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何慧丽:杨树上的叶子——美国合作社印象

作者:何慧丽   来源:红色文化网  

杨树上的叶子:美国合作社印象

何慧丽

   在美国期间,我走马观花地参观了大大小小十多个合作社(也包括类似的协会组织)。她们是如何形成的?她们与政府是什么关系?她们从事哪些业务,经费从哪儿来,如何管理运作?现将调查整理如下。

  一、美国合作社的历史

  美国人的资本主义、私有概念,不是从概念和理论里来的,而是200多年来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发展历史造就的。美国的13个州宣布独立后,先和宗主国英国打,把英国打败后将一些荒地圈起来;后来又和法国打,把法国打败后又将中部的地圈起来。美国政府把大片的中部、西部荒地圈起来,欢迎一些开发者去开发,政府提供免息贷款。3年内开发了,政府看到地里种着东西,地头有房子,就把地权给开发者。曾经,一拨一拨的美国人,怀着光荣和梦想,由东向西走,谱写了神话般的创业史。政府鼓励道,拥有你的土地,拥有你个人的财产,这也是美国人的观念。美国的这段历史,影响到农业,也影响到美国国民的性格。

  那么,美国合作社的历史是怎样的?1920年代,美国农业萧条,拥有自己土地的农场主购买饲料艰难,大的农业企业剥削农民。当时,为了农场主各自的便利,为了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或少受大的农业企业的剥削,各种各样的合作社诞生了。农场主们根据各自养种业的不同而组织成合作社,希望多些参与竞争的优势。也有的合作社是在市场不发达的地区,市场力量没渗透到的地区才搞的。如美国的一些农村电力合作社,创始于194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在贷款修路给乡村的同时,要架电,电力公司不愿意干,因为好几英里才几个客户,她运作起来成本高、划不来;所以才搞不交税又非营利的合作社。美国信用合作社,也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为了穷人的发展而创建的。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上世纪30年代占全国总人口1/3的农民,现在已不到2%,合作社的发展又如何呢?

  一方面,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领域,合作社长期以来的管理和服务已经被农民习惯认可。比如农村电业领域,在发展阶段有的公司给合作社施加压力,想买断合作社的服务,但农民们不愿意,因为农民不只是关注电费的高低,还要关注长期的可靠的质量,既然从爷爷那一辈始就是合作社管电,因此长期以来已与合作社有了感情,合作社的做法就是他们熟知的一些办法。农民们搞了电力合作社,收电费好收了,电器设备也较少地遭到破坏,天灾来临时农民也能依靠合作社很快得以恢复。

  另一方面,美国合作社运动的历史长了,总有失败的、成功的。失败的早消失了,成功的就留了下来,就兼并其他合作社,扩展到其他州乃至全国。虽然由于美国人有民主的传统、习惯、以及社会风气,从形式上仍保持着合作社的一些所谓原则,合作社已是企业运作了。当初的创办者是有奉献精神的,几十年的历史下来,现在已到了儿孙辈手中,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而具有优越感时,合作社就已经不是先前的那种概念了,就成为大公司、集团性企业。很多合作社社员数量很大,一些农户的意见和建议也很难得到表达,因而也就失去了合作社所谓的弱者联合之义。

  二、美国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

  可以从政府为合作社提供注册、免税、项目资金和贷款等方面来看美国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作用。

  关于注册和免税。美国有大约40多万个各种各样的诸如合作社这样的非营利组织。只要具备以下条件,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可以成立合作社:从事合法的工作;在居住州进行登记;参照公司法对从事业务的宗旨、内容进行说明;必要时进行工商登记;建立董事会,成立之前至少开一次会;到税务局申请非营利的免税权,要填一些如501C3、501C4、501C5等表申请不同免税资格的许可证;然后,才可申请联邦州政府的社会性基金;联邦批准后,才可以向州政府填类似表格,申请免交州政府的税。对于合作社,政府只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不重复征税。组织不营利,不等于不收费、不能赚钱,而是看赚得的钱如何用,国税局要检查是否用到与原初宗旨相关的事业上。合作社必须财务公开,成员有权查询财务状况。组织的领导人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合作社除了可以申请免交联邦政府、州政府的税之外,还可以取得政府从体制和项目资金上的各种支持。

