,1个师投诚。在俘虏政策上,实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敌人实行分化。在这些原因中,人民的支援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500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高戈里:淮海战役功劳谁之最(一):党中央、毛主席、蒋军将领如是说

淮海战役中,中原人民支援我军弹药、物品的架子车队

——图片来自淮海战役纪念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淮海战役作战目标的战役设想、聚歼敌人的战场预设以及战役展开的兵力规模,受制于解放区对战争的支持程度。

1948年11月8日,即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碾庄战役发起之前,粟裕等致电中央军委,在分析了蒋介石可能采取继续在江北与我周旋和立即放弃徐蚌等地,将江北部队撤守沿江的两种方案后,强调了淮海战役的先决条件:

【我们不知各老解放区对战争尚能支持到如何程度,如果尚可能作较大的支持的话,则以迫使敌人实现第一方针为更有利。】

同年11月9日,就粟裕提出的战役设想的前提条件,中央军委回电粟裕等: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同年11月14日,就战役保障问题,中央军委又致电刘陈邓并告粟陈张、韦吉、谭王,同时部署华东局、中原局:

【此战役为我南线空前大战役,时间可能要打两个月左右,伤员可能在十万以上,弹药、民工需要极巨,请华东局、中原局用全力组织支援工作。】

11月22日,中央军委再发一电,将调粮、弹药接济等支前任务,扩大到华北局。

史料记载,淮海战役期间,华东、华北、中原、冀鲁豫解放区人民全力以赴支援我军作战,共出动:

【民工约543万人,其中:
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随军服务两三个月以上)
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一般服务30天以上)
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一般服务10天左右)
担架20万副
大小车88万辆
挑子5.5万副
牲畜76.7万头(未含冀鲁豫行政区)
船8500只
粮食一共筹运96000万斤
其中:前方实用43400万斤】

战役最后阶段,我参战兵力与前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达到一兵九民,大大超过战役初期一兵三民的概算。仅筹集调运的粮食一项,若全部装上小车,车装200斤,这个小车队伍即可以从南京到北京排成八行。

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在根据地司空见惯,但在长期受国民党反动当局统治的地区却成了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儿。史料记载:

【沂南担架团,在朝阳集附近时,群众看着民工穿的很破,以为这都是跟着部队出来混饭吃的,一个老大爷问民工高培忱:“你那里歉年几年了?”高培忱就主动和他解释好多问题,说明解放区丰衣足食,解放区大批给养日夜不断的向这里运,我们是吃着自己的粮食来帮助你们解放。
渤海四分区担架团,特等功臣杨丙信,在徐州北于村住时,在一家姓张的大爷家,他宣传了共产党民主政府怎样帮助老百姓生产,爱护老百姓和怎样实行土改等。张大爷的侄子张光明,在一旁听了,他站起来说:“怎么真的还有这样好事吗?”接着他就说起他今年18岁,12岁就没有父母,撇下了3亩地不会种也都卖了,他要求跟杨丙信一块去支前,复员后一块到解放区去,杨丙信对他解释说:“蒋介石快消灭了,这里很快和俺那里一样了。”当他行军走出十多里路时他又赶了去,指导员让他吃了饭,才把他动员回去。
很多新区群众不明白民工怎样来的,不少群众问民工:“是不是抓来的?”安丘县的一个18岁民工告诉他们说:“蒋介石在那里把俺糟蹋的和你这里一样苦,共产党领导生产救灾救了俺,俺支前都是自愿来的,打不倒蒋就没好日子过!”
许多民工团队的和长长行列,经过徐州、蚌埠时,市民们都奇怪地说:“怎么这些伕子也没押着的他们不跑呢?共产党真是有办法!”民工答复他们说:“支前都是自愿的,消灭了老蒋才能过安稳日子!”】

高戈里:淮海战役功劳谁之最(一):党中央、毛主席、蒋军将领如是说

淮海战役中踊跃支前的民工小车队

——图片来自淮海战役纪念馆

对于人民群众的作用,淮海战场上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更是有着震彻肺腑的感受。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回忆,双堆集战斗结束后,他和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等被俘将领被押往后方途中——

【但见四面八方,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呈现出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以前带着部队经过这些地方时,连一撮猪毛都没看见,现在怎么有了,真是怪事。通过村庄看见解放军和老百姓住在一起,像一家人那样亲切,有的在一堆聊天欢笑,有的围着一个锅台烧饭,有的同槽喂牲口,除了所穿的衣服,便衣与军装制式不同外,简直分不出军与民的界限。我们这些国民党将领,只有当了俘虏,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在强烈的对照下,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正视铁的事实,承认共产党、解放军所在的地方,和国民党、国民党军队所在的地方,有两个世界的天壤之别。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18军的最后败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群众,靠优秀干部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军队,靠优秀将领统领指挥,才能打胜仗。

革命队伍不否定英雄,不能容忍的是“个人英雄主义”——1948年1月16日,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在东北军政大学上级干部大队作报告时,曾痛斥:

