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李昌金:知政失者在草野——网民留言选录(中)

作者:李昌金   来源:三农中国  

  1.jpg

今年我把在去年在广东农村研究院工作期间写的《从新农村建设实践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广东实施乡村振兴:以“三清三拆’促‘四变四活”》和《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等三篇拙文发在网上,拙文内容得到众多网民的认同,其中的不少观点在网民中引起强烈共鸣,拙文被许多微信号和网站转发,尤其是作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讲稿的最后那篇,受关注的程度超过想像。不少网民在阅读这三篇拙文后有感而发写下许多留言,这些留言有些是针对广东省的,有些是针对全国各地的普遍现象,反映的主要是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去年以来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毛主席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毛主席还曾经说过,中南海是没有多少知识的,知识在工厂、农村和商店里。有些在办公室、书斋里想不出、想不通的问题,有些在各类会议上议而不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到农村去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就豁然开朗了。有时苦思无策的事情,农民已有创新;有些困惑已久的问题,农民早有答案;而有时我们杞人忧天地担心,基层却并未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初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习近平强调,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为了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扎实推进正在进行之中的乡村振兴工作,我把今年发上网的上述三篇拙文后面的留言进行了一番梳理,从中筛选出了一些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或反映农村实际情况的留言,这些留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真实的社情民意,因此我把这些留言整合在本文当中,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各级领导借鉴和参考。由于本文篇幅较长,为便于读者阅读,我把它分为上中下三篇。

(特别说明:为了“原汁原味”地传递网民声音,对于入选的留言除了明显的错字错词错句作了一些修改外,其他均保持原样未作改动。)

二、 反映全国各地乡村振兴工作存在问题的留言

网民“岁月无声”:

你愿意回乡村吗?乡村人均耕地一亩多,怎么生存?乡村人口本来就少,如果配置大量医疗教育安保等资源,不是资源的浪费吗?不如把资金拿出来好好经营城市,让村民都安心到城市发展,乡村发展现代化农业,何乐而不为?非要硬性振兴乡村,却无视乡村已经留不住人!

网民“林立”:

现在的城市就垃圾制造厂!农村现在也在逐步向垃圾制造厂靠近!有机物不还田是最大的浪费!把所谓美化城市的资金用在城市有机物垃圾还田才是现实的做法!现在的城市就是浪费的大工厂,可现在无人重视!无人研究!所谓的专家都在追求名利!不干点儿实事吧!古语: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网民“阿玉”:

问题都摆在桌面上来了,要解决,还得摒弃一切阻力,太难!这篇报告献给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人。最近,我走了很多四川内地,包括我们老家耗资巨大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也看到了不在振兴范围内村庄百姓的羡慕和失望的眼神。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可家乡的差别化也越来越大,项目实施主要部门说了算,而不是按村需要安排。报告提的很多观点得太到位了。

网民“运河谣”:

当然城镇人口约占60%,乡村人口越来越少,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少,没有人没有产业没有收入,何来乡村振兴?专家有几个像杜老一样真的为农民所想的?天天看电视搞棚户区改造,城里人瞬间变千万富翁,农民可能吗?大拆大建,房地产罪魁祸首。透支了未来,没有三农的富强,何谈国家的强大。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不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不要乱说话……

网民“农二代”

农民苦啊,一会儿让农村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一会儿让农村搞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会儿又让农民搞特色种植,一会儿又让搞合作社,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出了问题就知道头痛治头脚疼治脚,没有几个真正懂得农村农民问题,就知道在那儿瞎出主意瞎指挥,最后都由农民买单。

网民“龙行天下”:

农村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好的就业、就学、养老场所,不久的将来,农村将空无一人,乡村振兴也将是一句空话。所以,乡村振兴迫在眉睫,不能再等了。

网民“水立方”:

