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杨开慧的哥哥给主席写信希望能进京工作,主席复信“不要有任何奢望”

作者:沈栋年   来源:文汇报  

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杨开慧的哥哥给主席写信希望能进京工作,主席复信“不要有任何奢望”

沈栋年

开国大典.jpg

1950年5月上旬,我从中央团校第二期结业,分配到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后改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协助处理群众给毛泽东的来信,直到1966年6月。

毛主席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指定他的政治秘书田家英负责处理。后来,由于群众来信不断增加,田家英一人忙不过来,于是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陆续调进一些同志协助处理。群众来信按内容分类,分工负责办理。其中有一些是毛主席的亲戚、朋友的来信,划为旧谊类,我就协助田家英处理这类信件。

毛主席的亲戚、朋友的来信,一般都要送给毛主席亲自阅读。但其中有少数是错认、冒充主席亲友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加以分辨。为了提高分辨能力,需要熟悉主席的家庭和个人历史情况,为此我曾阅读了萧三和李锐先后写的关于毛主席青少年时期活动的两本书。

主席亲友的信件在给毛主席送阅前,先登记,摘录主要内容,建立档案。送阅时,在原信封上贴纸条,写明来信人姓名,用一句话概括来信的内容。如“某某,叙别情”“某某,求见”“某某,要求介绍工作”“某某,反映农村缺粮情况”等等。这样做,是为了使毛主席可以一眼就知道来信的主要内容,以便区分轻重缓急。

毛主席看重亲情,珍视旧谊,对亲戚朋友的来信,他都亲自写信回复。毛主席交给我们的复信,有不封口的,也有封了口的。但最初不管封口不封口,我们都要打开抄录下来,和亲友的信一起存档。有一次,一封已经封了口的复信交到我们这里后,我们照例打开进行誊抄。这时,大概是毛主席觉得复信中有的字句需要再斟酌并做些修改,遂我们又将那封复信从秘书室索回。

毛主席发现封了口的信封被拆开了,便查问究竟。田家英就此向毛主席说明,这样做是为了抄录留底作为资料保存。毛主席听后表示同意,约定今后他的复信交给秘书室时不再封口,但若是封了口的信,则不许拆开、不要抄存。

毛泽东写信.jpg

在我的记忆中,当中共中央进驻北平,紧锣密鼓筹建新的人民政府那段日子,最早给毛主席来信的亲友,是在湖南长沙市的杨开智和周世钊。

杨开智是毛主席夫人杨开慧的哥哥,他来信报告了家人的情况,还流露出想到北平(10月1日后为北京)并希望得到较为理想工作安排的念头。毛主席看了他的来信,得知杨开慧的母亲还健在,非常高兴。毛主席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第四天给他复信,要他打消进京工作的念头:“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让市政府为难。”

在给杨开智复信表述了自己的意见后,毛主席在当天又给时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的王首道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使用的是同样非常严肃的口吻:“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

后来在1950年4月,毛主席亲派长子毛岸英赴湖南长沙,带着人参、鹿茸等礼物去探望杨老夫人,并到长沙板仓祭扫了杨开慧墓。毛岸英行前,毛主席给杨开慧母亲向振熙写了封信,通报毛岸英的行程。

1960年,杨老夫人向振熙九十寿辰,毛主席为此写信给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托她送礼祝贺。两年后,杨老夫人辞世。毛主席又致信吊唁,并对杨家人说:“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

——摘编自《党史天地》2016年10月[下]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0-08-06/6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