【和党的利益相对立的,是政治上的标新立异,个人突出,个人的地位利益的权威观念。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我个人有没有威信、权力与地位,拼命地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建立自己的信仰,不管党有没有信仰。差不多在许多同志中间都存在着,这就叫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做了一些成绩,打了一个胜仗,就骄傲异常,目空一切,盛气凌人,强调个人的功劳。其实,想错了,把个人的功劳太突出了,离开党,离开干部,离开群众,你能作出什么功劳来?在家里当工人,当农民,有什么英雄领袖?就是因为有党。工作有成绩应当全面去想一想,打仗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根据地,你个人无论如何不能打胜仗。打仗要靠干部,靠广大士兵,否则你就是再好的指挥也不能打胜仗。如果后方不支持你,人民不支持你,你也不能打胜仗。没有子弹、炮弹,没有兵员补充,没有粮食吃,也不能打胜仗。没有地方支持也不能打胜仗。如果有个人功劳的话,那么论功行赏,个人也只能放在第四位。第一是党,第二是群众,第三是士兵和干部,第四才是个人。个人英雄主义之所以没有根据,所以要不得,这是因为他和党的思想不相符合的。】

华东战场,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将“个人英雄主义”斥责为“单纯的打手观点”。

中原战场,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批评更为严厉——《中原军区关于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与制度的训令(一九四八年六月十四日)》严肃指出:

“有些有能力的干部容易发展骄傲自大、个人英雄主义、不虚心、不民主、轻视政治、忽视组织和纪律等等倾向,因而障碍了他们的进步和发展。”】

还要求各部队警惕其中少数人“发展了极恶劣的军阀主义、脱离群众的倾向,腐蚀了部队的战斗力”。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在毛泽东统领的人民军队中,没有政治头脑、缺少政治觉悟的“打手”,通常是被帮助、被教育的对象——史料记载,中原野战军某部“在查整中曾暴露右倾军阀主义、贪污腐化、干部不团结、反上压下等现象,查整中用算伤亡账方法,及提出如何对得起太行山人民及党政的口号,激发了极大多数干部的反省与觉悟,不少高级干部在反省中,惭愧痛哭流涕,最后思想、作风、工作得到很大进步”。

8年前,笔者在《我研究中国革命战争史为什么聚焦基层士兵》一文中曾有过如下假设:如果电视编导将《亮剑》中的共产党将领李云龙与国民党将领楚云飞对调,互换指挥对方的部队,在剧中,编导解读历史的逻辑依旧周延,人际关系表达的情理依然通达。但是,如果让现实中粟裕和杜聿明在淮海战场上互换部队指挥,肯定行不通!

为什么?

因为,电视剧宣传的是英雄史观,而现实中的人民战争靠人民,靠走群众路线!

唯物主义从来不否定杰出领导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就淮海战役来讲,若论个人的作用,非毛泽东莫属!当年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曾说:

【淮海战役确实是一次伟大的战役。我们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有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和总前委的正确领导,后方党政军民的全力支援。】

国民党嫡系将领对我军的评价更有意思——回顾曲折历史后曾著文“走毛泽东的道路就是胜利”的徐向前,1948年2月23日在临汾前线营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提到:

【华野整理的蒋军七十四师调查材料……谈到,敌人批评我们是吃战略饭的,不是吃战术饭的。说我们毛主席的战略指导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部队的战术动作,他们是很不佩服的。】

既要坚持人民史观,又不否定杰出领导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二者如何辩证统一,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有过经典论述——1960年6月,毛泽东在郑州分别会见来自亚、非、拉地区的外国朋友后,修改了熊向晖起草的新闻稿,把原稿中“中国人民伟大领袖”、外宾“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样一些话删去。据熊向晖回忆,看到主席如此修改,熊向晖认为这都是外宾的原话,很不理解,于是,毛泽东与熊向晖之间有如下一段对话:

【主席问:有什么不理解的?
我说:昨天写了非洲朋友“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敬爱”,这是他们的原话,主席把“中国人民伟大领袖”这几个字删掉了,说是“要不得”。今天写了拉丁美洲朋友“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也是他们的原话,也完全符合事实,我不理解主席为什么那样改。
主席说:人家那样讲,我们不能那么写。我们搞了这些年的建设,不能说没有成就,说“伟大成就”就不符合事实。“一穷二白”的面貌还没有改变,有什么“伟大”呀!
我说: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这符合事实吧?
主席说:为什么一定要说毛泽东的领导呀,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就取不得成就了?这是唯心史观,不是唯物史观。我把唯物史观概括成一句话,叫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实践证明,过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你不赞成?
我说:唯物史观并不否定杰出的领导人的作用。
主席说:这是半截子唯物史观。领导人和人民不能分开,也不能等量齐观。我讲了,今天你也写了,“人民是决定的因素”,领导人不应站在人民之上,不应站在人民之外,必须站在人民之中,是人民的一部分。所以,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了你们,也包括了我。如果脱离人民,做官当老爷,那就不能包括。总而言之,必须突出“决定的因素”,突出人民,决不要突出个人。】

拒授军衔、拒佩勋章、拒绝将自己置于“人民之上”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心里装的,是能够翻天覆地的亿万劳动群众,是已经血沃中华的千百万革命烈士!

因为,他老人家坚定地认为: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由此,才凝聚了草根大众“粪土当年万户侯”“敢教日月换新天”之伟力,才有了“六亿神州尽舜尧”“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毛泽东时代!

高戈里:淮海战役功劳谁之最(一):党中央、毛主席、蒋军将领如是说

毛泽东接见熊向晖

高戈里:淮海战役功劳谁之最(一):党中央、毛主席、蒋军将领如是说

2019年5月27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5-28/5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