确实写得好,写得实在!乡村振兴,顾名思义应该主要是在产业上、思想上、经济上。可是现行千篇一律的农村城市化,却搞得让人感觉不伦不类!农村就是农村,农村有农村的特色,农村是自然生态,野花野草、鸡犬相闻、民风淳朴、炊烟袅袅…….可如今鸡鸭要圈养、老屋要拆除、桔杆不许烧、鞭炮不许放、屋前路边要栽花,问题是农民收入哪里来?农民怎么过?一斤稻谷才一块多,一瓶矿泉水却卖二元!中国能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的地方有多少?大部分地区还是要农民散户去耕种。不解放思想,不了解农村、农业、农民,不发展乡村产业的乡村振兴能振兴什么?这样包装一二个村新鲜不了二年,因为农民还是那样的农民、农业还是那样的农业、农村还是那样的农村!

网民“冰水哥哥”:

坚持实事求是,可惜啊都乱了。这是篇好文章,我曾经豪情万丈回家建设,但政策不确定,基层领导耐心不足,没办法的。

网民“常旭峰”:

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是城市化,一切资源、人力都向城市聚集,人为的去逆城市化,效果可想而知,等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人都往农村跑了,乡村振兴也就水到渠成。

网民“仙樵”:

当前农村的状况:一是城镇化已经吸干乡村资源,人财物奔城镇的趋势无法扭转。二是留守部分缺乏内生动力,更缺少资源。三是乡村两级讨饭财政,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四是知识面窄眼光短底子薄,不敢冒个险,不相信未来。五是上下隔膜,不交心还是两张皮。六是输血式,拨管即死。

网民“风雨同行”:

我国的乡村振兴大概率是“韩国版新农村”。报告说的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一言中的。

网民“劳子13702225745”:

农村无农味,鸡鸭鹅狗禁放养,圈养的鸡鸭鹅舍又要清拆,露天叠放的禾草堆是很漂亮很有农村味道的一个景观,可惜还是要清除,到底什么是新农村?不要以城市的标准来套我们的农村,地上泥巴,杂草都不能有了,离开这些土,我们还叫什么农村?

网民“徐同学”:

“样板村”这个实在是太精辟了,就像过去年代的攀比之风,所有的资源钱财都用到自己的乡村或者有关系的乡村,其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乡村你怎么样都没关系,样板村建设好了,应付领导检查就行了。

网民“水木东方”:

村头一块石头,

外墙黑白两道,

广场红色标语,

千村一面,

乡愁啊乡愁!

网民“ 旺旺”:

一件荒唐事,有关部门以城市思维决策,明令农村毁掉所有竹林,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竹林既是农村的风景林,也是山区农村固定水土的重要植被,竟然一拍脑袋让农村毁林造成农村大片光秃秃的土地和严重水土流失,溪流经常被填塞。

网民“折腾”:

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就摇身一变棚户改造,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村民同意就执行,征收各项都很低叫做棚改,谈什么民生。个人觉得需要纪委落实全程跟踪款项落实,专款专用就没有贪污腐败官员。

网民“雾里看花”: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错误的!振兴乡村不是在乡村建小区,而是要发展乡村经济,让农民在乡村也能有较好的、足以养家糊口的收入!这样农村人口才不会过度外流,农村才有可能实现振兴!

网民“樊勇”:

问题的根源就是忘了“实事求是”作风!没有潜心调查研究,问题找不准,更找不到原因,因此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更是无从谈起。此调研报告让人信服。

网民“龚”:

乡村振兴到底是振兴的是什么?如果中国城市化到70%,30%的里面主要是老弱病残留在农村是不是未来20年内的发展趋势?

网民“浮云”:

经济发展区域差别越大的省份,人口虹吸效应就越严重,乡村留不住人,如何谈振兴?

