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钱昌明:铭记历史为了什么?——写在“12.1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后

作者:钱昌明   来源:红歌会网  

铭记历史为了什么?

——写在“12.1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后

钱昌明

  12月13日,这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刻骨铭心的日子。

  83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了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随即兽性勃发、大开杀戒,屠杀了30余万平民,犯下了滔天的反人类罪行。

  这是一场民族灾难,更是十足的国耻!凡中华民族子孙、所有爱国人们,必须永远牢记。只有不忘国耻,才能知耻而后勇;只有吸取惨痛的历史教训,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只有以史为鉴,才能警示当今与未来。

  今年的“12.13”,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按理,舆论应该重视这一历史事件。遗憾的是,在双十一、双十二“买、买、买”的热潮冲击下,网上的纪念文章廖廖。即便偶有所及,亦言不及义。

  我们为何要不忘“12.13”纪念日? 大多只讲“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以表达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30余万南京和平居民,像羊羔一样被任意屠杀;数以万计的姐妹被任意侮辱、奸杀;几个日本兵可以押着数以百计中国人去刑场、遭枪杀;28场集体大屠杀,858次零散屠杀;……

  所有上述悲剧是怎样发生的?

  是因为中国人过去不珍爱“和平”? 所以要“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不!不是中国人不珍爱和平!而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战争:不是中国人民不珍爱“和平”,而是像松井石根、谷寿夫这样的军国主义分子在造孽作恶!

  今天,我们要铭记“12.13”国耻纪念日,要铭记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

  正确的答案:不是为了幻想和平,而是应该接受惨痛的历史教训。“南京大屠杀”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历史教训? 至少有以下三条:

  第一,要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不对它抱任何幻想。

  83年前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会发生? 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当政者——蒋介石集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幻想着以妥协、退让求“和平”。

  打自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日中战争起,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就已暴露无遗,此后对中国的侵略从无继断。然而,腐败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始终对它抱有幻想,力图通过妥协、退让,出卖民族利益,换取敌人的“谅解”,维持蒋家王朝的统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妥协、退让,采取不抵抗主义,丢掉了整个东北;1932年“一二八”事变,妥协、退让,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全盘满足日寇要求,强化日军在上海的侵略势力;1933年5月,出卖长城抗战,妥协、退让,签订了《塘沽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1935年5月,日军侵入平津,妥协、退让,再签《何梅协定》,变相抛弃整个华北。直至在全国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压力下,1936年12月发生了西安事变,蒋介石才被迫口头答应抗日,其后才有了1937年7月的卢沟桥抗战。即便如此,国民党政府仍不敢对日宣战。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才跟在美国后面宣布对日宣战。

  为什么会如此步步退让、养虎为患?答案只有一个:在蒋委员长内心,存在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个“和平”幻想。

  假如当初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时,国民党政府面对2万日军(其最多兵力不过5万),如果能不苟且偷安,能以30万东北军(后面还有数百万计的“国军”为后盾),进行抵抗,何至会有后来的南京大屠杀?

  第二,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反侵略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私有制的产物,只要私有制的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列宁在深刻分析私有制与战争的关系时指出:

  “战争同私有制基础并不矛盾,而是这些基础的直接的和必然的发展”(《论欧洲联邦口号》)。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参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想想昨日的阿富汗、伊拉克,看看当今的利比亚和叙利亚,这个世界上,谁不想过上和平的生活? 然而,只要帝国主义存在,随着垄断资本扩张、争霸的贪婪,帝国主义发动战略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回顾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二战”后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第三世界所有被侵略的国家而言,它们摆脱不了被侵略的命运,但却天然拥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进行反侵略斗争的权利。

  旧中国,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只顾一己之私,脱离广大人民,结果只能看到帝国主义的强大而自惭形秽。产生诸如“枪不如人,炮不如人,……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的失败主义逻辑,最终导致南京大屠杀的悲剧。

  新中国,毛泽东思想主导下的中国人民,面对不可一世的美帝纠集的“17国联军”,独独拥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反侵略精神,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把侵略者赶回到三八线求和、得胜凯旋。硬是把纸老虎打回原形,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一反一正的历史经验证明: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必须批判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失败主义,肃清洋奴思想;大力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反侵略精神。对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人们只有还之:“以战止战”!别无他途。

  第三,要在和平时期整肃腐败,从严治吏。

  “南京大屠杀”留给我们的又一个惨痛教训,那就是:国家必须在和平时期整肃腐败,从严治吏。平时不治,战时晩矣。

  蒋家王朝原本是一腐败政治集团所组成,他们嘴上高喊“三民主义”,实皆各为一己之私。各级官吏,无不追求升官发财、损公肥私。军队内部更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

  1937年11月中旬,蒋介石眼看淞沪会战的失利,知南京危急。11月20日,即以国民党政府名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决定把政府机关、学校迁往内地,一些有钱的市民也先期纷纷逃离南京。只是碍于南京是首都,蒋不愿落个“不战而逃”的名声,这才决定想象征性地进行一场“南京保卫战”。

  11月26日,蒋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主持南京保卫战。调集了13个师又15个团,约10万余人参战。参战部队多为淞沪会战中的残兵败将,人员严重缺编且士气低落;新征的数万士兵,还没来得及完成必要训练,即匆匆上阵。

  12月8日,日军开始向南京外围阵地进攻。11日晚,蒋介石即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图整理而期反攻”。12日,日军进攻中华门,负责防守中华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尚未接战,即率部向下关逃跑,造成城内混乱。当天下午,唐生智仓促召集师以上将领布置撤退。原定除第36师掩护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从下关渡江以外,其他部队都从正面突围。后唐生智为保存中央军嫡系部队实力,又命令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由轮渡渡江突围,结果导致军事指挥前后矛盾,陷入一派混乱。就在12日当晚,这个嘴上高喊“背水死战”口号,多次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城共存亡”的唐生智,却率先与司令部成员一起,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轮从下关煤炭港逃到江北。

  主帅仓皇出逃,各部队长官大多未及向下传达撤退命令,就抛下部队争先上船逃跑;士兵们则在逃跑的混乱中被打死或踩死;更多的守军因长官逃跑,就此成为失去建制的散兵游勇,纷纷抛弃武器,换上便装躲入民众之中。

  13日,日军入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

  如果没有这样一批国民党军队官兵进行这样一场“南京保卫战”,如果没有一场如此混乱无序的大逃亡;如果这是一场有计划的有序的军事撤退(包括平民的撤退),试问:还会发生如此规模的南京大屠杀吗?

  和平是美好的,它是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所热爱与追求的。然而,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帝国主义,和平就不能凭美好愿望与幻想所能得到,它只能靠斗争来捍卫,或只能以战止战。

  切切牢记:面对强敌,忘战必危!这就是当今铭记历史,纪念“12.1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意义所在。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0-12-15/6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