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敌弱点 快速突击:志愿军穿插战术屡建奇功
陶国尹
我军善用穿插迂回战术,取得丰硕战果,图为云山战斗中被俘美军士兵。
“如果没有阻力,中国人的整个纵队会穿过防御工事,一直深入到‘联合国军’阵地后方”“中国人擅长穿插到我军薄弱部位实施袭击和强攻,把我军阵地分割成若干小目标各个歼灭……”以上这些文字,来自美国、韩国不同年代的朝鲜战争官方战史,描述的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神入化的穿插战术。美军、南朝鲜军等参战国军队都曾因此大吃苦头。
抓敌弱点的破击战。革命战争时期,长期处于装备劣势的人民军队擅长以巧取胜,极力避免硬碰硬的消耗战。穿插迂回战术,就是在这一思路下产生并大量运用,成为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传统战法之一。
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美军等17国军队的空地立体突击和密集火力打击,我军发扬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深入贯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作战方针,广泛采取穿插、迂回、包围等战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
从113师穿插三所里、124师穿插济宁里、第27军穿插新兴里等经典战例,到横城反击战中的穿插鹤谷里、三岔口,及金城战役中的穿插二龙洞、奇袭白虎团。我军每一次进攻战役,几乎都伴随穿插行动,巧妙地抓住敌弱点而入、奔着敌要点而打。
以124师穿插济宁里为例。在距离较远、地形复杂和道路较少的情况下,该师经战前严密情报侦察,利用突破口从道城岘经巨林川、官厅里、柯芝屯向济宁里穿插。这是一条高山连绵、丛林密布、白雪皑皑的三级公路。沿途虽有敌机轰炸扫射,纵深守敌阻拦,但由于地形隐蔽、道路曲折,完全出敌意料。我军大胆猛进,遇敌后尽量靠近形成交错态势。白天向敌纵深大胆穿插、边打边进,8个小时内打了9仗,前进20公里,攻占济宁里,切断南朝鲜军2师和5师一部退路,圆满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受到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
习惯于一线平推作战的敌人,对我军避实就虚、迂回包抄的穿插战术极不适应,几乎每次都被我军抓住弱点、长驱直入。
最令美军无奈的是,穿插迂回的我军部队,还时常化装伪装,屡屡骗过其空中侦察和后卫部队。据美军战史记载,云山战斗中,我第39军116师246团4连就化装成南朝鲜军快速穿插,路过二滩川大桥时还和美军握手致意。随后我军快速突入云山城,搅得美军天翻地覆。
我军战史也有记载,在济宁里等穿插战斗中,我军利用缴获的对空联络板,向敌机发出错误指令,扰乱其行动。
快速突击的奔袭战。穿插战术强调出其不意、以快打慢,困难的是急速行军。由于穿插迂回行动往往利用敌部署间隙和侧翼,一旦为敌所察觉,就会陷入重围中。因此,隐蔽性和突然性是穿插迂回成败的关键,突击速度又是达成战役突然性的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第38军113师向三所里穿插,断敌退路、阻敌增援。该师忍受极度疲劳,在14个小时内急行军72.5公里。
113师先后打垮南朝鲜军7师、土耳其旅、美军25师和英军28旅等敌的阻击骚扰,先敌5分钟到达预定地域。113师与逃敌、援敌激战50余小时,截断军隅里美军骑兵第1师的退路,打乱敌战役部署,为实现战役合围立下头功。
113师约5.1公里的行军时速,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步兵急行军的纪录。几十年后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第18空降军每小时攻击前进距离,也不过4.1公里。113师和我军其他部队的战役穿插,给美军造成了心理阴影。第四次战役后,志愿军第12军调至朝鲜东海岸整训,从美军视野中消失。美军以为第12军又要穿插迂回,不知会从什么地方出现,派出大批飞机侦察。由此可见我军穿插战术之威。
前后夹攻的围歼战。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多次进行中远距离穿插,各级指战员多次实施大大小小的围歼战,准确打击敌要害,造成敌混乱,割裂敌防御部署。这对于加快战役战斗进程,夺取进攻作战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新兴里歼灭战为例,志愿军第27军238团4连利用美军部署间隙,直扑其7师31团“北极熊团”指挥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捣毁该指挥所,毙其团长、夺其团旗,一举瘫痪该团指挥系统,为全歼该团拔得头筹。新兴里一战,我军4个建制团歼灭美军1个加强步兵团,穿插战术功不可没。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沙坪村袭击战,114师341团2营利用南朝鲜军7师两个团的结合部缝隙,在敌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渗透至敌炮阵地附近。该团采用“一点两面”战术,分割包围敌炮兵阵地和营指挥所,然后发起突袭,仅两个小时就端掉1个榴弹炮营,为全歼敌军创造重要条件。
无论是师级单位的战役级穿插,还是营连级别的战斗穿插,我军各级指战员都能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丰富经验,实施各种规模的穿插迂回包围,使敌腹背受敌、四处挨打,轻则乱敌部署,重则断敌后路,极大减轻正面主攻部队压力,把战争指挥艺术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战役、战术层面的精确打击和体系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