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炎黄春秋》载文恶意歪曲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作者:春晖   来源:红色文化网  

《炎黄春秋》载文恶意歪曲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万里浪  

    

    《炎黄春秋》第十二期刊登“茅盾1949年尴尬处境”一文,对茅盾,我党著名作家、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社会活动家进行恶意歪曲和攻击。但舞剑者心目中的沛公,是我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这才是这家刊物进行恶意歪曲和攻击的真正对象。
    我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一贯的。早在建国不久,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不止一次强调中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作出积极的评价。这都是有文可据,有案可查的。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简单化、粗暴的失误,伤害了一些知识分子,这是沉重的教训。为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党也作出了积极的有成效的努力。文章攻击的矛头主要集中在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方面,这方面也确实曾经存在过上述的一些失误。我们大家也都认真地从中汲取了必要的教训。但是思想改造的目的和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诸如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对党内知识分子则要求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要抵制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等等。这些,有错吗?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的长征中,我们越发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时,也对知识分子提出了上述高要求(当然,对于党内和党外,层次上的要求是不同的)。世界观的改变是根本的改变,这是至理。周恩来同志经常提到的“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名言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也是当今广大知识分子乐于奉行的人生信条。
    茅盾同志一生严格自律,严以饬己,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在他脱离党的组织的漫长岁月里,他总是紧跟着党的步伐,听从党的召唤,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着自己。他积极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不断地从严解剖自己,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积极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这些,都是盖棺定论的客观事实。在漫长的思想改造的过程中,他也发生过犹豫、苦恼,有时甚至踟蹰、踯躅。这没有什么奇怪,这都是一个真正的蜕变中的战士正常的人生轨迹。因为,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这个战士始终在追求着进步,追求着真理。人们从茅盾脱离党的组织以后,毕生都执着地追求恢复党藉的不懈努力中,从他在弥留之际依然恳切请求中央严格审查他的一生,并希望追认他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至诚至切的生命呼吁中,窥察到了他的心迹和胸臆。而党的组织同茅盾的心灵也是相通的。茅盾逝世后,他的党藉迅即得到了恢复。但是本文作者商昌宝先生从他自己偏仄、自私的世界观出发,却一再对茅盾赤子般真诚的追求、奋斗、改造,进行恶意歪曲,说什么“无论他怎样紧跟,始终难以避免尴尬的遭际”,“只能默默吞咽着尴尬的苦水”……
    商先生在文中引用了大量茅盾的文章、信函、检讨中的词句。但是作者是属于21世纪中国境内申公豹般的人物。他倒骑着驴子,看什么都是倒过来的。茅盾的许多由衷的语言和心曲,在作者眼里都成了茅盾的尴尬和无奈。茅盾许多对自己深切的解剖,一些十分深刻的自我认识,可以成为一般知识分子的改造世界观过程中仿效、引以为榜样的自律,在作者眼里都是无奈的、被动的、尴尬的,是打碎牙齿和血吞,是“压抑和激愤到极点的”……例如:茅盾在上任文化部长之初,一次因为选择一些西方文学名著的翻译书目,受到周恩来的严厉批评,茅盾在20多年后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感到极舒服、极痛快、感到眼睛明亮些了”。这是茅盾接受并消化了一次正确批评后情真意切的实话,说明他思想上的进步,有什么错?接着茅盾又说:“当时有毛骨耸然之感”,这说明当时茅盾对错误严重程度在有了认识以后的心情,这也是一句实话,有什么错?
    再如,1952年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十周年之际,茅盾撰写了“认真改造思想、坚决面向工农兵”的文章,提出:“事实证明……如果能真正体会、坚决执行,那他在工作中就不会犯错误,就会做出成绩;反之,就一定会犯错误,或把工作做坏。”而目前文艺界思想混乱状态,以及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严重的错误或缺点,都是因为“对于毛主席的文艺方针理解的不够,似懂非懂,自以为懂,因而在执行政策时,常有偏差或错误。”
    在谈到小资产阶级思想改造的问题时,茅盾说:“近来陆续发现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便生活于工农兵中,投身于现实斗争、为时甚久,而思想终未得到彻底改造,则当环境改变时,受不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便会失去立场,铸成大错。”茅盾还表示一定下决心做好两件事,即:一、深入群众的斗争生活,认真改造思想;二、虚心刻苦学习社会,坚决执行工农兵方向。这些话,准确到位,有力量,有针对性,掷地有声,今天读来,仍然觉得有感染力、生命力,有什么错?
    又如茅盾在主编《茅盾选集》中写的“序言”,对过去一些作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作出剖析以及对深刻教训的汲取,给人以很深的启示。茅盾说:“要描写斗争中的工人群众则首先必须在他们中间生活过,否则,不论你的‘第二手’材料如何多而且好,你还是不能写得有血有肉的。”这句话是一个觉醒者的深切感受,说得有多好!茅盾还在“序言”里说:“一个人有机会来检查自己失败的经验,必须是又沉重而又痛快的。为什么痛快呢?为的是搔着了自己的创伤,为的是能够正视这些创伤总比不愿正视或视而不见好些。为什么沉重呢?为的是虽然一步一步地逐渐认识了自己的毛病及其如何医治的方法,然而年复一年,由于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两俱不足,始终因循拖延,没有把自己改造好。数十年来,漂浮在生活的表层,没有深入群众,还是耿耿于心,时时疚愧的事。”这表明茅盾对改造自己世界观的迫切心理,也表明了茅盾可敬的耿直性格,他说的净是肺腑之言哪!但是所有这些九鼎般厚重而又捧出一颗赤子之心般的真诚,在作者笔下都成了嘲笑、怜悯、讥讪茅盾的贬义词,成了茅盾自己编排自己的违心的甚至旨在争宠、示媚的独白,这样的恣意歪曲、污辱,有多么严重,多么无耻!但是作者的歪曲是徒劳的,枉费心机的。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茅盾是我国进步文学的巨匠,是党的巨大知识分子鸿鹄队伍中杰出的一员,而作者只是一只渺小的可怜的雀子,难道不是这样吗?
    当然,作者拿茅盾开刀,目标是针对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作者无非是想说,茅盾这样一个大知识分子都经受了如此不堪的遭际,遑论一般的广大知识分子,他们的遭际比起茅盾来,自然是更不济的了,甚至是必然要陷入绝境的了。这就是作者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打分和评价。作者站在敌对阶级的立场上,看待我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人们自然是难于与其共谋的,是难于与其找到共同语言的。但是,这不打紧。让作者去保留自己的世界观好了。打紧的是,对作者这种蓄意的歪曲,必须予以充分揭露。这种揭露将必然进一步擦亮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眼睛,懂得如何坚持正确方针,继承优良传统,深刻汲取失误的教训,扔掉别人强加的思想包袱,轻装而又能勇敢地前进。(2011年12月22日)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26期)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3-05-01/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