  如:华盛顿一个属于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信用合作社,因为不交税,它的存款利息就高(5%),贷款利息就低。营利的商业银行认为她挖了银行的墙角,但她属于另一套管理体系——信用合作社的金融体系,国家规定可以这样做的。

  又如:明尼苏达州一家由835家农民组成的合作社炼油厂,政府的优惠条件是除了为合作社免税之外,还规定每个消费者消费这种产品达到一定的量之上,就免征其相关税收,这样的政策倾向使得纯植物油用量大增。厂长说,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是希望鼓励非石油能源的探索性生产,希望利润回归美国本土,而不是把大把大把的钱送到中亚那儿。

  政府会为合作社提供项目资助和贷款优惠。合作社组织大都接受总统基金会、农业部的一些项目,通过这些政策性项目,合作社才得以扶持和巩固。许多合作社领导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游说州、联邦政府相关部门,争取承担一些来自政府的项目,争取有利于它们生存发展的相关法规、制度的出台。每个州都有农业服务局和农业发展中心这样的部门,负责为农业发放大量补贴,也有数目不少的农村发展项目基金(如健康社区项目、处理污染项目)。如果一个大学教师到乡下去挂职搞合作社,可以到农业部申请这方面的基金。如果合作社哪个农业项目失败了,可以到农业服务局去申请补贴。

  政府为合作社提供项目资助和优惠贷款的一个例子是低收入者房地产项目。面对美国的低收入者住房较差、买不起房、贷不起款的现实问题,政府的农村发展部门会将改善低收入者住房条件作为一个项目,设立一套规则,通过合作社,对低收入者进行资助和补贴。比如:密西西比州的南部合作社联合会,是由本地黑人11个合作社加入的联合会,它经营的开发廉价公寓项目,就是联邦政府农村发展中心的资助项目。具体办法是: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地方分期建房,入住者都是低收入者,不付房租,廉价按揭(市场价每月900美金,资助后每月300美金)卖,公寓不允转卖他人,不能转给子女,自己去逝后,再由合作管理委员会收回来。这些房主还进行合作用电等。联邦先配套120万,第一期先解决25户的住房问题。

  三、合作社所从事的业务种类和经费来源

  美国合作社大都属于专业性质的,如信用合作社、农村电力合作社、奶牛合作社、家庭保姆(女工)合作社、住房合作社、农业机械设备合作社会性等;但也有以地区名名的综合性合作社,如南部合作联社、全国诸郡联合社、全国合作联社等单位。无论什么类型的合作社,都会开展不只一种业务,换言之,哪怕是专业的合作社,也对社员有多种服务。如西北电力合作联社,为农场主们提供资金帮助、保险、用电、培训、雇员福利、游说政府等服务。犹它州一个肉牛合作社为成员们提供防疫技术服务、商业信息、品种选择介绍等作用(相当于行业协会)。它们所开展的业务有的属于赚钱性质,是在可以赚钱的领域让社员们(或者会员们)进行合作;有的属于服务性质,即用政府的扶助项目,或者公司的捐助款项,或者合作社的公积金、公益金为社员们(会员们)提供保险、资金帮助、培训等服务。

  合作社要开展工作,经费从哪儿来呢?如何维持和发展?据调查,部分从政府来,部分是公司的捐款,部分来自于社员的人头费,部分来自于经营收入。

  从政府来的大多属于项目款项,前面已经说过了。也有一种属于政府与合作社合作的方式,就是政府给合作社工作人员支付工资的方式。如南部合作联社的工作人员有7人,工资是联邦农业部支付。

  至于公司的捐款,如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创业基金会,与56个社区有联系。这个基金会有一项业务,就是在这56个社区范围内发动社区居民草根组织,其资金来源是某生产胶带的著名大公司,光办公经费每年就拿出了100万。