网民“给自己点赞”:

肺腑之言啊,作为一个大西北贫困省份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我感觉此文写的很实在,确实说出了基层的现状。

网民“夏正军”:

人人都说农村好!可个个都往城里跑。农村政策的制定者有几个是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好像农民是局外人。

网民“济芸居士”:

“任务式”推进反而会让群众的参与度降低,应该从群众参与度高、积极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开始,完成一个算一个。对该项整治不踊跃的村庄先放下,以后再说。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养懒人。

网民“山茶”:

美其名曰以点带面,花重金重点打造一个示范点,等各级领导调研完和各级干部参观完以后,再也无人问津,没有来源支撑维护的示范点不出两年重新破败……典型的谋取政绩的短期行为!

网民“宋开文”:

上面音调悠扬动听,使人陶醉。到了下面同样的歌就会变音走调,使人烦恼。人是带着希望生存的,希望乡村明天会更好!

网民“康乐庭园”:

现在的农村还是农村吗?农村特色哪里去了?生态平衡哪里去了?这不是乱搞吗?乱七八糟。可笑!可恨!可悲!可叹!

网民“漫步人生”:

我家旁边的全拆了,连我家的厕所和冲凉房也拆了,说要拆了搞广场,然后………拆了就没有然后了。竟然也烂尾了!!!

网民“高度66”:

真笑话,前几天我去镇综治办反映没人倒垃圾,本应一直都是村里有人来收,一下子出让给镇政府后说不来收就不来收,事先没有交接吗?现在好了,垃圾堆成山,有的还烧垃圾,去村里反映就踢皮球不管,这样的城市怎样好?

网民“手机用户6997611360”:

建设美丽新农村,就要学习城市规划和管理经验,该保留的就保留,该拆除的就拆除,该建设的就按新农村标准建,该美化的就美化,该整治的就彻底整治,让城市管理进乡村,让城乡一体化,让乡村也同城市一样美丽!

网民“吴辉智”:

我家乡村委会共有10个村小组,原来有5所小学,由于在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各自然村变成了空心村,大部分耕地荒芜长草,原来5所小学现在只剩下一所小学。听小老师说本学期该校只有9名学生,有5位公办教师教这9位学生。我听后感叹:真是世界奇观了。乡村振兴是否保留这种世界奇观使之成为乡村旅游观点?

网民“谢旺8402”:

这篇文章真实地写出了我作为一个农民所看到的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工作上的不乐观现象的真实写照。

网民“绿天使”:

很深刻!但是,各种体系、流程等问题是没办法一步到位的。

网民“手机用户6822345808”: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只顾眼前,没有长远规划、不连接、不协调、各顾各、没有全局思想观念,对于能否持续发展和后续存在的问题看不到,特别是对贫困户只是发放补助资金、不帮助发展提高自身经济收入,一旦停发基本生活补助金,那么他们肯定重返贫困线上,这与上面脱贫政策不符合。

三、 对今后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意见建议的留言

网民“枯鹰”:

一是文中很多建议是可取的,比如加强理论研究、抓好规划等,但对于“农村要建设得像农村”,我觉得最值得探讨。因为未来的农村跟大家美好记忆中的农村肯定是不一样的。个人觉得,未来的农村,农的意义会减弱,更多是区别城市的居的功能。所以,不能仅凭对过去的美好记忆来建设农村,而应该立足于未来的功能定位。 二是对于赋予乡镇更多自主权。我也觉得有争议,就比如作者自己曾经工作的那个乡,如果真的只剩下1000多人,那还有必要保留那么多自主权么,保留那么多机构和人,那可是一张张吃饭的嘴啊。更何况,这样的乡能保证高效率、高水平的行使自主权么?三是关于坐在办公室吹空调研究农村政策,其实,长期搞“三农”工作的人,不是不了解农村,而是太难做到政策落地不变形,因为研究制定政策的主体,不是具体执行政策的主体。就相当于理想与现实差距吧。四是乡村是一定会振兴的。但相当数量的农村凋敝消亡是历史必然。

网民“李志刚”:

