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戡《蒋介石日记的滥用: 杨天石的抄袭、模仿与治学谬误》出版(附:卢建荣序)
编委会
出版社:暖暖书屋文化事业
出版年:2021-3
页数:340
定价:NTD 400
装帧:平装
ISBN:9789869980838
作者简介:
李戡,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博士,博士论文为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From Victory to Defeat: TheChinese Mission in Japan, 1946-1952)。著有《李戡戡乱记》(北京:三联出版社,2010)、《国民党员毛泽东》(香港:明报出版社,2014)、《向忠发与中国共产革命》(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9)。
内容简介:
◎揭穿「中国大陆蒋介石研究第一人」杨天石的真面目。他视《蒋介石日记》如宝藏,让日记自己说话,自以为客观科学,实则贻笑大方。
◎本书揭示的并非一字不改的简单抄袭,而是道出一般人看不出的高明抄袭手段,令人大开眼界。
◎本书也示范了史料的运用,不可仅用一家之言,即使是当事人的日记,也会有模糊、删改、避而不谈、作伪的可能。欠缺前后脉络的掌握和多视角的比对,只会是史料的堆砌整理或断章取义,不具学术价值。
目次
卢建荣推荐序:李敖为台湾知识产值缔造一次出超记录
序言:从杨天石的一则访谈说起
第一章 早年杨天石
第一节 反右运动前后的杨天石
第二节 文革中的杨天石
第三节 文革后的杨天石
第四节 杨天石如何修改旧作
第二章 杨天石蒋介石研究的起步
第一节 杨天石何时开始研究蒋介石?
第二节 从孙中山研究到蒋介石研究——〈蒋介石为何刺杀陶成章〉
第三节 研究蒋介石的成名作——〈「中山舰事件」之谜〉
第四节 抄袭的开端——〈蒋介石与北伐时期的江西战场〉
第三章 杨天石的海外查档与蒋介石研究
第一节 新发现或小题大做?——〈胡汉民的军事倒蒋密谋及胡蒋和解——海外访史录〉
第二节 明目张胆的抄袭——〈黄郛与塘沽协议的善后交涉〉
第三节 抄袭之二——〈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端〉
第四节 模仿蒋永敬——杨天石的胡适研究
第四章 杨天石为什么老是慢人一步?
第一节 巧合还是模仿惯犯?
第二节 模仿蒋永敬的铁证——〈论马日事变及其解决〉
第三节 模仿蒋永敬铁证之二——〈武汉汪精卫集团分共前后〉
第四节 强夺杨奎松成果——〈蒋介石的赴苏使命及其军事计划〉
第五节 在台湾研究成果上「捡漏」和「补充」
第五章 杨天石与史丹佛蒋介石日记
第一节 跨足蒋介石对外关系的尝试——杨天石的〈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
第二节 解读外文材料的瑕疵——〈蒋介石为何拒绝在《延安协定》上签字?〉
第三节 迷信蒋介石日记的偏差——〈蒋介石与尼赫鲁〉
第四节 视角狭隘导致的误读——〈宋美龄与丘吉尔——抗衡大国强权之一〉
第五节 集谬误之大成——〈抗战期间中德关系的惊天秘密〉
第六节 英文语境下的人称误读
第六章 杨天石的书评
第一节 双重标准?——〈陈洁如回忆录何以尘封近三十年?〉
第二节 只看中译本如何有资格写推荐序?——评杨天石为陶涵写的推荐序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杨天石治学方法的总结与分析
第二节 杨天石人品的总结与分析
参考文献
推荐序/卢建荣
李敖为台湾知识产值缔造一次出超记录
一
李戡兄趁创作博论的间隙,腾出另只手写了一本、关于揭发大陆学者杨天石抄袭了台湾几位学者的书文,这些学者是蒋永敬、李敖、李云汉还有谢国兴等人。在短短两、三年中,左手中文、右手英文地使出双刀流本事的博士生,就我所知,极为罕见。光凭露出这一手,异日震慑江湖宵小,自是不在话下。我有幸成为他少数第一波读者之一,在他付梓前夕,乐于替他写序,以壮其行。
二
看到李戡书,不由得令我想起与乃父诸多相处事情的其中三件。首先,李敖先生于1995年某日,以电话约我见面。我首次是在他东丰街的书房见到他,继而两人相偕前往书房对面一家饭馆用餐。那时,李先生正在电视台做谈话性节目,想邀我对谈杜正胜的人品与治学,我当场予以婉拒,算是没给他面子。首次见面有点不欢而散。我当场没说婉拒的理由。事实上,那时是我人生困顿的暗淡时刻。从1991年7月至1992年2月28日,我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上班,历史组主任邢义田正在霸凌我、阻止我升等。其时恰值杜正胜是人类学组主任,伙同所长管东贵一起加入挺邢阵营,打压我不遗余力。之后还是有后续,我在因应此一困局上,决定避其锋锐,尽量争取时间做研究,延后并累积异日从事抗争的资本。所以,李敖邀我批判杜正胜,在我是抵触我既定的行事指针。我是1981年高去寻任所长时进史语所的,一进来便听他对我说:「这么好的读书环境,天下哪儿去找啊。更何况政府还付你钱读书。」之后约略与我会见李敖的同时,有来访的大陆名学者葛兆光,于羡慕史语所环境之余,也讲出类似高去寻讲的话。我渴求安静念书之心很强烈,故尔我没答应李敖。但我始终觉得有所亏欠李敖,寻思有所补偿。
