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陶克:毛主席为雷锋题词始末

作者:陶克   来源:华山穹剑  

19633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其后,又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的题词。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和全国总工会随即分别发出通知,组织在各个群体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

由此,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个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

很多人并不知道,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的题词,最早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并不是196335日的《人民日报》,而是早于它3天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

那么,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什么能够成为在60年间始终激荡人心的号召?这短短7个字里藏着什么样的深意,对今天的学雷锋活动有着什么样的启示?记者为此专访了雷锋杂志社总编辑陶克。

一、中国青年编辑部三次催文债

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一事的源起,还要从雷锋牺牲时说起。

19628月,雷锋牺牲后,他青春阳光的面容,他爱党爱国、助人为乐、勤奋工作、勤俭节约的事迹,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19631月,辽宁省军区、共青团辽宁省委联合发出学习雷锋的通知。19632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展开宣传和学习雷锋的活动。

1963215日,团中央作出决定,在全国青年中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社立即行动起来,精心研究怎样才能做好这次宣传工作。

作为半月刊的杂志,如何能够赶超宣传速度更快的报纸,后来居上,做出声势呢?

杂志社立即召开编委会,展开热烈讨论。有人提出,可以发两期《中国青年》合刊,出版学习雷锋专辑。这个提议通过了,但要想在深度和声势上超越其他媒体,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时,思想修养组组长王江云提议:能否请毛主席题词?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但冷静之后,大家又犹豫了:毛主席工作那么忙,会同意吗?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认为毛主席非常关心青年工作,也许会同意,于是决定试试看。

一封三四百字的简短信件经黎勤起草后,由总编室毛笔字写得不错的编辑丁有和用老式竖行信纸誊抄一遍,信封上工整地写着:中南海,呈毛主席。

很快,编辑部将请求毛主席题词的信送到了中南海西门传达室,并在此后的几天中三次催文债

218日,请求毛主席题词的信发出两天后,编辑部朱伯颖便急切地打电话向毛主席办公室的同志询问:是否收到信件?主席是否看了?准不准备题词?

时任毛主席秘书的林克回答:信收到了,主席也看了,但并未表态。尚未表态,就说明主席正在考虑,还有希望,这足以令大家感到振奋了。

20日,朱伯颖再次打电话询问。主席已决定为你们题词了。林克的回答,让编辑部全体同志高兴极了。

为了保证出版时间,他们又打了第三个电话,朱伯颖请林克转告主席:《中国青年》是半月刊,只能每月1日或15日出版。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准备31日出版,付印时间是226日,希望主席能在225日以前题写好。

两天之后,222日下午三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中国青年》编辑部响起,听筒里传出:我是主席办公室的林克,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派人到中南海西门来取。听到这一消息,社领导立即安排通讯员刘全聚开着摩托车直奔中南海。

20分钟后,刘全聚带着一个牛皮纸信封回到社里,信封上写着请交中国青年杂志社朱伯颖同志亲收 中南海林寄几个字。打开信封,当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泽东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展现在眼前时,编辑部乃至整个团中央办公楼都沸腾了。

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也跑过来,大家欢呼雀跃、一片欢腾。

编辑部收到了毛主席的题词,比截稿日提前了3天。

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新闻界,各大报刊纷纷要求刊登题词手迹。196332日,《中国青年》第5期、第6期合刊出版,率先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三天后,也就是19633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

从此,学雷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3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

二、毛主席说我也向雷锋学习

从编辑部写信到毛主席题词,满打满算也就是一个星期的时间。那么,毛主席是如何了解到雷锋的事迹呢?毛主席此前肯定已经知道雷锋,有三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一张毛主席阅读《解放军画报》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627月,当时毛主席正在湖北武汉视察工作,在东湖宾馆中,他在一堆报纸杂志中挑出了1962年第6期的《解放军画报》,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这一期的《解放军画报》上恰好刊登了报道雷锋事迹的专题《五好战士与红领巾》。也就是说,这时毛主席就知道沈阳军区有个好战士叫雷锋。

第二个细节是毛主席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的谈话。19632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陆续报道了雷锋的事迹,同时摘发了雷锋日记。毛主席在仔细阅读后,对罗瑞卿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

第三个细节是周总理向毛主席推荐了雷锋这个好战士。在1963年初《人民日报》报道雷锋事迹后,当时的社长吴冷西曾接到邓颖超的电话,是周总理委托她打来的,说读了雷锋的事迹和日记很感动,他的事迹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很好地宣传这个典型。

周总理还说,事实一定要核对好。比如,日记中的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诗,好像在哪里看过,是不是雷锋说的?经过人民日报核实,这首诗是雷锋抄录的诗人姚筱舟的作品,这足以证明周总理对雷锋的关注。周总理与毛主席接触密切,很可能向毛主席介绍过雷锋。

三、毛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题词的首位先进人物

毛主席曾经为多位英模人物题词,如白求恩、刘胡兰、张思德等等。他的每一次题词都大有深意。那么,毛主席为雷锋题词有何特别之处呢?

一是题词对象的特殊性。

雷锋是毛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之题词的第一位。新中国建设者中英雄模范人物众多,毛主席为什么选择为雷锋题词?与前辈和同时代的众多英模人物相比,雷锋是平凡的,但也正因这份普通与平凡使得他的事迹人人可学,人人可为

在毛主席题词之前,从抚顺开始,学雷锋活动已经在人民群众中自发地开展起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正因为人民选择了雷锋,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的毛主席,顺应人民的心愿,选择了雷锋。

选择雷锋的另一个理由,要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1963年,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恶劣的国际形势,国内更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三年困难时期刚刚度过。大敌当前,国家有难,帝国主义扬言在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就在第二代、第三代身上

毛主席苦苦追寻破解之法,雷锋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长久的思索似乎有了答案:年轻的共和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互敬互爱、助人为乐,这些品格在雷锋身上都有生动的体现。

二是题词内容的特殊性。

毛主席之前为众多人物的题词,都对人物身上最鲜明的精神进行了准确提炼,比如为白求恩题写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刘胡兰题写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张思德题写的为人民服务

为雷锋题词的风格与上述这些不同,是高度概括性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到底学什么、怎么学?题词中没说,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毛主席的秘书林克回忆:他曾经拟了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等十来句话,供毛主席题词时参考。

但是毛主席最后都没有采用,而是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大字。

毛主席对林克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松柏之茂,隆冬不衰。在毛主席题词之后,不论是学雷锋号角的经久不衰,还是雷锋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都离不开对这个题词的无限想象。

来源:河南日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3-03-05/8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