新农村建设没得到预计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治标不治本,注重形式,忽视内在。乡村振兴要注重内在,也就是要有实质性改变,要因村而异制定发展规划,以产业作为支撑,能吸引城市人来消费的产业,要发展产业,政府要真正做到减少对农村资源的直接配置,暂时减少一点政府资源性财政收入,将换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一方面让乡村振兴,一方面农村的资源农民不能用,要按城市建设的老办法去解决,这就需要钱,建设都没钱,那有钱去买本应属于自己的资源,这样下去,乡村振兴战略很难向前推进,有钱的民营资本将占领农村,农村私有化加剧,农村的贫穷和公益事业滞后将继续下去。

网民“晴天的雨”:

要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一是要探索创新资金在基层灵活使用机制,给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要找出如何监管基层资金的使用。资源供需配置错位,如文中所说,别个不需要建设高标准农田,非要搞个这个项目,或许别个需要建一个桥更实用,但是得不到资金支持!二是农村千差万别,农村基层干事创业的人得不到认可和激励,干部提拔和职称晋升方面要向实干干部倾斜!三是农村基层实际需求并不能有效的反馈到决策层,政策制定者又不知道基层的真实需求,需求与反馈机制缺乏,体制机制呆板。其实反应的问题不仅仅是广东存在的,全国都一样,农业部制定一个政策,全国一样执行,尤其是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缺乏灵活性,全国一刀切,基层都只是机械地执行,谁敢创新,一创新就出错,就要问责,谁有动力去创新?容错纠错机制说起来好听,到底如何操作和把控? 总之,农村问题与城市问题千差万别,真正懂得人没有决策权力,没有话语权,没有资金支配权,有心无力!

网民“刘羊羊”:

分析到位,精辟,但是过于放权也会带来弊端,应该上下一心,提拔重用能为老百姓办事的人才是关键!

网民“khem”:

建立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农村体制和制度,包括资金灵活性使用制度,遵循自然法则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其实说实话,不要照搬政策,照搬别的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每个地方的人文思想和地理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应该以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政策为指导,根据不同的乡村情况、遵循自然规律制定出符合各个乡村发展的规划。比如,老龄化、空心化严重的农村在制定垃圾污水处理实施方案时,可以让常年生活在农村的中老年人一起参与垃圾污水处理工作,并给他们工资补贴和荣誉奖励,让他们起示范带头作用,毕竟作为村里的老前辈在村里是很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总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遵循自然规律。 让关键人做关键事,让相关人发挥辅助作用。

网民“李双双”:

这篇调研报告确实贴地气。提到的很多实际问题不只存在于广东,还存在于全国上千上万个农村。我觉得最好的建议就是省市政府不过多干预农村,要充分放权给基层特别是乡镇一级。乡镇一级对农村的理解最深刻,他们基本能代表农村老百姓的想法,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实现乡村振兴就相对容易了。

网民“戴伯614”:

乡村振兴这个题目要做好,首先要弄清楚乡村两个字。什么叫乡村,乡村特点是什么?乡村就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地方,乡村是农民休养生息耕田种地的地方。乡村城市化了还叫乡村吗?乡村变成花园旅游区了还是乡村吗?因此振兴乡村最首要的是振兴农业养殖业。人居环境的改善只是绿叶,发展农村经济才是红花。可如今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小孩,没有人,怎么振兴?

网民“可乐”:

第一,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础就是产业发展,抓产业强基础,没有农业产业,乡村振兴无从谈起,只能是“柏拉图式”的画个空圈;第二,样板要打造,但不是现在大多数地方单纯为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与政绩,而是树立其他村学习的榜样,打造好典型,让老百姓看到前景,尝到甜头,撬动社会资本;第三,因地制宜实施,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政府引导,加强政府资金监管力度,减少政府过度干预乡村规划……

网民“区间”:

乡村振兴就村一级来说,一是完善村集体决策机制,决定要写成文字签名存档,不必采用规范的行政流程。二是每个村的项目要从村群众中来,村委经村内外村民微信群评议完善后,报上级专家组批改,然后复函村和相关单位执行。三是监督检查按批复函落实情况,反馈修订。这样一村一策,先报先办,自己行动,先进村影响落后村。县里不下指标和限时间,不挂绩效,只表彰先进,批评落后。如此久久为功方成正业!