  至于社员的人头费,这里有几个例子。全国各郡联合社,作为全国2000多个郡的一个驻首都的游说协调组织,旨在向国会提出各郡的权利要求,她工作人员有87人。各郡交纳社员费,最小的一个一共才66个人口的郡交了350美金,最多人口的一个大郡却要交4万美金,这样的费用用以发工作人员1/4的工资。西北电力合作联社的管理费有一部分来自于100个成员交纳的费用,每年有130多万美金的成员费。

  关于创收。有些合作社的创收来自于为成员提供统购业务。全国各郡联合社的办公经费中,有3/4来自于统购业务。他们统购的项目中,从中小学生用的厕所手纸到办公桌等应有尽有,可以比市场价低至少1/5。他们也统购汽油,如几个月前为成员郡统购汽油1.5美金一加仑,现在还没用完,而现在汽油市场价已涨到3美元一加仑了。这种统购业务,为成员郡大大节约了一笔开支,也为联社赚得了一笔可观的用于维持和发展的收入。南部合作联社的基本功能是统购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等,其目的是降低农场主开支。她进行饲料批买,有的饲料与市场有60%的差价,种子差价没那么大,但也可以省很多钱。节省的钱,要留一点管理费在联社里面。

  也有的合作社的创收主要来自于加工、统销、甚至房地产。他们大多是企业集团形式的,在提供品牌、加工、开拓市场方面,已有较大优势。千湖合作社负责人说到,千湖合作社社员有16000户,和大企业比不同处在于,她让成员有参与感,对成员有优惠。她以集体方式打商标卖品牌,奶制品的商标是一个本地人——印弟安妇女的图像。她按照企业方式运作,现在全国雇员1000多人,总资产70亿元。西北电力合作联社的办公地点是明尼艾普丽斯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20年前社员集资买的地皮,现在地产已升值很多倍,成为合作联社一大块固定资产。

  也有的合作社的创收来自于为成员办培训班的收入。如西北电力合作联社办培训班的收入,每年可在300万美金以上。

  四、合作社的管理运作

  美国农村电力合作社的管理运作模式,代表了合作社企业化管理运作的状况:用户有权选举董事会,董事会代表社员利益,管大的总方针、总路线。理事会为社员提供最低成本最高质量的服务。管理层管日常业务。合作社一户一票,在重大事件上,所有人投票进行集体表决;为了降低管理和决策成本,平时的一些事不都是集体表决,也可以是理事会表决。合作社发展复杂了,董事会寻找专业经营人员进行专门化、科层化管理。

  西北电力合作联社为了降低管理成本,采取了以下办法:把成员划成面积人口大致等同的9个区,每个区投票产生代表,这样联社的一些事务就不需要所有人来讨论,而是9个区的代表们来讨论。代表总数一般为奇数,对于要讨论的事务,大家尽量充分发表意见,达不成共识的就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合作社的代表们,一般而言,既然被选为代表,就尽可能地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延长任期,充分行使代表权利。9个区的代表们除了代表社员们的意见,还根据联社的要求为所代表区的成员们提供他们的发电、供电等技术服务。如果普通的社员对合作社代表信任不过,可以来参加会议,也可以来查经营财务状况,可以查看各种规章制度。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很重要。合作社需要有学过会计的人掌管财务,在这方面,与大的营利企业集团的要求差不多,甚至更严格。

  由于合作社成员众多,而董事会、理事会、代表又太少,在日常管理运作过程中,会不会出现董事会、理事会、管理层进行悄悄的政变,把董事会变为老板,理事会变为经理,把成员改成股东,把合作社最终变为公司?几个大型合作社的负责人是这样回答的:一般的公司与合作社不一样,大公司有股东大会,除了赚钱没有别的目的。合作社当然要有效率,要赚钱,但宗旨是服务于成员。如果经理、副经理想将合作社买下来,但是,要投票让全体成员通意。如果大家不同意,他们的这个念头就很冒险,因为大家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就会投票解雇他们;还会通过法律途径控告他们涉嫌欺诈。有一个信用社办得不错,管理层想搞政变,后就被成员们告到了法庭上。不过,如何使合作社又能获得一些私人投资以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又不改变一人一票,不使合作社变性,这样的方式还很难找得到;而且,由于机构的庞大,成员数目的巨大,合作社的管理要顾及到每个成员的意愿,也是越来越难的事情。