另外两件与李敖交往事,都与抄袭有关。2010年,我认为该轮到我反击杜正胜集团的时日到了。我偕张友骅一起揭发史语所三位研究人员(按:其中两位是杜的学生)抄袭李敖书文的弊案。整个弊案的调查和揭发,在由张友骅发行的《社会/文化史集刊》第5期(2010.9)给刊登出来。那一期还是由时英出版社负责营销,之后就归新高地自家经营了。在我奉上10本刊物给李敖的当晚,他很高兴。我向李敖说,很荣幸有机会为你这位大文豪,出点小力气。万没想到他竟脱口说:「不对,这次,你是大文豪佐拉,我是受你仗义执言好处的德雷福上尉。」我吓了一跳,李敖的机智和风趣,我早就见识过好几回了,这次无非又是他的惯技展演罢了。我吃惊的,是他不暇思索地用了1910年代法国史的一个典故,而且在引用上显得不露痕迹。重点是,这是他对我答谢之意。我当然不至于乐昏头从此以佐拉自许。
有一天,李敖对我说,他所剩时日不多,却仍有很多事待做。许多件中只有一件,他无法优先处理。接下来说的,令我震惊。他说,他的蒋介石研究成果,被大陆学者给抄了。他没时间追究此事,但盼我帮他留意此人写的有关蒋介石书文。他告诉我此人叫杨天石。之后,文化大学办了一场蒋介石学术研讨会,杨天石赫然与会且贡献一文。迨会议论文集出版后,我持去转赠李敖。他没说谢,只是有点伤神。
三
今天李敖想做却没能去做的事,由其哲嗣李戡代为完成。我真说不出替李敖高兴的那份情愫。李敖有子代为复仇,而且就算李敖亲自复仇,恐怕也没李戡做得如此周到至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那是对仇家的彻底刨根以及毁灭性重击!这是李氏家学重现江湖。我为李氏加倍奉还的家风,喝采不已。
四
抓抄打假的工作,攸关中文世界学术境界提升,至关重大。在学术大国的西洋和东洋,抄袭事件偶有发生,却无人敢包庇抄袭者。抑有进者,凡被揭发以至东窗事发的抄袭者,只有夹着尾巴鼠窜,并自绝学界这条路可走。反观中文世界的学术社群,大陆和台湾都抄袭成风,被举发的人不仅不谢罪以远离社群,抑且获权势者包庇的竟大有人在。这就是学术大国和学术小国的差别所在。
台湾同大陆都是学术小国。仔细比较,小中还有更小,台湾比起大陆,更加小国。在抄袭成风的两岸,还有一项结构性人为障碍构成了彼此不易发现抄袭。那就是大陆台湾互相定位对方的书为「禁书」。台湾在1987年开始解禁大陆书,但大陆迄今仍对台湾书进行列管。先说1987年之前的台湾,一般读者读不到大陆书,只有学界少数人可以接触到大陆书。因而这造成台湾学者抄大陆书,不虞被发现。举其发生在七○年代的著例,譬如1973年(?)台师大教育系田培林学生为乃师出七十大寿论文集,其中有位门生厚颜抄了唐长孺名篇:〈九品中正试论〉,作为贺礼。这样荒唐事只有台湾无耻之辈干得出来。又如,1976年,台湾商务替台大哲学系教授陈鼓应出了本:《老庄哲学》之类的书。当有人提出陈抄袭事大陆学者时,陈竟要大家感激他,表示不如此,大家读不到「匪书」。这竟是抄袭有功呢。
大陆之于台湾,在知识产能上,前者十数倍于后者。而在抄袭上,多的是台湾抄大陆的。因此,便形成以下共生关系:大陆是知识出超国,台湾是知识入超国。就以我在中研院史语所职场的小天地而论,我就抓到有人抄大陆学者唐耕耦的研究。有人为申请进所,所作之演讲文竟抄自大陆鲍晓娜和张泽咸的文章。我都跟杜正胜所长(任期为1994-2000)报告过,他都予以包庇。所以后来我抓他学生抄李敖,我料定他非包庇不可。我只是没料到,时为所长的黄进兴与任副院长的王汎森,会以百分之两百的力道,帮杜正胜强力包庇抄李敖的贼徒。前此抄唐耕耦的那位同僚,据王汎森告知我,此人好几个月循墙而走、羞于见人。我才知王汎森从杜正胜处学其抄袭包庇学之三昧也。
五
在历史知识产制和传播上,台湾一向对大陆逆超,是千真万确之事。但有一个例外。大陆有学者如杨天石,在蒋介石研究区块上,他愧不如李敖、蒋永敬,以及谢国兴等台湾学者,就在两岸信息悬隔的屏障下,杨天石大抄特抄,不虞大陆学术社群会发现。他抄了之后,镇日提心吊胆李敖来抓他(另外蒋、谢两人与他形成利益共生关系,不会来抓)。好不容易等到李敖遽归道山,他才放下这颗心里大石呢,而老天爷却跟他开玩笑。李敖没动动手,并不表示李家不动手。李戡代父复仇一举,完全是杨天石没防到的。李敖只是物质生命结束,他的精神生命有李戡代为发挥其文化资本核弹级攻击。
六
李戡书不止揭穿杨天石自作孽不可活的丑事而已。他为了写本「戒抄宝训」,还处理了杨天石青少年人格养成与大时代的勾连,以及日记史料的方法论极限问题。关于杨之人格养成与大时代的关系这部分,我以为李戡书为我们揭示了「曲学阿世」以及「为稻梁谋」的机会主义者脸孔。这种人以后会大抄台湾学者,自是不令人意外。在日记的限制方法论部分,更是帮助有志史学工作者提升研究档次的津梁。这两方面是作者大方赠予读者的附带奖品,保证读者读了,眼界为之大开。
欢迎李戡加入抓抄打假大队。是为序。
卢建荣写于台北市景美岳泰峰范大楼
202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