网民“海南中”:

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实践充分表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多的农业大国,“三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必须将“三农”问题置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地位,新时代乡村振兴迫在眉睫,亦势在必行!

网民“小民”:

城镇化是中国大势所趋,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进步、文明、富强的衡量尺度。我想乡村振兴的初衷是拉动内需,壮大实体经济,稳固脱贫成果,必须跳出乡村振兴来看乡村振兴,不能就振兴谈振兴。

网民“仙樵”:

在农村有两种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功:一是有乡土情怀的老板下乡,情怀公益加微利,不追求大效益。二是农户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社,运转尚属正常持续。

网民“蝴蝶”:

核心在于农村内生力,村民受教育水平,村干部素质。因为政策再好再贴实际都需要落实,如果标准宽泛,下边的执行力就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科学选择性,提升农村品味,才能有一村一品的景观,才能迎合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农村才有吸金资本,才有留住能人的吸引力,进入良性循环。

网民“温伟城”:

调研还是不够深入,村民有生产才能有收入,必将留住大部分劳动力不往外跑。农村生产的前提是确保耕种有水利、有农业基础设施才能不会抛荒,现在大部分农田种竹种树甚至荒废年久,出租不值钱、耕种又缺乏条件,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就无从谈起。

网民“张永利”:

理顺机制,完善法治基础,给资本牟利空间,给农民以主动权。主人+资本,释放最基本的动能。

网民“老吴”:

其实乡村建设最重要是思想建设,思路宽了,出路就宽了;认识好了,村民就谅解了。我们不能用城市的标准来衡量农村人居是否达标。

网民“佚名”:

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振兴,但是现在的人为啥就跟旅游过不去?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大量哗众取宠的时代废物,剜掉了乡愁,用打造的本土文化代替了真实的本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上走了不少弯路。

网名“*Ly”:

一定要因地制宜,一股脑的乡村振兴,是太浪费资源了,我们陕北一个自然村小的几十个人,修通山路,修坝地,就在土坡坡、山沟沟来回折腾,最后的意义是什么?振兴了什么?

网民“苍溪县永跃家庭农场”:

乡村振兴首先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再搞什么样板,这中间我们的个别领导干部存在政绩上的个人荣誉感,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着眼长远,思怀千年,否则,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国策将会是一场空谈。

网民“宪”:

先打破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界限吧,这不是新时代所应有的东西。土地应该再进行改革,城市的资源如教育、医保等也应该进行改革,打破堡垒挣脱束缚。让城里人可以住在乡下干农业,乡下人可以住在城里创业干事。

网民“新农人”:

炊烟袅袅,小桥流水,虫鸣鸟叫就是记忆里的美好家园,就是乡愁所在。抓好乡村环境卫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抓好老百姓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就是解决乡村脏乱差的基本问题所在。久久为功,努力吧。

网民“吴祖发”:

这个文章写得好,政府应该切合实际做事情,千万不要搞千篇一律的形式主义,要因地制宜搞建设,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创造宜居环境,再把各地的特色人文景观建设好,形成地方特色,这样才能推动发展乡村旅游,才能建设好新农村。

网民“潇潇雨歇”:

乡村振兴,现在似乎主要集中于环境治理、示范村的打造,这样或许肤浅。应理解为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拉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收入、就业差距,同时要提高农村就医就学等各项公益社会服务能力,让农民能够享受到同样甚至水平更高的就医就学待遇。至于人居环境的治理离不开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的,应该是在上述各项工作发展的同时,引导村民自发地养成良好习惯,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在的基层工作,真是政府干预过多了。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9-11-09/5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