  那么,对于小型的、初创时期的、尚不具备资金、市场等优势的合作社,其管理运作好的条件是什么呢?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创业基金会的领导人认为,合作社不只是经济的合作,更是思想合作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民主性、参与性”。组建合作社的关键是中心骨干1—2人的组织领导角色,她需要组织者巨大的耐心,需要组织者注意对社员参与性的引导作用。该组织总结了发动社区型合作社的几条经验:一是包容性,包容不同年龄段的人,主要是本社区的人力资源,把整个社区的各阶层的积极分子吸收到领导层来,激发社区人员对社区前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二是组建一支有效的工作团队,在如何开村民大会,村镇大会,进行远景规划等方面建立共识;三是在他这里搞摸拟社区大会,在社区要先解决的三、四件事上取得共识;四,社区里的组织资源的支持,如固有群体(教会、家族、地方政府、福利部门)的支持;五,要制订一定的行动计划,让社区型合作社的成员感受到合作社的作用,增加合作社对成员的吸引力,让成员们感到为合作社做事就是为自己做事。认为象他们这样的基金会要协助一个社区组织的时间是5年左右,然后才能放开让社区组织独立地走下去。

  五、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西北电力合作联社是上个世纪20年代以600万美元起步,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相当于现在的5000万美元。如果现在是这么一个规模的话,合作社就会生存不下去。可见,在当前的美国,一个从头起步的营利型合作社的生存发展环境已今非昔比,大不如前。

  对于信用合作社而言,在竞争环境的压迫下,小的信用社也开始合并起来增强生存能力。

  美国合作联社的负责人说:合作社的发展,人的因素是第一的,思想转变很重要;也要有强的国家社会支持网络,除了政府给我们免税的支持之外,我们的各种合作社之间也形成互相支持性的机制,我们与好几个基金会也有联系。

  全国农村电力合作社负责人认为合作社要持续发展下去,得有几个关键因素:最合适的、有效的、低成本技术;强的社区信任,少的冲突摩擦;在业务管理上降低成本;集中在商业的最有效率,让成员觉得最受益的领域。总之,一个合作社存在的基础是群众必须认识到存在共同利益。若无让大家受益的项目,就很难持久。

      美国联邦农业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认为:为了使合作社持续发展,经营合作社的人们都清楚:生产环节已没有利润,应在加工和流通等能营利环节倡导农场主合作。在土地贵、劳工贵的情况下,农产品初级产品的价格没办法提高,合作社的基本战略是支持农民进入加工和运输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此外,合作社也应该使产品多样化,那样推销就很容易。

      六、结语:杨树上的叶子

      我这几年在河南兰考参与了几个农民合作社的组建,而今考察了美国的合作社,两相比较,竟很难得出什么经验教训出来,也很难轻易地冀望于“他山之玉”攻“我山之石”。无论是国家资源、国际地位、国家实力、有关政策等宏观环境,还是农业发展、农民人口的真实情况,抑或合作社的历史基础、发展现状都不一样,我又怎能轻易地得出一二观点呢?我只能感到一种比喻性的东西——

  中国是棵柳树,美国是棵杨树,中国的合作社发展规律的探寻,尤如对柳树叶的形状、颜色、纹路及其对柳树作用的探寻;而美国合作社的特性,尤如杨树叶的形状、颜色、纹路及其对杨树作用的探寻。柳树叶与杨树叶的特性是绝然不同的,要说真要比较一下,就只能说它们都是树叶子,都对树有一定的光合作用,因此,要让它们都长得好,需要树根、树杆、树枝的营养输送和支持,才会有树叶们对树枝、树杆和树根的情意,长在树枝上拼命发挥它们的光合作用, 掉在土壤里则化作滋润树根的肥沃养料。  

   (本文的完成,感谢“国际访问者计划”的资助,MR. Charles Wang的辛勤翻译,所采访对象的热情接待。)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3-05-02/9580.html