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三大天书”的《毛主席三大名著》
张其武
笔者收藏有在抗日战争期间被人们誉为“三大天书”的《毛主席三大名著》的精本和平装本,距今已77年,现将其公开并作以介绍,以飨读者。
《毛主席三大名著》是1943年10月由中共晋绥分局出版,新华书店晋西北分店发行,本幅13㎝×18.8㎝,即32开本,草纸铅印,全书196页。书名页为白色,左右以“井”字形红线(两条竖线三条横线)分隔,横线左上方竖排“毛主席三大名著”7个美术字,横线的右上方为木刻毛泽东年轻时的半身肖像,紧靠横线右上从右至左横排“中共晋绥分局印”的字样。扉页上从右至左分别横排毛泽东三篇名著的篇名:《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下有“毛泽东著”的字样,再下面是出版单位——“中共晋绥分局出版”;出版时间——“1943”。版权页除书名外,分别有:“著者:毛泽东”;“出版者:中共晋绥分局”;“印刷者:吕梁印刷厂”;“发行者:新华书店晋西北分店”;出版时间:“民国三十二年十月”;“定价三十元”等。书的目录之后,附有两页“正误表”,这说明出版该书是非常认真的。
在此之前,毛泽东的这3篇著作分别出过单行本,将这3篇合订在一起出版,还是首次。有些藏书家和文献学家,也没有见过该书。据查,目前国家图书馆仅有1945年涉县出版的《毛主席三大名著》翻印本。施金炎主编的《毛泽东著作版本述录与考订》,也没有《毛主席三大名著》的记载。
在70多年前的该书的“编者的话”中,首先介绍了出版该书的背景:
【“毛主席的三大名著,出版已久,中外称颂。我们曾陆续印过单行本,但仍不敷应用。”
“近来我边区党内外人士要求阅读毛主席三大名著者日众,敌占区同胞更称之为‘毛主席三大天书’,纷纷索要。同时党政军民干部在整风以来,更认识了毛主席思想的伟大,精研毛主席著作之风遂以日盛。为应此需要,特再刊印毛主席三大名著合订本五千册。”】
在“编者的话”中,还首次评价毛主席三大名著“是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模范,是中国的马列主义”。这是在党的“七大”之前就有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这为党的理论界研究马列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同时,“编者的话”还呼吁党员干部“均应人手一册,把它当成随身武器,反复精读、精研,用以提高理论水平,增进工作效能,并以之粉碎足以招致亡国灭种的封建的买办的土的洋的等法西斯主义的胡说。”
《毛主席三大名著》每篇的篇名,均采用毛泽东的亲笔题写的篇名影印,并占一整页,其中《论持久战》篇还用整页影印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在《论新阶段》一文之后,附有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告全国同胞、全体将士和国共两党同志书,会议通过毛泽东报告的决议这两篇文章。
《论持久战》、《论新阶段》和《新民主主义论》,为何在抗战时期被誉为“毛主席三大天书”呢?这里不妨一一作以简介。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的讲演。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内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倾向。前者认为中国的国力和武器都不如日本,战必败;后者抱着一种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希望依靠外国的帮助取得速胜。徐州失守后,“亡国论”占了上风。同时共产党内也有少数人过高估计国民党的力量,认为只要国共合作,有效地打击日军,就能很快取得胜利。这些论调极不利于抗战的顺利进行。为了揭示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道路,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总结了抗日战争10个月来的经验,写下了这篇光辉著作。这篇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38个问题,主要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部分讲了13个问题,主要论述了怎样进行持久战争和怎样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的问题,根据敌我双方的基本因素,毛泽东判断中日战争的发展将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抗战的结果,完全如毛泽东预料的那样。当时,不仅“我边区党内外人士要求阅读”,而且“敌占区同胞”也“纷纷索要”。因此,《论持久战》不仅对中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世界军事理论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论新阶段》,是毛泽东1938年10月12日至14日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为了总结全国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我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任务,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决定,解决了王明不服气争领导权的问题。这说明毛泽东在实际斗争中形成的威信,这时已被共产国际所认可。毛泽东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论新阶段》共分为8部分:(一)五中全会到六中全会;(二)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三)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四)全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五)长期战争与长期合作;(六)中国反侵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运动;(七)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八)党的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每部分有两层标题共71个要点,论述都很精准。这篇文章是指导我党进行抗日战争,克服艰难险阻,取得最后胜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于研究认识中国革命实际,又上升为理论原则、政策、路线以指导新的斗争实践的一篇经典之作。1944年5月,中共晋察冀分局委托邓拓主编的《毛泽东选集》,开始曾收入《论新阶段》全文,后根据中央宣传委员会的意见,也只保留了其中的第七部分,其他部分均被抽出,在以后的各种“毛选”版本中,也都没有收全文。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也只收入《论新阶段》的第七部分,即《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并对一些小节的标题作了些文字修改。《论新阶段》的其余部分均未收入解放后的“毛选”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最初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发表在1940年2月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加紧反共活动,他们除在政治上、军事上对我党我军进攻外,还在思想战线上利用反动文人大肆宣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提出取消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等反动主张和观点。在这种形势下,全国人民对于如何继续坚持抗战以及革命前途如何等重大问题,忧虑困惑。为了驳斥顽固派的反动宣传和教育全国人民,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马列主义的有关理论,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这是一篇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文献,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